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苏州,最想去的莫过于盘门和玄妙观。前者是我国仅存的水陆两用古城门,后者是因我喜欢古建,里面的三清殿建于南宋,是苏州仅存的宋代木构建筑,也是我国现存最大的宋代大殿,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其创建于西晋咸宁二年(公元276年),名“真庆道院”,是当时全国最大的道观。唐代,改“开元宫”。南宋淳熙六年(公元1179年)重建,称“天庆观”。彼时的中国,虽为窝囊的南宋,但宋孝宗作为南宋最有作为的皇帝,仍开创了“乾淳之治”。这一年,朱熹在修复白鹿洞书院,名僧赵智凤在大足县开始了石窟创建,文化的繁荣向来离不开政治稳定和经济基石。宋孝宗,名赵昚,“昚”字音“慎”义“慎”。
元朝元贞元年(公元1295年),始称“玄妙观”。清初为避康熙玄烨讳,改“圆妙观”,民国,恢复原名。
古代为避皇帝讳,什么都可以改,比如民族,女真族因辽国耶律宗真改为“女直族”;城市,义阳因宋代赵光义改为“信阳”;圣人,庄子因东汉刘庄改为“严子”;神仙,观世音菩萨因唐朝李世民改为“观音菩萨”;称呼,秀才因东汉刘秀改为“茂才”;部门,朝廷六部中的民部因李世民改为“吏部”;传说,姮娥因西汉刘恒改为“嫦娥”;山川,北岳恒山因刘恒改为“常山”,当然有些改回来了,有些就叫习惯了。一个庙观改名,算不得什么。
Read the rest of this entry
NIKON 24-70mm, NIKON D800, 单反, 摄影, 江苏, 足迹
苏州最有名的景点,便属园林了,故也被誉为“园林之城”。建造历史可追溯到公元前,清朝时到了鼎盛,有170多座,现存也在50座左右。1997年,拙政园、留园、网师园、颐园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过了三年,到2000年,沧浪亭、狮子林、耦园、艺圃和退思园也被列入了世界文化遗产。
苏州自己也有“四大园林”,分别选了四个时期的代表作:宋代的沧浪亭、元代的狮子林、明代的拙政园、清代的留园。其中拙政园和留园还是“中国四大名园”,另外两座并列的是颐和园和承德避暑山庄。
沧浪亭是苏州现存最古老的一座园林,始建于北宋庆历四年(公元1044年),已有近千年历史。它的修建人为苏舜钦,是一位诗人,为官时被贬。来此地时,原有吴越国国君钱俶妻弟所建园林,那个说出“陌上花开,可缓缓归矣”的是吴越国开国国君钱镠,钱俶是末代国君,他建了雷峰塔,修了灵隐寺,后被北宋统一。
苏舜钦来时,这已荒废,便花了四万青钱购下此地,查了下,大概折合黄金十两。而后修园建亭,取“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意,名“沧浪亭”,并自号“沧浪翁”。
他被贬和支持范仲淹的改革有关,两人交好。自己作《沧浪亭记》后,邀范仲淹写了一首诗《沧浪亭》,其中“清风明月本无价,可惜只卖四万钱”,成了千古名句。
Read the rest of this entry
NIKON 24-70mm, NIKON D800, 世界文化遗产, 单反, 摄影, 江苏, 足迹
苏州,来得不多,一个GDP仅次于直辖市和广州、深圳的城市,排名不靠前?其后是成都、武汉、杭州。虽然经济发达,但在市中心,目之所及却大片青瓦白墙、高木深巷,如它另一个名字般迷人:姑苏。
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曾为吴国首都,后被越王勾践灭国,便成了“卧薪尝胆”这个成语的背景。公元前514年建城,据说由伍子胥主持修建,那是春秋时期。最初以吴王阖闾之名,称“阖闾大城”。阖闾,夫差之父,姬姓。
因此地水多,便引水入城,城内河道纵横,如同棋盘,街道交错,亦如棋盘,水陆相邻,河街并行,成了中国城市规划史上里程碑式的“双棋盘格局”。有水便有桥,“君到姑苏见,人家尽枕河”,凭添了些许柔婉。
夸张的是,城内纵向河道并非南北,而是南偏东七度,和当地夏季风主导风向一致。所以,河道还是城市的通风走廊,湿而不闷,调节着此一城气候,令人叹为观止。
古城,有城墙,又因水道多,故建了水门和陆门合一的水陆城门,原有八门。
现在仅存的古城门遗迹,只剩盘门和胥门,水陆合一城门则仅剩盘门。建于元至正十一年(公元1351年),后又经明清两代重修,留存至今,在全国仅有。现已是国家4A级景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Read the rest of this entry
NIKON 24-70mm, NIKON D800, 单反, 摄影, 江苏, 足迹
看完了楼上的文物,正准备走,被管理员叫住,问我们是否是中国人,其中一个还说曾去过中国。去过中国的巴基斯坦人,似乎大多会去西安、北京或上海,和欧洲人来中国,首选香港不同。
他又向我们介绍一楼还有展览,于是便过去看看,发现了惊喜。这里竟然开着空调,里面的文物也被防弹玻璃挡住,感觉更有价值些。
只可惜,他们的文物展出,显然不是给外国人看的,虽然即使有些简单的英文介绍,也基本就是描述性词语,比如:陶器、天文用品、雕刻。最多再加个修饰词:带有文字的铜壶、带有图案的雕刻,也便差不多了。再详细的内容,比如文物年代、出土地点、出土时间、属于哪个文化,基本都没有标注,让人实在不知如何欣赏。当地语言看起来有点内容,可惜看不懂。
进门的显眼处的两个雕刻,下面的英文介绍已经算比较长的了,但依旧很简单,上面的是:来自女性墓葬的雕刻;下面是:来自男性墓葬的雕刻。
所以,整个参观过程就是一头雾水地看,一头雾水地离开。
Read the rest of this entry
NIKON 24-70mm, NIKON D800, 巴基斯坦, 摄影, 足迹
从苏库尔结束工作,还要飞卡拉奇见一下客户,然后回北京。
伊斯兰堡没有回北京的飞机,国航路线是“北京-伊斯兰堡-卡拉奇-北京”,所以北京到伊斯兰堡可以直达,伊斯兰堡回北京,要到卡拉奇经停。相同道理,北京到卡拉奇,则必须要先经伊斯兰堡。
进展比之前预计的顺利,但卡拉奇已经留了两晚时间,而这又是比较危险的城市,大马路上的人们,很多都雇了持枪保安,看着比较吓人。加之洪水之后爆发了登革热,我们便没有打算出门溜达。
因为卡拉奇曾是巴基斯坦的首都,所以巴基斯坦的国家博物馆目前仍然座落在此,尚未搬到伊斯兰堡。就在酒店旁几百米。犹豫了半天,还是决定来逛逛,感受一下巴基斯坦的历史。
网上关于这个博物馆的介绍实在太少,一般都是说:建于1950年,共11个展厅,陈列了巴基斯坦各个时期和时代的文物。大体也便是这样,里面虽然有些英文介绍,但也实在少得可怜。
手机导航走过来,基本一二十米一个岗哨,站着士兵戒严,因为巴基斯坦总理来了我们的酒店下榻。
从侧面看博物馆,远不如正面显得大气。
Read the rest of this entry
NIKON 24-70mm, NIKON D800, 单反, 巴基斯坦, 摄影,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