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虎山-上清古镇

  龙虎山是中国道教四大名山之一,其他三座分别为湖北武当山、四川青城山和安徽齐云山。原因,是因为张陵,为汉代名臣张良之后,不到三十岁便已是市级干部,但后来辞官创了道教。因入道者需捐米五斗,又得名“五斗米教”,看过三国历史的都不陌生。后被道教中人增加一个“道”字,尊为“张道陵”。
  张道陵为第一代天师,称“祖天师”,第二代天师是其子张衡,称“嗣天师”,第三代天师为张鲁,称“系天师”,到第四代天师张盛,迁到了龙虎山,并开始于此定居,之后便改称呼为“第N代天师”。

  中国有两个大家族“南张北孔”,是其他家族所比不了的。“孔”是国人相对熟悉的曲阜孔家,从孔子便开始传承,至今未断,已有83代,持续了2500多年,孔氏家谱更是被列入了世界吉尼斯纪录。孔家曾获“衍圣公”称号,世袭了近千年,明朝时曾高居一品,“班列文官之首”,直到民国之后被废。
  “张”指的是龙虎山张家,从第一代到如今已传承63代,均尊为“张天师”,持续了1900多年,大多为皇帝亲封,元朝时曾高居一品。第63代天师在1949年和蒋介石去了台湾,虽然在他去世之后,传给了其堂侄张源先,但因册封地在台湾而非龙虎山,并未被大陆道教所认可。大陆这边如今主持龙虎山道务的是第63代天师张恩溥的外孙张金涛,本名鲁金涛,后因“张天师”只传张姓而更易其名,他还有个身份是中国道教协会副会长和龙虎山天师府主持,只是已无官方“张天师”身份。

XGS_0587 继续阅读“龙虎山-上清古镇”

龙虎山

  龙虎山,其实是个一直想来的景区,只是一直没有机会。它现在是世界自然遗产、世界地质公园、国家5A级景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森林公园。此外,它还是中国道教四大名山,道教创始人张道陵于此修道炼丹,丹成而龙虎现,故得名“龙虎山”。

  作为中国丹霞地貌的一部分,被一同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共六处,分别有着丹霞地貌在不同发展时期的典型特点:贵州赤水丹霞是青年早期,福建泰宁丹霞是青年期,湖南崀山是壮年早期,广东丹霞山是壮年期,江西龙虎山是老年早期,浙江江郎山是老年期,他们一起展现了中国较为全面和完整的丹霞地貌。

  起个大早,吃了一碗比较有特色的干米粉,然后从南昌驱车而来。
  差不多两个小时,八点半左右到达停车场,买票、上景区巴士,然后到达第一站,象鼻山景区。

  因为这段时间太忙,就这几天,还江西两个会场之间跑,江西和湖南又两个会场之间跑,所以提前没怎么看攻略,只是路上在马蜂窝扫了几篇游记。以前携程的游记和攻略还是能看的,如今已被马蜂窝超了几个层级,基本已找不到广告之外有价值的东西。之前很长一段时间,我买票都不再去携程,因为各种误导广告。

  浴仙池,小得超出想象,当时觉得很一般,回来整理照片,却发现也还行。

XGS_0472 继续阅读“龙虎山”

黄山(3)

  黄山的三大峰中,光明顶一直开放,而莲花峰和天都峰是轮休,一次五年,每次只开放一个。这次轮到了莲花峰,它是黄山最高峰,得名于它的形状,形似莲花,如下图右侧。
  古人云:遥看天际浮云卷,露出峰顶十丈花。

  黄山所在之地,曾因地壳运动,导致地下的岩浆上涌,侵入到距离地表数千米的位置,然后慢慢冷却,便形成了花岗岩质的黄山雏形,那是约一亿年前。后来,印度板块和亚洲板块相撞时,此处被抬升,导致地下的花岗岩体露出地表,形成山体。
  之后,此地曾发生过三次冰期,经过冰川的搬运、刨蚀、侵蚀等,成了如今的基本雏形,再之后就是风雨的风化作用,那是亿万年的雕凿,成了如今模样。

