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净山,早就想来了。

  它是武陵山脉的主峰,跨了湖南、贵州、四川,东段有个著名景点张家界。梵净山宣传自己为佛教第五大名山,是弥勒道场,和普贤道场峨眉山、文殊道场五台山、观音道场普陀山、地藏道场九华山齐名,只是在国内未得到广泛认可,甚至如今百度百科的“五大佛教名山”已经改成了宁波的雪窦山。究其原因,国人最讲传承,梵净山以自然风光为主,缺少与佛教道场相匹配的富有历史底蕴的寺庙香火传承,还只能算个区域宗教名山。

  如今的梵净山,被列为了世界自然遗产。几亿年前,中国南方是大片海洋,后随着太平洋板块和欧亚板块相撞,隆起形成陆地,成了中国最大范围的碳酸盐岩。面积约50万平方公里,厚度10公里,是中国最主要的喀斯特地貌,景点众多,比较有名的:重庆武隆、云南石林、广西桂林、贵州荔波和黄果树等等。

  但梵净山虽位于其中,却不同于周边被环绕的众多喀斯特地貌。其原也是大海,但抬升剧烈,海拔较高,这个过程中山体上的碳酸盐岩渐渐被水流溶蚀,露出了原本的山体,不易溶于水的变质岩。使它不仅形成了相对周边独树一帜的风光,还因变质岩不溶于水而导致降水可在地表汇聚,并形成充足水源。

  在上面的基础地貌条件下,梵净山给出了我最深的两个印象,一是云海,二是杜鹃。这种充满野性和灵气的高山杜鹃,在周边的碳酸岩环境中难以生存,但在梵净山却大范围肆意地生长。

Read the rest of this entry

, , , , , , ,

  川西回来之后,便发了个朋友圈:疫情终结束,再一头扎进高原。一路朝圣着雅拉、贡嘎、仙乃日、央迈勇、夏诺多吉、四姑娘等几座雪山,直达色达,于坛城转三圈经幢。穿过幽暗岁月,也曾感到彷徨,心中自由世界,依然清澈高远。

  历史上的川西,一般说的是“川西坝子”,指四川盆地西部,实际上就是成都平原,包括如今的成都、乐山、眉山、德阳、雅安等地。而如今的川西,更多说的是四川省西部,指的是很多人心向往的川西高原,是过了成都平原边上的邛崃山脉,走进了横断山脉之间。主要包括甘孜藏族自治州、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凉山彝族自治州。上面三个自治州,只有川西还未到过,这次便来了。

  我可能对高原和雪山情有独钟。身体累的时候,想去高原,而心累的时候,也想去高原,那里有巍峨神圣的雪山、有纯粹凛冽的空气、有安抚内心的梵音。这段时间,背了一个监管处罚,这本是公司层面承诺报销罚款的为了领导的挺身而出,结果却成了一群高管间的无解和无为。八万块钱的罚款倒没有多大的事,可再背上两年的任职资格限制,终是错付了心。为众人拾薪者,不可使其冻毙于冰雪。这种价值导向,如何远谋。

  写川西,又读到仓央嘉措,遂觉所思渺小,也便释怀:那一天,我闭目在经殿香雾中,蓦然听见你诵经中的真言/那一月,我摇动所有的转经筒,不为超度,只为触摸你的指尖/那一年,磕长头匍匐在山路,不为觐见,只为贴着你的温暖/那一世,转山转水转佛塔啊,不为修来生,只为途中与你相见。

Read the rest of this entry

, , , , , ,

  很多演出的观众比较多,便会有个错觉,认为自己不错,《寻梦龙虎山》如此,不少“印象”系列亦如此。它们习惯于用观影数据说话,表现出很受欢迎,观众很认可,一票难求的样子,看似逻辑合理,催你做出选择。
  其实,到了龙虎山旅游,六点天就黑了,而很多人平时习惯了晚睡,看个演出是自然而然的选择。这些演出只是迎合了这个日益渐大的市场需求,而这个市场是蓝海。如果同时有十个演出,排名第一的或许可以称自己不错,可你如今就一个演出,不看你看谁?看得人次多,只能说明这个市场的需求大,而非节目好。

