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完了刘慈欣的《三体》,梵高的大作“星空”便久久浮现在脑海。北京的资源也实在是好些,碰巧国家博物馆在举办“心灵的畅想–梵高艺术沉浸式体验”。又碰巧小伊喜欢绘画,兴趣很大,索性便趁着周末来了。对于一些抽象的名画,小孩子比起我们这些固化了审美观念的人,更懂得欣赏。
文森特·梵高(Vincent van Gogh)生于1853年,荷兰人。那是清咸丰三年,那一年太平天国定都南京、沙俄侵占库页岛,大清国摇摇欲坠,上海的列强蠢蠢欲动。那一年,威尼斯上映了轰动世界的歌剧《茶花女》。
梵高常常示人的形象胡子拉碴,感觉是个老头,其实直至他1890年开枪自杀,也仅37岁。
如今梵高的画很贵,却不少。他一生共创作了864张油画,1037张素描,150张水彩画,可生前只卖出去了一幅,还是他弟弟通过他人转买。他不善交流,也没世人能懂他内心的孤独,他唯一的依靠只有他弟。或许正是因此,才有了他的伟大。不管多简单的线条,多鲜艳的颜色,他的作品都似乎带着一种挥之不去的悲怆。
梵高生前很落魄,如今却备受追捧,那些让和他同时代绝大多数人茫然的画作,如今却出现在了拍卖会、博物馆、明信片、经典书籍上,显得那么有气质和品味。可如今的绝大多数人,依旧是一脸迷茫的欣赏。
这幅《星月夜》大概是名气最大的一幅了,在《三体》中,刘慈欣将二维化的太阳系描述成和这幅画作一样的景象,令人惊叹不已,导致现今看到这幅画,会想到很多。是啊,罗辑。
这幅画是梵高在精神病院创作的,现收藏于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
梵高一生算不得成功,没什么经济来源,但也绝不是穷困潦倒,他的家族并不缺钱。他其实一直是被他弟弟资助,足以衣食无忧,还能随心所欲的绘画。他弟弟后来把他送到了阿尔勒疗养,那是个阳光明媚的地方,并在那里租了一个二层小楼。梵高把小楼涂成了他最喜欢的黄色,取名“黄色小屋”。嗯,他的作品大多都是黄色。他有一幅作品,就名《黄色小屋》。
在这个小屋子里,他邀请高更同住,高更与梵高、塞尚并称为后印象派三大巨匠,也是一个极富个性,后来也曾要自杀的人。这么一个人和梵高凑到一起,不可能太平的。据说两个人经常吵架、互怼,尤其高更绘画的时候,梵高经常站在后面指指点点,高更最终还是受不了,表示要离开了。
然后,就发生了历史上著名的“自残事件”。没有官方证实的说法,比较可信的是梵高当着高更的面,割掉了自己的右耳,可能是表达内疚?或者观点?和决心?梵高命比较大,事后他还创作了一幅少一只耳朵的自画像。
高更最终还是走了,梵高的精神也彻底垮了。
进来的第一个展厅,以三个维度立体展示着梵高的画作,包括头顶和脚下,很酷。
一轮大概半小时,可以静静欣赏一下,会有人做简单的解说,查百度也来得及。
梵高另外有名的作品是《向日葵》,当然很多人不知道,《向日葵》是一个系列作品。据说是梵高为了欢迎高更来黄色小屋,开始每天一幅的创作,都是向日葵,明亮的黄色,大概11或12幅。都是明亮的样色,甚至还有黄色的向日葵搭配着黄色的背景和黄色的花瓶。
国博很调皮的拿来一个固定的花瓶,然后不停变换在其上的投影,来轮番展示着梵高的同一题材的作品,到也挺有趣。
梵高在1890年6月,也就是自杀前一个月,给照料他的医生画了一幅画《加歇医生像》。这幅画在1990年的拍卖会上,被日本商人齐藤良平以8250万美元获得。不是那种一轮轮拍卖叫价获得,而是在开场3分钟后,直接喊出了让全场都“哇”一声的价格,然后在一片惊讶的目光与掌声中,挥挥手,一脸从容。
那是当时的世界纪录,成了世界上最贵的画,直到2004年才被毕加索的《拿烟斗的男孩》打破纪录,但它已经保持了14年的世界纪录。《拿烟斗的男孩》被拍出了1.0416亿美元,是被一个德国籍犹太人买走的。
有意思的是,在梵高画《加歇医生像》的时候,他写下了一句话:人们也许会长久地凝视它们,甚至在100年后,带着渴念追忆它。碰巧的是,拍卖时正好一百年。那个价格的确足以让很多人长久凝视着这幅画了…
从网上找到了这两幅画,《加歇医生像》。
时间尚早,再逛逛国博其他展区,回。
学习欣赏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