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器的发明,是新石器时代的重要标志之一。
青铜器主要集中于商周和少量的夏,所关联的历史跨度远不如陶器,了解陶器所了解的历史和文化,是要数量级上升的。目前世界上已知最早的陶制品,并不在中国,是捷克出土的布尔诺女陶像,在公元前29000-前25000年,距今近4万年。而世界上最早的陶制容器,在中国江西省万年县仙人洞遗址出土,距今约20000年。
再早一些,且有代表的,是广西桂林的甑皮岩遗址,那出土的“陶器”是先用天然泥土与砸碎的石英石颗粒按比例混合,然后捏成形状晾干,不用烧就可以烧煮田螺等食物。因为没有经过烧制,其实算不得陶器,属于泥塑器和陶器之间的过渡产物,文物学家称之为“陶雏器”。在国内是首次被发现,应该也是目前的唯一一处,填补了陶器研究史上的一项空白。
中国有超万年历史的陶器,但在上海博物馆没有展出,这里最早的是裴李岗文化,公元前5600-前4900年。这是中原地区发现的最早的新石器时代文化之一,因最早在河南新郑的裴李岗村发掘而得名。
裴李岗文化是仰韶文化的源头之一,也就是华夏文明的来源之一。这时期的红陶双耳壶。
仰韶文化,在裴李岗文化之后,距今约7000-5000年,同样都属于新石器中期文化,也同样主要分布于黄河中下游的地区,同样是以河南为中心向四周辐射。
仰韶文化可以自豪地称自己是中国新石器时代最重要考古文化,它是中国考古史上第一个被正式命名的远古文化体系,也标志着中国史前考古学及中国近代考古学的诞生。在仰韶文化遗址发现前,西方学术界都持“中国文化西来说”,认为中国没有石器时代,而仰韶文化改变了学术界的错误偏见,也改写了中国和世界历史。
因为分布地域广,跨度时期长,仰韶文化内部又分了不同的文化类型,我们所熟知的,发掘于陕西西安市半坡村的半坡文化,也属于仰韶文化,比较有名的文物是人面鱼纹彩陶盆,现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这里收藏的是半坡类型彩陶弦纹壶,精美度还是有很大差距的。
彩陶是带有图案的陶器,目前出土最早的是半坡文化的,还处于初期阶段。
这是庙底沟文化,正式称呼应该是“庙底沟类型”,彩陶垂幛纹钵。
马家窑文化,公元前3300-前2050年,已经属于新石器时代晚期,因发现于甘肃省临洮县马家窑村而得名。是仰韶文化庙底沟类型向西发展的一种类型,为了与河南和陕西的仰韶文化区别,最初名甘肃仰韶文化。后来,随着不断出土文物,尤其大量精美的彩陶器皿,发现它自身和河南或陕西的仰韶文化有诸多不同,最终经学者论证,它以一种独立的文化形态而存在,命名为马家窑文化。
它包括三个文化类型,这是马家窑文化的马家窑类型,彩陶弦纹壶。
石岭下类型文化处于仰韶文化和马家窑文化之间的过渡,有人也将其归于马家窑文化,这是彩陶鸟纹壶。
大汶口文化,位于黄河下游,因遗址位于山东省泰安市大汶口而得名,和仰韶文化存在着一定的地域差异,约公元前2300-前2500年,也是新石器时代文化,据考证是龙山文化的源头。
大汶口文化的彩陶缽形鼎。
龙山文化,公元前2500年-前2000年,属新石器文化晚期,也有一部分铜石并存,首先发现于山东省济南市龙山镇而得名,遗址名称是城子崖遗址,是中国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如今以铁锅闻名,嗯,章丘铁锅。目前比较权威的说法,华夏族,即汉族的前身,是在仰韶文化和龙山文化的基础上孕育出来的。
它的分布并不仅仅在山东,还有河南、陕西、河北、江苏、辽东半岛等。出土文物上,以黑陶最具特色,所以又被称为“黑陶文化”。黑陶是在陶器烧成的最后一个阶段,从窑顶缓慢加水,使得木炭或柴火熄灭产生大量黑烟,有意让烟中的炭渗入到胚体,将陶器熏成黑色,这大概和当时的中国社会崇尚和喜欢黑色有关。
中国的黑陶首次发现于龙山文化的城子崖遗址,但不是最古老的,这是龙山文化黑陶盉。
河姆渡文化,是长江下游的新石器时代文化,首次发现于浙江省宁波市余姚的河姆渡镇而得名,公元前5000-前3300年。前面几处文化都是围绕着黄河,而河姆渡文化则是长江下游以南地区。
长江,长度要超过黄河,但这片流域的古文明却不为人知。我们一度以为中华文明发源于黄河流域,只有黄河文明才是中华文明的主流,直到河姆渡遗址的发现。
黑陶,是河姆渡文化的一大特色,这是夹炭黑陶敛口釜,距今已将近7000年。
良渚文化,长江下游地区新石器时代文化,首次发现于浙江省杭州市余杭的良渚、瓶窑、安溪三镇,公元前3300-前2300年,如今最被世人所知的是它的玉琮。去年,良渚文化遗址被列入了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是中国唯一一个进入世遗的文化遗址。
良渚文化黑陶竹节形阔把壶。
崧泽文化,大概只会在上海博物馆看到了,因在上海青浦区崧泽村发现而得名,时代在良渚文化之前,公元前4000-前3300年,属新石器时代,应该是目前已知上海人最早的祖先。
崧泽文化灰陶绳索纹罐。
no comment untill no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