  岩浆在冷却形成花岗岩的过程中发生收缩,会导致花岗岩体内部形成缝隙,即“原生节理”,这便是后期很多岩石形成的基础,比如上一篇说到的飞来石,在飞来石和下部基石接触的面上有原生节理。花岗岩不像石灰岩那样有二氧化碳时会溶于水,所以黄山上基本没有溶洞、天坑、地下河,另一番风景。

XGS_8989 继续阅读“黄山(3)”

黄山(2)

  西海大峡谷,有着黄山的绝美景色,之前养在深闺人未识,这些年才慢慢火起来。
  整个安徽也如同黄山,几乎没什么存在感,只是静静地等待着人们深入其中,缓慢收获如同拆礼物般一层一层的惊喜。安徽处于中国几大经济板块的交界,却又似乎每个都落下了它,省内的亳州、安庆、宣城、淮南都是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可出了安徽还有多少人能想起?至于六安、蚌埠、亳州、黟县、歙县、枞阳、濉溪、砀山、涡阳这些,又有多少人能不犹豫地开口读出来?

  黄山那么漂亮,却不是五岳,其中一个原因是五岳定下来的千年后,黄山才被人熟知。还有一个原因很多人不愿接受,是这座山相对比其他山,文化底蕴少了些。而国内的传统,评价一个地方向来不只看自然风光。
  有个有意思的现象,金庸的江湖里有各大门派,基本都在山上,五岳有嵩山派、华山派、泰山派、恒山派、衡山派,此外峨眉山、青城山、昆仑山、五台山、武当山、崆峒山、终南山等也都有门派,唯独没有这个李白诗里和徐霞客游记里提到过的黄山。其实是因为这里没有太多宗教、学派迹象,徽州浓郁的文化和深厚的底蕴,并没有在这座山留下多少印迹,古建和文物几乎空白。

  那便只看自然风景,那便不要错过西海大峡谷。峡谷深处,抬头所见,远处云雾之中的便是飞来石。

XGS_8721 继续阅读“黄山(2)”

黄山(1)

  第三次到黄山。

  这两天正在高考,语文作文题目向来会成为众人茶余饭后的谈资,也许是那么多年过后,曾经经历过高考的那些人,如今能讨论明白的,也就剩作文了。和全国卷或者其他地方卷讲究“文以载道”不同,江苏高考作文始终是一汪清流,基本与政治绝缘着。他们今年的立意是:同声相应,同气相求。
  也的确,我们每个人,往往最关注,甚至大部分时间所关注的都是自己感兴趣的人和事,久而久之,就会被同类信息所环绕、所影响、所塑造。再加之目前各种软件的大数据分析和推送,我们所涉及的抖音、新闻、音乐、电影、购物,甚至交友,都是软件根据你的日常喜好、收藏、点赞和历史记录所推荐的。在这种背景下,环绕更加紧密、影响更加细微、塑造更加完全,这样来看,大数据虽有一定的科学道理,但其实也圈囿了我们的视野和认知范围,少了新事物的接触概率。夸张点描述,我们每个人未来的模样,也许就开始于一次随心所欲的浏览、一个惺惺相惜的点赞、一回情不自禁的分享、一场突如其来的感动。
  当然,这种影响也可能来源于一场谈话、一个饭局、一次爬山、一个纪录片、一座博物馆。因为去过博物馆,选中了蒋勋《美的沉思》,喜欢上了文物背后的故事,于是乎喜欢上了《国家宝藏》,之后萌发了踩点博物馆的想法,由此接触到了更多文物,查阅了更多材料,愈发变得喜欢,甚至占据了近期的绝大部分闲暇时间,影响被潜移默化。

XGS_8567 继续阅读“黄山(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