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中国古代的规制“左祖右社”,社稷坛与故宫一墙之隔,在天安门西侧,与东侧的太庙对称,图示可以见前一篇《太庙》,这里是明清两朝皇帝祭祀土地神和五谷神的地方。
社稷的“社”,指的是土地神。相传远古时期发大水,共工的儿子句龙便让人们掘土堆丘,居高避水,每丘上住25户,被称为社,这成为早期的社会形态,句龙死后也被称作社神。社稷的“稷”,是烈山氏之子柱,曾做过稷正官职,死后被奉为五谷神。他们两位,所代表的土地和五谷,一并成为农耕文明在中国古代保持社会稳定的核心,故“社稷”在中国有着超出本身字义更大的意义,社稷坛也由皇帝主持祭祀。
和太庙一样,本应挺火的景点,被名字“安静”了。
1925年,孙中山逝世,灵柩临时安放在社稷坛的拜殿内,举行公祭。为了纪念国父,在1928年,这里被改名“中山公园”,一直到今。不可否认中山先生对中国的贡献,也不能将其政治意义与对一个景点的影响进行比较,只是政治色彩比较浓的名字,会让一个景点安静些,这倒也未必是坏事,比如太庙如今的美。
中山公园依旧还是人满为患了,并成为北京在四月份最火的公园之一,是因为郁金香。人们只是不清楚它原为社稷坛,只会看到4A的牌子,更不会相信一个公园还能成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从西门进,这里方便停车,进门买票,十五元。
进门便有大片郁金香,光线刚好,但因为没有带长焦,便没继续尝试拍花,而是往里面走去。公园里正盛开的花很多,小花也迷人。
吸引我的却是红色郁金香旁的这种花,看叶子和郁金香相同,但花瓣不一样,色彩很加丰富。
有蕙芳园,是个单独检票的景点,里面展览的是兰花,在室内,基本上都是属于残败的,也许该用“惨败”更合适,不值得一来,远不如旁边的竹林让人喜爱,所以快速闪开。
到中轴线,是中山堂,为孙中山灵柩曾停留过的地方。
原名拜殿,面阔五间、进深三间,单檐歇山顶,黄色琉璃瓦,屋顶比例极大,似乎超过了殿高。另外,根据目前的史料查阅,从未发现过这个大殿被毁或者重建的记录,所以它很有可能是北京现存明代建筑中最古老的一座。当然,这只是猜测,但很感兴趣,看来未来需要一段时间,进行核实一下了。真有时间的话,可以给这些建筑的年龄排排名。
中山堂南侧,是这里最主要的建筑,社稷坛。
其建于明永乐十八年(公元1420年),正方形,青白石砌筑。上面有取自中国各地的五色土,东青、西白、南红、北黑、中黄,中国大地各个方向土的颜色和道家的五行方位正好对应,东青龙、西白虎、南朱雀、北玄武,太过神奇。五色土还象征着“普天之下,莫非王土”,中间并不起眼的石头被称作“江山石”。
一家人,带着老人和孩子,对这种景点兴趣一般,故继续前行。
到愉园,这里很很多种类的金鱼,是中国第一个金鱼公园,“愉”即是“鱼”的谐音。印象最深的是这里的梨花,开得旺盛,沁香四溢。
然后便是主角郁金香了,在公园的南侧,会更多些。
拍摄郁金香没有经验,第一次拍。若要总结几点技巧的话:
一是要逆光,逆光的色彩好,而且晶莹透亮,让花看起来更有层次感,也更美。二是要蹲下,甚至趴下,站着俯瞰拍不出好片,从下往上的仰视,往往能出好构图。三是点测光,面测光就免了,逆光面测光就是灾难。第四是长焦,因为在公园里,很多时候由于草地、栅栏或者人多,无法靠近鲜花,没有长焦只能回来剪裁,甚至浪费很多好景,并且,景深效果也要差些。第五,能在早晨或者傍晚,光的效果更好,中午的光线在正上方,而且太强烈。最后,要有耐心,最好一个人来,哈哈。
习礼亭,建于明永乐十八年(公元1420年),原在鸿胪寺,后来八国联军入侵时被迁到礼部衙门,之后又迁到这里,得以保存。
这个时节,也是银杏开花的时节,逆光的嫩绿映着深深宫墙和北京随处可见的柳絮,很美。也许古装片看多了,一种《甄嬛传》和《琅琊榜》的既视感。
小伊最近很乖,就盼着过周末,可以一起逛公园、吃大餐,当然她最喜欢的是吃大餐之后,在商场门口坐旋转木马,然后一起散步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