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部门活动,突然被要求一个培训,半小时左右。因为活动是茶话会的形式,不大可能分享一些具体的工作上的内容,碰巧最近好几个人说自己今年的读书计划又泡汤了,借着这个话题,谈了谈时间管理。
这正好是一次去上海的飞机上,若有所思的问题。拿来用了。
我平均每年读15本书,今年读的文言文类的有《桃花扇》、《长生殿》、《人间词话》这些,名著类的有《杀死一只知更鸟》、《百年孤独》、《围城》等,也有当下比较流行的《三体123》、《这里是中国》,还有纯属个人喜好的,如蒋勋的《美的沉思》、楼庆西的《屋顶的艺术》等。读完才知道,《桃花扇》不是爱情故事,《杀死一只知更鸟》的销量仅次于圣经,蒋勋和楼庆西原来都是好大的咖。
今年还看了50多部电影,从开年的《流浪地球》、到全球票房第一的《复仇者联盟4》、还有国内现象级比较火的《中国机长》、《哪吒》、《我和我的祖国》等。口碑比较差的《诛仙》、《上海堡垒》,网络剧《乾坤斗转凤离巢》、《鬼吹灯之巫峡棺山》,每年也看些经典老片,比较喜欢的有《心灵捕手》、《幸福终点站》、《美丽心灵》等,印度片子也不错《小萝莉的猴神大叔》、《印度合伙人》、《神秘巨星》,都值得推荐。我还追剧,最近刚看完肖战主演的《陈情令》,非常火,还有前段时间的《长安十二时辰》等。
当然,还有些时间看看路边的云,哪怕是出发去上海的时候。
Read the rest of this entry
摄影, 手机, 上海, 足迹
塔克西拉,因为地理位置重要,成为争夺之地,波斯、希腊、孔雀、贵霜等众多民族建立的政权统治过此地,多元一体、兼容并蓄,使得该地区以大熔炉般充分吸收并融合了不同美学理念、艺术规则和表现技法,形成了举世闻名的健陀罗艺术。
孔雀王朝时期,佛教被阿育王的使节带来,然后得到了稳步发展。到了贵霜王朝时期,在迦腻色伽一世的大力扶持下,佛教得到了空前的发展。早期的佛教并不流行造像,有传闻是释迦牟尼要求信徒不能制作以“佛身体”为主要内容的造像,佛之所以为佛,是因为佛超越了对一切事相的执着,是获得大解脱、大自在的圣人。所以,佛教最初是不允许描画、雕刻佛像的,认为这是一种亵渎佛陀的行为。
至于从何时开始,佛教开始广泛雕刻佛像,似乎并没有比较权威的说明。但比较得到认可的是,在犍陀罗地区诞生了世界上第一尊真正意义上的单体佛陀造像。并由此传往世界各地,包括中国。
这是因为这里融合了各民族艺术风格,尤其受希腊文化影响较大。希腊文化中历来就有偶像崇拜,并以人物雕刻的精美和细致闻名于世,打破传统,雕刻出佛陀和菩萨,对他们来说,恐怕是控制不住的技痒。
所谓的犍陀罗艺术,就是公元一世纪贵霜王朝时期,在犍陀罗地区形成的融合了希腊、波斯、印度等风格的佛教造像艺术。
Read the rest of this entry
NIKON D800, NIKON 24-70mm, 巴基斯坦, 世界文化遗产, 摄影, 单反, 足迹
在伊斯兰堡周边,几十公里处,有个世界文化遗产,塔克西拉(Taxila)遗址。
释迦牟尼时期,南亚次大陆为列国时代,像我们的春秋战国时期,佛教典籍称其为“十六大国”,当然还有些其他国家,因为佛典没有记载,现已不大清晰。我们经常听到的一个国家名字犍陀罗王国,便是这十六大国之一,其首都是塔克西拉,那是2500多年之前。此时的中国大地上吴越正在开战,有个美女叫西施。
后来,波斯帝国和马其顿帝国相继而来,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大帝则带来了强势的希腊文化,并于此扎根和发展。“塔克西拉”之名便是源于希腊文。
