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完了刘慈欣的《三体》,梵高的大作“星空”便久久浮现在脑海。北京的资源也实在是好些,碰巧国家博物馆在举办“心灵的畅想–梵高艺术沉浸式体验”。又碰巧小伊喜欢绘画,兴趣很大,索性便趁着周末来了。对于一些抽象的名画,小孩子比起我们这些固化了审美观念的人,更懂得欣赏。
文森特·梵高(Vincent van Gogh)生于1853年,荷兰人。那是清咸丰三年,那一年太平天国定都南京、沙俄侵占库页岛,大清国摇摇欲坠,上海的列强蠢蠢欲动。那一年,威尼斯上映了轰动世界的歌剧《茶花女》。
梵高常常示人的形象胡子拉碴,感觉是个老头,其实直至他1890年开枪自杀,也仅37岁。
如今梵高的画很贵,却不少。他一生共创作了864张油画,1037张素描,150张水彩画,可生前只卖出去了一幅,还是他弟弟通过他人转买。他不善交流,也没世人能懂他内心的孤独,他唯一的依靠只有他弟。或许正是因此,才有了他的伟大。不管多简单的线条,多鲜艳的颜色,他的作品都似乎带着一种挥之不去的悲怆。
梵高生前很落魄,如今却备受追捧,那些让和他同时代绝大多数人茫然的画作,如今却出现在了拍卖会、博物馆、明信片、经典书籍上,显得那么有气质和品味。可如今的绝大多数人,依旧是一脸迷茫的欣赏。
Read the rest of this entry
NIKON 24-70mm, NIKON D800, 北京, 单反, 摄影, 足迹
国子监,元、明、清三代国家的最高学府和教育行政管理机构,类似于教育部兼清华北大。北京国子监,始建于元至元二十四年(公元1287年),至今已有七八百年历史。
很多人熟悉“太学”,太学之名始于西周,春秋战国时期:帝入太学,承师问道,但一直不够系统,也并非教学专用。至汉武帝,其采纳董仲舒之言,于元朔五年(公元前124年),始设太学,成了国家的最高学府。
晋武帝咸宁二年(公元276年),始设国子学,与太学并立。在之后的朝代,或设国子学,或设太学,也有两者均设的。北齐设国子寺,隋文帝以国子寺总辖国子学、太学等,隋炀帝改国子寺为国子监。
唐名称不变,国子监总辖了国子学、太学、四门学、律学、书学和算学,属两者兼设的。国子学和太学兼设时,主要是教育对象的差别,国子学的教育对象仅为统治阶级子弟。
没有想到,幼儿园的毕业典礼,竟然选择了国子监。能在传统文化的熏陶之下,举行一些孩子们懵懂的仪式,虽然他们不会理解,但终究在内心深处种下了一颗种子,一颗对传统文化重视、敬畏和自豪的种子,也希望他们能够传承下去。
Read the rest of this entry
NIKON 70-200mm, NIKON D800, 北京, 单反, 手机, 摄影, 足迹
以前并不了解开封铁塔,4A的牌子虽有些吸引,但也没太大动力,后来发现是首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才有些重视,毕竟首批全国文保都是响当当的,里面同样的塔类文物是大雁塔、应县木塔、崇圣寺塔等。
它始建于北宋皇佑元年(公元1049年),已有近千年历史,可单是千年历史也并不动人,毕竟上面几个都是同时期的,大雁塔更是早了一个朝代,况且论精美程度,应县木塔远胜铁塔。
它所打动我的,是生在这么一个多灾多难的城市,这里流传着“开封城,城摞城,地下埋有几座城”之说。黄河被称为“悬河”,河床比开封城高了十几米,装着滔滔不绝随时可生灵涂炭的黄河水,李白曾曰“黄河之水天上来”。明朝李自成决黄河堤致使开封百万人口只剩了不足两万,足见其威。
“黄河泛滥两千载,淹没开封几座城”,这样的水淹全城,历史上好多次,可之后倔强的人们依旧原地原址原貌重新建城,才有了六座摞在一起的城墙。而开封所剩的古物不多,唯独这宋代的琉璃塔岿然不动,见证了这个城市一次次的涅槃重生,犹如指明灯。
Read the rest of this entry
NIKON 24-70mm, NIKON D800, 单反, 摄影, 河南, 赫曼, 足迹
中国有十大传世名画,《清明上河图》是其一。其他九幅还包括:《洛神赋图》、《富春山居图》、《汉宫春晓图》、《百骏图》、《步辇图》、《唐宫仕女图》、《五牛图》、《韩熙载夜宴图》、《千里江山图》。很可惜,似乎都没看过原作,以后逛博物馆时该重点关注了。
《清明上河图》的作者是张择端,属于宫廷画师,这幅画画完献给了宋徽宗,徽宗用瘦金体题上了“清明上河图”五个字。之后随着“靖康之耻”,流落到金,又到民间,几经辗手,最后入清廷,编入《石渠宝笈》。清亡,溥仪带出,再次流落民间,后被发现,重新归到故宫博物院。
因为它的名气比较大,千百年来,流传出了很多摹本或伪造本,光是藏于博物馆的,就有30份不止。其中明代仇英本版本和清代五位宫廷画师联合创作的版本,均根据明清时所发生的变化进行了调整,同为精品,均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原作,想看不易,最近也要2020年9月,故宫举办《清明上河图》与历代风俗画展时,必人山人海。
清明上河园是按照《清明上河图》为蓝本,进行1:1的还原建造,基本再现了古都汴京千年繁华的胜景。虽是5A景区,原不以为然的,可这次看完《东京梦华》的表演,绝对值得一来。
Read the rest of this entry
NIKON 24-70mm, NIKON D800, 单反, 摄影, 河南, 足迹
开封,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虽有“八朝古都”之称,但显然在冷兵器时代,平原之上无险可守的它并不适合做首都。尤其宋朝,燕云十六州都到了契丹手里,北面的长城也丢了,游牧民族基本可以骑着战马横冲直闯、长驱直入,仅靠着一条黄河作为屏障,自是痴人说梦。
作为五代十国里杀出来的帝王,赵匡胤深知冗兵之害,自然想“据山河之胜,以去冗兵,循周汉故事,以安天下”。那便迁都,长安这种坐拥八百里秦川、易守难攻的四塞之地,比开封强了太多。
先迁洛阳,然后长安。但,有些困难。
首先,经过安史之乱和五代十国那一众战争后,长安早已宫阙萧条,不复有当年盛唐的皇都气象,建设起来比较费银。宋朝刚建立,国库并不充盈。其次,宋朝都城人口已远超当年长安,过了百万,粮食供应是个大问题。而开封坐落在运河连接黄河的枢纽,有便捷的漕运,供养如此庞大的人口和军队不成问题。
最后,赵匡胤的弟弟赵光义发迹于开封,经营于开封,而洛阳是皇太子赵德芳的势力范围,在政治考量上,赵光义自然反对迁都。赵匡胤打下南京,俘虏南唐后主李煜的转年,和赵光义深夜饮酒,转天就暴毙,留下了“烛影斧声”的成语。是否死于其弟之手,历史没有定论,但赵光义确实成了下一任皇帝,即宋太宗。
Read the rest of this ent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