  广告宣传语上到处是杨澜,大大的头像,也只是借个名,她是出品人、股东之一,和节目的好坏无关。
  而所谓的“行进式”演出,当观影人数不多时,可能还有些看头,对我们这种平时周末来看的人来说,都已是糟糕,若遇上黄金周或其他假日的人潮人海,那简直是灾难。当然,出品人、策划人或者导演们,他们自己设计的时候,可能没有体验过他们自己所宣传的那个客流量下的实际演出效果:疲劳奔波,不知所云。

  不过,回忆依旧不错。一是那晚星若萤火,斗悬江峰;二是王菲演绎的主题曲《如梦》,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如梦挽着手流连在云间,如梦伴着你漫步在山巅。如梦听着你窃窃私语不断,如梦捧着你孩子般的笑脸。留连忘返,任时光蔓延风月无边,留连忘返,愿无尽的爱恋岁岁年年。

XGS_1242

Read the rest of this entry

, , , , , ,

  龙虎山是中国道教四大名山之一,其他三座分别为湖北武当山、四川青城山和安徽齐云山。原因,是因为张陵,为汉代名臣张良之后,不到三十岁便已是市级干部,但后来辞官创了道教。因入道者需捐米五斗,又得名“五斗米教”,看过三国历史的都不陌生。后被道教中人增加一个“道”字,尊为“张道陵”。
  张道陵为第一代天师,称“祖天师”,第二代天师是其子张衡,称“嗣天师”,第三代天师为张鲁,称“系天师”,到第四代天师张盛,迁到了龙虎山,并开始于此定居,之后便改称呼为“第N代天师”。

  中国有两个大家族“南张北孔”,是其他家族所比不了的。“孔”是国人相对熟悉的曲阜孔家,从孔子便开始传承,至今未断,已有83代,持续了2500多年,孔氏家谱更是被列入了世界吉尼斯纪录。孔家曾获“衍圣公”称号,世袭了近千年,明朝时曾高居一品,“班列文官之首”,直到民国之后被废。
  “张”指的是龙虎山张家,从第一代到如今已传承63代,均尊为“张天师”,持续了1900多年,大多为皇帝亲封,元朝时曾高居一品。第63代天师在1949年和蒋介石去了台湾,虽然在他去世之后,传给了其堂侄张源先,但因册封地在台湾而非龙虎山,并未被大陆道教所认可。大陆这边如今主持龙虎山道务的是第63代天师张恩溥的外孙张金涛,本名鲁金涛,后因“张天师”只传张姓而更易其名,他还有个身份是中国道教协会副会长和龙虎山天师府主持,只是已无官方“张天师”身份。

XGS_0587

Read the rest of this entry

, , , , , ,

  龙虎山,其实是个一直想来的景区,只是一直没有机会。它现在是世界自然遗产、世界地质公园、国家5A级景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森林公园。此外,它还是中国道教四大名山,道教创始人张道陵于此修道炼丹,丹成而龙虎现,故得名“龙虎山”。

  作为中国丹霞地貌的一部分,被一同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共六处,分别有着丹霞地貌在不同发展时期的典型特点:贵州赤水丹霞是青年早期,福建泰宁丹霞是青年期,湖南崀山是壮年早期,广东丹霞山是壮年期,江西龙虎山是老年早期,浙江江郎山是老年期,他们一起展现了中国较为全面和完整的丹霞地貌。

  起个大早,吃了一碗比较有特色的干米粉,然后从南昌驱车而来。
  差不多两个小时,八点半左右到达停车场,买票、上景区巴士,然后到达第一站,象鼻山景区。

  因为这段时间太忙,就这几天,还江西两个会场之间跑,江西和湖南又两个会场之间跑,所以提前没怎么看攻略,只是路上在马蜂窝扫了几篇游记。以前携程的游记和攻略还是能看的,如今已被马蜂窝超了几个层级,基本已找不到广告之外有价值的东西。之前很长一段时间,我买票都不再去携程,因为各种误导广告。

  浴仙池,小得超出想象,当时觉得很一般,回来整理照片,却发现也还行。

XGS_0472

Read the rest of this entry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