南华寺

  南华寺,中国佛教名寺,禅宗六祖慧能弘扬“南宗禅法”的发源地,位于韶关。为汉地佛教国家重点寺院,也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其始建于南北朝的梁武帝天监元年(公元502年),相传为印度高僧智药三藏率徒来华,途径曹溪口,水甘景美,宛如西天宝林山,叹曰:可于此山建一梵刹,一百七十年后,当有无上法宝于此演化,得道者如林,宜号宝林。时韶州牧奏于朝廷,三年后寺成,梁武帝敕额“宝林寺”。至隋末,寺遭兵火,逐渐荒废。

  约170年后,言“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的慧能成为禅宗第六代祖师,并于唐高宗仪凤二年(公元667年)住锡本寺,开创了南宗顿悟法门,南华寺也逐渐成为了禅宗祖庭。

  唐神龙元年(公元705年),中宗李显赐名“中兴寺”,越三年赐额“法泉寺”。宋初,寺毁兵火,而后开宝元年(公元968年)重建,赵匡胤赐名“南华禅寺”,沿用至今。元末,其三遭兵灾,僧众遣散。至明万历年间,才香火渐盛,可惜明末又荒废。清康熙年间,平南王重修寺庙,至清末再次衰败。浮浮沉沉至今,除灵照塔、六祖殿外,基本都是1934年后虚云大师募化重修。

继续阅读“南华寺”

佛山祖庙

  正月初五出差,案件在佛山。
  对方国企,要准时下班,所以结束后我提议去城里逛逛,毕竟佛山是一个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对于这样的城市,我向来很感兴趣,况且也有车,比较自在。导航打开,音乐声起,不能选择出差的时间,不能决定出差的地点,但我们可以在出差中寻找自己的快乐。

  佛山,别称“禅城”,在明清时,曾与北京、汉口、苏州并称“天下四聚”,又与汉口镇、景德镇、朱仙镇并称“中国四大名镇”。是粤剧发源地,也是岭南文化、广府文化的发祥地之一。当然,还是武术之乡,叶问、黄飞鸿、李小龙都是佛山人。

  佛山祖庙,始建于北宋元丰年间,时称“祖堂”,供奉北帝玄武。那是因为此地多水患,而玄武是传说中的治水之神。明初,庙被毁,洪武五年(公元1372年)重建。明正统十四年(公元1449年),朝廷封为灵应祠,列为官方祭祀,始具规模。清光绪二十五年(公元1899年),不少当地人进行了捐款捐物,大修,成今之模样。
  现为佛山市祖庙博物馆,包括祖庙古建筑群、孔庙、黄飞鸿纪念馆、叶问堂等。

继续阅读“佛山祖庙”

白云山

  白云山,南粤名山之一,有“羊城第一秀”之美誉,属国家级风景名胜区、5A级景区。
  来了几次广州,虽然离着这里不远,但还没来过。这大概类似于北京的香山,我上次过去还是十三四年前的事。这次到这边处理案子,来得实在太早,春节没有过完,初五便到了。因为现场在佛山,所以当天还是可以回广州,只是到了傍晚,便提议驱车走趟白云山,不枉了自己的春节假期。

  中国并不是一个有普遍信仰的国家,但在古代,几乎各个城市都有寺庙。而寺庙的位置,一般都傍着山。所以有山的城市,山中多半会有寺庙,此外还有其他不断积累起来的古迹,它们更容易远离世俗生活而得以保存。
  白云山曾有不少古迹和文物,只不过在1938年,广州沦陷于日寇,此处的文物古迹和参天树木皆被破坏。到了解放时,只剩下了些断壁残垣。

  我们先在景区内找了一家临谷的餐馆,一碟瓜子,几杯茶,倒也自在悠闲。
  饭饱之后,天已渐黑,还有些阴沉,便驱车直奔摩星岭。其海拔382米,是白云山中三十多座山峰之首,是这里的最高峰。

继续阅读“白云山”

深圳

  深圳,这么一个城市,我却是第一次来,同事听到后并不相信。的确,这里似乎并没有什么让我感兴趣的景点,对我来说,太新了。我更喜欢古迹一些。

  所以,一度并不想写这篇文章,也实在不知道该如何描述这样一个大家都很熟悉甚至天天能听到的城市,倘若要谈些自己的感受,那更是瞎掰了,因为虽然我在这里住了几天,但基本就酒店和公司间两点一线,枯燥无味,并没怎么去感受。
  唯一可以确认的便是依稀记得喝了酒的半夜,饿得下楼去找便利店买方便面。而且这事上瘾,如今以后每次喝酒之后的半夜都会饿醒,不去泡袋面就再也无法睡去。
  年纪大了,身体明显有些不如以前,哪怕是和两年前来对比。那个时候不管多累,睡一晚觉后就能精力充沛,简直如同游戏里的RPG人物,原地满血复活,闪着光。

  每晚偏饿,一个人辗转反侧,便是对深圳的印象了。也曾想着抽空去趟香港,但却兴趣了无,由此可见,空间上的距离从都不是主要问题。

  酒店外,是猜得到的景色。

继续阅读“深圳”

开平碉楼–自力村碉楼群

  湛江出差,回广州途中,经过自力村碉楼群,便在高速边。只是已将近五点,景区马上便要关门。
  开平,属广东江门市,著名的华侨之乡,更因碉楼而闻名,07年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碉楼始于明清,盛于民国,是中国乡土建筑的一个特殊类型,不仅集防卫和居住为一体,还集中西文化为一体。其产生与形成主要是由于这边华侨较多,又奉行落叶归根的传统,携财归乡,导致匪患猖獗,故急需一种防御强的建筑,所以出现了坚固厚实、铁板门窗、四面悬挑,遍布抢眼的碉楼。
  那个时期,正好又是中西文化相互冲击的时期,国内已经开始出现大量西式建筑,但多数为被迫接受,而开平则是人们根据自己意愿向不同外国建筑样式的主动借鉴与融合。不同的华侨旅居地,不同的审美观,不同的经济能力,造就了碉楼的千姿百态。

  碉楼最多时曾达3000余座,现存1833座,在整个开平市内星罗棋布,分布在各个村庄,多者十几座,少者一两座。自力村,曾被评为“全国历史文化名村”,共有碉楼十五座。

继续阅读“开平碉楼–自力村碉楼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