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期间,被公司派外出差,因回京会被隔离十四天,而五一后还要再去另外几家机构,所以五一只能在外漂泊,我显然不会闲着。因最后一站在上海,所以便去了一趟久闻大名的上海博物馆。
  上海本身并不怎么出土青铜器,却被称为中国青铜器的第一大藏馆。来这,一半时间是在看青铜器。

  上海博物馆青铜器,一部分来源于收缴走私,因为民国时期这里是全国最大的通商口岸,大批文物从这里贩卖到全世界,尤其解放前后,国家动乱的年代。比如缴获了大古董商卢芹斋运往美国的17箱342件文物,其中的青铜牛尊成了如今的镇馆之宝之一。此外,文革期间,或不少红卫兵抄家出来的文物,由上海博物馆代为管理,或一些收藏家主动要求博物馆在那个时期代保管,如今都成了这里的主要文物。当然,上海作为相对富裕的城市,海外收购和民间捐赠的数量也有些,镇馆之宝大克鼎是潘达于捐赠的,晋侯稣钟则是上世纪九十年代花大手笔一千多万收购的。据称还有从上海冶炼厂的废铜烂铁里淘出来的,比如西周的鄂叔簋、春秋的鲁原钟等。

  花些时间品一品这里的青铜器,然后回来对比照片,系统整理一下,从爵开始。
  一般情况下,爵的形状是前有流,后有尾,一侧有鋬,下有三足,在流与杯口之间有两柱,柱多呈伞状。下面橱窗里便是典型的爵,两侧是商代早期的,中间是商代中期的。

XGS_7207
  这是商晚期的亚其爵,有着非常精美的花纹,不仅腹部有,就连流和尾上也有纹饰,它和龙爵、祖爵并称为“上博三大著名青铜爵”,在国内的同类中,也是佼佼者。

XGS_7234
  雷纹是连续回旋的方形线条,有专家认为陶器最初都是手制,不可避免的存在指纹,当青铜器出来之后,人们便模仿指纹而发展出了雷纹,是青铜器最常见的纹饰。如果拐角有圆形,被称之云雷纹。

XGS_7235
  和爵形状类似的是斝,上海博物馆里有不少,一般也是三足一鋬,也有两柱,只是比爵少了流和尾,成了圆口,呈喇叭形。比如这三个商代中期的兽面纹斝。第一个是云纹。

XGS_7214
XGS_7212
XGS_7210
  最后是角,和爵和斝比起来,无流,也无柱。
  角是位卑者使用的,而目前发现的青铜器基本都在墓葬里,有墓葬的用角做陪葬的不多,反倒是角的出土量远远少于级别较高的爵,稀有程度更胜。这是商代晚期的角,无柱,有尾无流,三足一鋬。

XGS_7237
  上博还展示了几件夏代的文物,比如这个有柱,有流两尾,三足一鋬,形状很特殊,被定义为爵,因为流和柱都有,只是位置和大部分的不大一致。

XGS_7042
  同样一件夏代的青铜器,无柱有流,也被定义为爵,大概定义分类上,流比柱重要些。
  仔细来看,两件夏代青铜器的造型、比例、纹饰,都较商代有着不小距离,纹饰也更简单些。

XGS_7043
  这是觚,同样的饮酒器,喇叭形口,细腰,高圈足。

XGS_7204
  上面是商中期的觚,下面是商晚期的觚,商早期的觚会更矮胖一些,对比起来,可以明显感觉到在实用功能之外,对美感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这个商晚期黄觚,得名于圈足内有“黄”字。底部龙纹的透雕,技艺非常棒。

