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虎山是中国道教四大名山之一,其他三座分别为湖北武当山、四川青城山和安徽齐云山。原因,是因为张陵,为汉代名臣张良之后,不到三十岁便已是市级干部,但后来辞官创了道教。因入道者需捐米五斗,又得名“五斗米教”,看过三国历史的都不陌生。后被道教中人增加一个“道”字,尊为“张道陵”。
张道陵为第一代天师,称“祖天师”,第二代天师是其子张衡,称“嗣天师”,第三代天师为张鲁,称“系天师”,到第四代天师张盛,迁到了龙虎山,并开始于此定居,之后便改称呼为“第N代天师”。
中国有两个大家族“南张北孔”,是其他家族所比不了的。“孔”是国人相对熟悉的曲阜孔家,从孔子便开始传承,至今未断,已有83代,持续了2500多年,孔氏家谱更是被列入了世界吉尼斯纪录。孔家曾获“衍圣公”称号,世袭了近千年,明朝时曾高居一品,“班列文官之首”,直到民国之后被废。
“张”指的是龙虎山张家,从第一代到如今已传承63代,均尊为“张天师”,持续了1900多年,大多为皇帝亲封,元朝时曾高居一品。第63代天师在1949年和蒋介石去了台湾,虽然在他去世之后,传给了其堂侄张源先,但因册封地在台湾而非龙虎山,并未被大陆道教所认可。大陆这边如今主持龙虎山道务的是第63代天师张恩溥的外孙张金涛,本名鲁金涛,后因“张天师”只传张姓而更易其名,他还有个身份是中国道教协会副会长和龙虎山天师府主持,只是已无官方“张天师”身份。
Read the rest of this entry
世界自然遗产, 江西, 足迹, NIKON D800, NIKON 24-70mm, 摄影, 单反
龙虎山,其实是个一直想来的景区,只是一直没有机会。它现在是世界自然遗产、世界地质公园、国家5A级景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森林公园。此外,它还是中国道教四大名山,道教创始人张道陵于此修道炼丹,丹成而龙虎现,故得名“龙虎山”。
作为中国丹霞地貌的一部分,被一同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共六处,分别有着丹霞地貌在不同发展时期的典型特点:贵州赤水丹霞是青年早期,福建泰宁丹霞是青年期,湖南崀山是壮年早期,广东丹霞山是壮年期,江西龙虎山是老年早期,浙江江郎山是老年期,他们一起展现了中国较为全面和完整的丹霞地貌。
起个大早,吃了一碗比较有特色的干米粉,然后从南昌驱车而来。
差不多两个小时,八点半左右到达停车场,买票、上景区巴士,然后到达第一站,象鼻山景区。
因为这段时间太忙,就这几天,还江西两个会场之间跑,江西和湖南又两个会场之间跑,所以提前没怎么看攻略,只是路上在马蜂窝扫了几篇游记。以前携程的游记和攻略还是能看的,如今已被马蜂窝超了几个层级,基本已找不到广告之外有价值的东西。之前很长一段时间,我买票都不再去携程,因为各种误导广告。
浴仙池,小得超出想象,当时觉得很一般,回来整理照片,却发现也还行。
Read the rest of this entry
足迹, NIKON D800, NIKON 24-70mm, 摄影, 单反, 世界自然遗产, 江西
滕王阁与岳阳楼、黄鹤楼并称“江南三大名楼”,可人们记住的仅是《滕王阁序》,滕王是谁?却鲜有人知。
总章元年(公元668年),唐帝国终于打败高句丽,用了两个朝代,四位皇帝,花了近60年,比抗日战争都要漫长得多。而同一年,杜甫告别长安前往四川,一个年轻人给他写了首《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按照礼节,送别诗是互赠的,被称作“诗圣”的杜甫,一定也写了首诗,但可能相比过于暗淡失色,以至于我们如今在杜甫流传下来的1500多首诗里,竟然都没有找到痕迹。
这首诗远比那场战争更被世人流传。他的作者便是《滕王阁序》的作者,“初唐四杰”之首的王勃。