自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后,巴基斯坦的历史又被很多人翻出来进行了温习。
其实,欧亚之间的连通,从来都不是一个物理意义上道路的简单衔接,零零散散的交流和人群并没有让彼此直接走进对方的正史记载。公元前330年,亚历山大大帝攻占了塔克西拉,他打通了欧洲腹地到中亚,一直到了印度河与恒河。可惜,他认为塔克西拉已是最东端,认为已将世界的东西方掌握在自己手里。却不知道茫茫雪山的后面,才是真正的东方,有个大帝国。
两百年后,汉武帝派出张骞,不经意间让东方看到了一条能走得更远得商贸之路。所以,到公元前119年,丝绸之路的东段和西段才在两个帝国分别打通后衔接到一起,交接的点便是巴基斯坦的塔克西拉。
Read the rest of this entry
巴基斯坦, 世界文化遗产, 摄影, 单反, 足迹, NIKON D800, NIKON 24-70mm
来到巴基斯坦国家纪念碑,其修建于穆沙拉夫当政时期,由四大三小七个花瓣组成,四个大花瓣代表其四个省:旁遮普省、信德省、俾路支斯坦省、西北边疆省;三个小花瓣代表其三块领地:北部辖区、巴属克什米尔地区和联邦直辖部落区。据称,从上俯瞰,七个花瓣环抱着中间五角尖碑,构成了国旗的星月图形。
网上很多介绍,称其是喀喇昆仑公路起点,这是有误的,但喀喇昆仑公路却可以很好的诠释,为何我们称呼巴基斯坦为“巴铁”。
1965年2月,第二次印巴战争期间,在巴基斯坦孤立无援时,中国和其达成了共建喀喇昆仑公路的协议,北起中国新疆喀什,穿越喀喇昆仑山脉、兴都库什山脉、帕米尔高原、喜马拉雅山脉,南到巴基斯坦北部的塔科特。全长1032公里,中方境内416公里,巴方境内616公里。它穿过的印度板块和欧亚板块碰撞产生的破碎带,是地球上最令人敬畏的山地景观之一,沿途屹立着世界第二高峰乔戈里峰及100多座超过7000米的高峰,属地震高烈度区,景色却非常美,所以喀喇昆仑公路被称为世界上最高最美的公路。
美丽的背后是艰辛,巴基斯坦并没能力完成这样一条公路的修建,所以巴方境内部分也由中国完成,在那种地质条件和中国文革期间的社会环境、经济能力背景下,中巴双方共约700人在此献出了生命,相当于每公里一条人命换来的。
Read the rest of this entry
摄影, 单反, 足迹, NIKON D800, NIKON 24-70mm, 巴基斯坦
下飞机,到伊斯兰堡。不论之前办理签证的小费,还是同行被海关官员顺走两张毛爷爷,满腹的牢骚在见到机场荷枪实弹的部队后都消失不见。未来几天,似乎要慢慢开始适应了。
巴基斯坦,时差三小时。对于习惯了半夜睡觉的我来说,基本可以忽略,反而成了“早睡”习惯。
伊斯兰堡是世界上最年轻的首都之一,恐怕也是唯一一个以宗教名称命名的首都。在这个伊斯兰国家,连他们的国旗都是绿色底+白色星月标识,浓浓伊斯兰风格。
1947年,巴基斯坦独立时,首都在卡拉奇,靠着阿拉伯海,有着不算美丽的沙滩。但港口城市安全性不高,国防比较难,而且距离内地各省偏远,不利于管理,遂政府决定迁都。最终选在伊斯兰堡这片地新建,背靠喜马拉雅山,面向印度河大平原,海拔仅有五六百米,亚热带季风气候,除了距离印巴交战区有点近外,简直完美。
新首都于1960年开建兴建,1965年,先迁都到了拉瓦尔品第,1967年,再迁了伊斯兰堡。
因为是座年轻的城市,所以市区内基本没有什么文物古迹,费萨尔清真寺是首都的标志性建筑,是巴基斯坦的国家清真寺,是南亚地区最大的清真寺,也是世界上第六大清真寺。
Read the rest of this entry
摄影, 单反, 足迹, NIKON D800, NIKON 24-70mm, 巴基斯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