XGS_7250
  这都是商代的觚。

XGS_7258
  商代青铜器的兽面纹,上面凸起的眼睛,是比较有特色和普遍明显特征的。
  我们会很容易发现,商朝和周朝的青铜器有着些差别,这个差别其实不是朝代的差别,也不单单是工艺技术的差别,而是社会和文化所处不同发展阶段的差别,表现形式上代表了两种不同的艺术倾向,商代更接近于“浪漫”,周朝更接近于“古典”。商代的青铜器上,厚重华丽的兽纹,充满了神秘,那凸起的眼睛能感觉到仍是未脱原始的野性时代,神秘、恐惧、奇想、敬畏,仍处于对大自然畏惧和崇拜的初民阶段,是在祭祀中对一切未知的敬畏和好奇,发出的符咒似的颂歌。周朝便不是了,已经开始传递出理性的人文精神,均衡、简朴、端庄等思想逐步增大,并开始在艺术上占据了一定成分,逐渐平复了商代巫术之美中过分繁丽激情的部分。

  这几个商代觚中以雷纹为底的兽面纹和凸起的眼睛,被看过一眼后,便一直忽略不掉了。

XGS_7252
XGS_7254
XGS_7256
  这是觯,同样是饮酒器。一般为圆腹,喇叭口,大多有盖。商代是圆形为主,周朝有出土方形的,到春秋时就变成长身,有点像觚了。

XGS_7243
  商代晚期的父乙觯,有盖,兽面纹和凸起的眼睛。

XGS_7241
  周朝的小臣单觯,纹饰简单得多了,它的贵重在于铭文,记录了周王朝打败叛军的历史,周公赏赐了小臣单十串贝,他便做了这个觯用来纪念此事。中国的很多历史,靠着青铜器的铭文补充了完整。

XGS_7240
  这是觥,觥筹交错的觥,便是来源于此。
  圆足或四足,椭圆或方形器身,有流有鋬有盖,一般盖都是兽头形状,拿下来更容易区分。这是商代晚期的父乙觥,前端盖做成了兽首,后端觥身做成了牛首,中间脊背上有一条小龙,翘尾。觥的通体有纹路,多是凤鸟,曲线柔美,感觉手法娴熟,一气呵成,凤是商代的图腾,青铜器上很常见。

XGS_7228
XGS_7232
  盉,音“和”,调和之意,是古代用来调和水与酒比例的调酒器。和觥相比,有个较长的流,差异明显。
  这件器具造型精美,但和中原地区的差异比较大,推理是件南方出土的文物。

XGS_7368
  同样兽形的,还有牺尊,“牺”是牛的意思。以前类似青铜器也有被命名为牛形觥的,后因尊和觥有着本质区别,故改为了尊,主要缺少了一个流。

  1948年7月,有17箱经过伪装的文物从上海运往美国,报关单上写着“仿古品”。上海博物馆的工作人员接到消息后,便到处奔走相告,终于扣留了这批文物,共342件,大多出土于山西浑源,全是精品。在那个年代留住这些文物是很难的,国弱被人骑,直到解放才真正拿回。其中便包括这一件非常精美的牺尊,目前也是上海博物馆的镇馆之宝之一。
  浑源青铜器,目前在海外的依旧很多。

XGS_7307
XGS_7311
  说到尊,国内出土比较多,大型盛酒器,敞口,长颈,大多有肩。
  这是商中期兽面纹尊,它的纹理很细,肩部有三个牛首。

XGS_7220
  商晚期牛首兽面纹尊,肩部同样三个牛首。

XGS_7223
  和尊形似的是彝,大多直口,无颈。典型的兽面纹,商代晚期的父戊方彝,共有一对,但盖已丢失。

XGS_7259
  商晚期的鼎方彝,不是因为像鼎,而是内部有“鼎”字而得名。

XGS_7261
  西周时期师遽方彝,象鼻形双耳,比较少见。这个方彝的盖上有两个洞,是用于放勺等器具时,柄伸出外部用的。有两个洞,其实是因为里面被分隔成了两室,它可以放两种酒。

XGS_7110



, , , , ,
Trackback

no comment untill now

Add your comment now

无觅相关文章插件,快速提升流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