王勃生于官宦之家,祖辈都为官,自幼就被誉为神童,十七岁的年纪就被授予“朝散郎”职务,在中央为官。可惜,因一篇《檄英王鸡文》而被贬。过了几年再次为官,却又因藏匿官奴,担心冬窗事发而杀人灭口,最终被捕。天才少年成了杀人犯,这在任何时代都是大热搜,可古时不比如今,杀人所丢掉的不仅仅是仕途,还将有性命。若不是赶上皇帝大赦,王勃的《滕王阁序》也就无缘面世了。
他父亲因他牵累,被发配到交趾,即今之越南。所以王勃出狱后,南下寻父,途径南昌。此实为南昌之幸。
Read the rest of this entry
NIKON D800, NIKON 24-70mm, 摄影, 单反, 江西, 足迹
安徽的名人很多,传说级的人物包括:有巢氏、燧人氏、姜子牙、庄子、老子,然后再排,应该就是朱元璋、曹操、包拯、华佗了。但博物馆里展出的,是以文物为主线的,所以传说级的人物,一般在博物馆里很少涉及,最多只是出现在壁画或者绘画作品里。安徽省博单独展出了一部分是:王侯风流、曹操雄略。
曹操是安徽亳州人,墓地一直是个谜,尤其“七十二疑冢”迎合着他在民间的“奸雄”形象,传得神乎其神。2009年,最终经国家认定,河南安阳的高陵墓被确认为曹操墓,并成为2009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首。
曹操,卒于洛阳,遗体运至邺城下葬,邺城在今之河北邯郸和河南安阳。中国的帝王大多厚葬,秦始皇陵的兵马俑震惊世人,汉武帝更是以天下贡赋的三分之一修陵,想想我们如今的GDP,教育占4%,国防不到2%,就知道这是多么大的投入了。在秦汉这种风气下,一个诸侯王刘胜都能穿着金丝连起2498块玉片的金缕玉衣下葬,而曹操却能选择薄葬,着实不容易。以至于高陵墓至今都被质疑是否为曹操墓,因为太寒酸了。
反观亳州老家的曹氏家族墓群,即使全都被盗过,依然还出土了银缕玉衣这样的文物。至少可推断,这些人绝不是薄葬,被盗之前应有很多宝物的。这是董园一号墓,据传为曹操之父曹嵩之墓出土的银缕玉衣。
Read the rest of this entry
NIKON D800, NIKON 24-70mm, 摄影, 单反, 安徽, 足迹
安徽博物院,国家首批一级博物馆,4A级景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其实每个省博都有惊鸣不已的镇馆之宝,或者傲视四座的不凡之物,若从安徽博物院的八大镇馆之宝里选这么一件的话,我倾向于金节。
节是古代的运输凭证,是个免税的通关凭证,依据运输方式分为走水路的舟节和走陆路的车节。有它,就可以免税通关,否则便要层层掏税。
1957年,寿县两位农民在修复堤坝时,发现了4枚节,青铜铸成,而古代称铜为金,上有铭文,文字错金,形似竹节,为战国时期文物,是楚怀王于公元前323年颁发给鄂君启的“免税通关凭证”,距今已有2000多年历史。楚怀王就是电视剧里比较火的芈月的哥哥。鄂是地名,鄂君的名字为“启”。
当时出土了3个车节和1个舟节,后来国博调走了1个舟节和1个车节,安徽省博便仅剩下了2个车节。所幸,后来在距当初发现地不足百公里的蒙城县,又发现了1枚舟节,所以安徽省博的舟节和车节又全了。
目前出土的车节均相同,舟节也相同。舟节规定鄂君使用船只的限额是150艘,可自鄂出发,一年往返一次,水路范围涉及今汉水、长江、湘江、资水等。车节规定运输限额是50辆,同样一年往返一次,陆路范围涉及今河南、安徽、湖北等地,此外还规定了运载牛、马等物的折算办法,还明确禁止运输铜和皮革等物。
国内迄今为止,仅此一见,因而极为珍贵,上面的文字也非常漂亮。
Read the rest of this entry
NIKON 24-70mm, 摄影, 单反, 安徽, 足迹, NIKON D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