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7:佛罗伦萨-圣吉米尼亚诺-锡耶纳

  到意大利的第七天,正好是我们的国庆日。在异国他乡的这么一个节日里,竟然还有些怀念起来。
  并没有开始细逛佛罗伦萨,因为还要回来,这里要先承担一下中转站。早晨走到中央车站旁边的SITA车站,这里可以搭乘大巴,前往圣吉米尼亚诺,中途在波吉邦西(Poggibonsi)转车,也有直达。
  因担心迷路,在自动售货机里花2欧买了一份地图,几乎等于废纸。车站旁边的麦当劳,在未来一段时间,不知要来多少次。

  上车,还算顺利,一个来小时便到了这个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的小镇,其因为靠着佛罗伦萨过近而被耀眼的光芒所遮住,但若像我们一样自由行,或者能够决定行程,一定要来这里,来这座中世纪的小镇。

  它起初是一座伊特鲁立亚村庄,以摩德纳主教圣吉米尼亚诺的名字命名。因相传,是他从匈奴手上拯救了这座城市。又因其地处法兰西珍那古道(VIA Francigena),故一直发展得很好,还算繁荣。
  有些小雨,天气开始转凉,空气清新、宁静。下车,我们独自走进小镇,登高而望,可以看到这里尚存的15座塔楼,那是曾经的大家族用来炫耀财富和权力的方式,成了这里如今最大的特色。

XGS_6445

Read the rest of this entry

, , , , , ,

  景山,海拔89.2米,相对高度45.7米,北京城内的制高点。

  辽代,挖北海的时候,将余土堆积此处;金代,继续开挖北海,土丘也随之变大,并开始植树建苑,称之“北苑”。元代,又名之“青山”。
  明代,开挖紫禁城的护城河、南海,继续堆泥于此。当时为了防止元代残众围困北京而引起燃料短缺,这里用来堆煤,常被称作“煤山”。
  明清两朝,这里陆续种了很多树木,还养过鹿鹤等珍奇鸟兽,因而山下名“百果园”,山上名“百岁山”,直至清顺治十二年(公元1655年),被改名景山,至今。

  明崇祯十七年(公元1644年),李自成军攻陷北京,崇祯帝朱由检在万岁山的一棵老槐树上自缢而亡。后来清军入关,为了收买人心,称这棵树为“罪槐”,并规定满清皇族路过此处都要落轿下马步行。

  景山一直归皇家所有,哪怕溥仪退位之后,也还将此地保留给了他,直到1924年被军阀冯玉祥赶走。文革期间,景山公园被改称“红卫兵公园”,与被称之“工农兵公园”的北海公园相呼应。

  这里是俯瞰故宫,最合适的地方。

XGS_7477

Read the rest of this entry

, , , , , ,

  按照中国古代的规制“左祖右社”,社稷坛与故宫一墙之隔,在天安门西侧,与东侧的太庙对称,图示可以见前一篇《太庙》,这里是明清两朝皇帝祭祀土地神和五谷神的地方。

  社稷的“社”,指的是土地神。相传远古时期发大水,共工的儿子句龙便让人们掘土堆丘,居高避水,每丘上住25户,被称为社,这成为早期的社会形态,句龙死后也被称作社神。社稷的“稷”,是烈山氏之子柱,曾做过稷正官职,死后被奉为五谷神。他们两位,所代表的土地和五谷,一并成为农耕文明在中国古代保持社会稳定的核心,故“社稷”在中国有着超出本身字义更大的意义,社稷坛也由皇帝主持祭祀。

  和太庙一样,本应挺火的景点,被名字“安静”了。
  1925年,孙中山逝世,灵柩临时安放在社稷坛的拜殿内,举行公祭。为了纪念国父,在1928年,这里被改名“中山公园”,一直到今。不可否认中山先生对中国的贡献,也不能将其政治意义与对一个景点的影响进行比较,只是政治色彩比较浓的名字,会让一个景点安静些,这倒也未必是坏事,比如太庙如今的美。
  中山公园依旧还是人满为患了,并成为北京在四月份最火的公园之一,是因为郁金香。人们只是不清楚它原为社稷坛,只会看到4A的牌子,更不会相信一个公园还能成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XGS_7123

Read the rest of this entry

, , , , , ,

  说到北京有名的建筑,单体建筑,重檐庑殿顶,气派不下太和殿的太庙享殿应该是很靠前,尤其非沉香便金丝楠木的豪气,构成了整座建筑。可惜一直没有来过。

  在紫禁城两侧,有两组很重要的建筑群,分别为太庙和社稷坛。东侧是太庙,用于祭祀皇帝的祖先;西侧是社稷坛,祭祀社稷,社是土地神,稷是五谷神,记偏旁就可以了,他们是农耕文明的根基。社稷坛上有五色土,分别由各地州府送来,意味着“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它们依据“左祖右社”的形制来布置,很多曾去过的古城、古镇,尤其明清时期的,大都也采取这种布局。

  为什么,这么久,会一直忽略了它们两个?是因为它们的名字都变了,让人想不起来。太庙现在叫“劳动人民文化宫”,社稷坛叫“中山公园”,都带着浓浓的政治色彩。这两个名字,几乎不会激起旅行者的任何兴趣,这也成就了这里如今清净、安静的环境,让人如获至宝一般。

  清明节,本是祭祖的日子,憋在北京城找不到老家坟茔,也便到了太庙,这个古代皇帝祭祖的地方。当然,来这更多得是应景,是感怀,而非祭祀。没有想到的是,在清明节的日子里,这里的人竟然很少,完全不似玉渊潭那种人山人海的场面。

XGS_6116

Read the rest of this entry

, , , , , ,

  那不勒斯(Napoli),是意大利南部的第一大城市,意大利第三大城市。
  它有时被称作“坏小子”,大概是被误解最多的意大利城市,这到处是歌剧院、教堂和博物馆,是世界顶级咖啡和比萨的产地,这不仅有着不可一世的咖啡师,还有着奢华的巴洛克式教堂,让吃货和色友各取所需。
  但这里又特别得混乱,污染严重,在我们刚下火车,走了也就两三百米后,就发现妻后背上书包的拉链已被拉开,索性没有丢什么东西,赶紧把值钱的要紧的东西都放到了我的包里。攻略上说这里的扒手很多,有着嚣张的类似于黑手党的科莫拉(Camorra)集团,它是意大利最古老的黑帮组织。

  各种肤色的路人、各种发音的语言、嘈杂混乱的街道上,到处是横行乱穿的摩托车和呛人的尾气,街道两边甚至满是垃圾,让人莫名其妙地开始紧张。几乎看不到国人,也就只在这个时候,才最想见到叽叽喳喳的中国旅行团了,尤其带着电饭锅和方便面的大妈团最让人安心。

  是安静地在车站等待火车,还是冒险出去看看这个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的城区?显然,我们会选择后者,只不过确实总在回头,尤其周边黑色皮肤较多时。可当看到这个教堂后,我终于明白那不勒斯是靠什么吸引了世界教科文组织的眼光,又是什么能够让我觉得哪怕东西都丢了,来这里逛逛也是值得。

XGS_6206

Read the rest of this entry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