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周是中国青铜器的巅峰,而商朝又是一个嗜酒如命的王朝,殷人尚酒。他们甚至把酒当成与上天和祖先沟通的工具,有些祭祀者都是通过喝酒致幻,然后与神灵对话的。所以,青铜器里,与酒相关的占了绝对数量,光是按照功能,就被分为酿酒器、贮酒器、盛酒器、送酒器、温酒器和饮酒器六大类。
古代礼器中,地位最高的是鼎,其次是尊。酒器中,尊自然便成了最高级别,这也是我们如今“尊贵”之“尊”的出处。尊是盛酒器,比较大,不能直接用来饮酒。饮酒器里,级别最高的是爵,爵是统治者用的,他有时用爵向臣下赐酒,所以有了“爵位”之称。
和尊比较类似的青铜器,除了彝,还有瓿和罍。瓿,大口、短颈、圆足,和尊比较起来,一是小了些,二是颈很短。这个商代晚期的四羊首瓿,非常精美。肩上有四个高突的羊首,间隔有鸟,对着棱脊,大多棱脊都是多范铸造时,为了修饰棱角而成。腹部满是雷纹,上有乳钉。圈足是兽面纹,凸起的眼睛存在于那里。
乳钉纹,不论是形象寓为女性乳房,还是男性生殖器,都是浓浓的生殖崇拜,而且一“钉”寓意一“丁”,代表着一“子”,满满的乳钉代表着后代繁盛。这是比较常见的解释,但“乳钉纹”之称是后代才有的,商代并无此称呼,我们用后世的说法和观念去解释前人的事物,很容易造成曲解,导致真相的忽略。
Read the rest of this entry
摄影, 单反, 上海, 足迹, NIKON D800, NIKON 24-70mm
疫情期间,被公司派外出差,因回京会被隔离十四天,而五一后还要再去另外几家机构,所以五一只能在外漂泊,我显然不会闲着。因最后一站在上海,所以便去了一趟久闻大名的上海博物馆。
上海本身并不怎么出土青铜器,却被称为中国青铜器的第一大藏馆。来这,一半时间是在看青铜器。
上海博物馆青铜器,一部分来源于收缴走私,因为民国时期这里是全国最大的通商口岸,大批文物从这里贩卖到全世界,尤其解放前后,国家动乱的年代。比如缴获了大古董商卢芹斋运往美国的17箱342件文物,其中的青铜牛尊成了如今的镇馆之宝之一。此外,文革期间,或不少红卫兵抄家出来的文物,由上海博物馆代为管理,或一些收藏家主动要求博物馆在那个时期代保管,如今都成了这里的主要文物。当然,上海作为相对富裕的城市,海外收购和民间捐赠的数量也有些,镇馆之宝大克鼎是潘达于捐赠的,晋侯稣钟则是上世纪九十年代花大手笔一千多万收购的。据称还有从上海冶炼厂的废铜烂铁里淘出来的,比如西周的鄂叔簋、春秋的鲁原钟等。
花些时间品一品这里的青铜器,然后回来对比照片,系统整理一下,从爵开始。
一般情况下,爵的形状是前有流,后有尾,一侧有鋬,下有三足,在流与杯口之间有两柱,柱多呈伞状。下面橱窗里便是典型的爵,两侧是商代早期的,中间是商代中期的。
Read the rest of this entry
摄影, 单反, 上海, 足迹, NIKON D800, NIKON 24-70mm
我国有些省会的经济不如地级市,南京、济南、沈阳、南宁,还有福州。而福州在福建的影响力,连第二也难保,一是泉州、二是厦门,一个对比经济、一个对比知名度,福州都算不得靠前,存在感较低。
又来福州,这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又被称为“佛国”,有着多个汉族地区佛教全国重点寺院,那都是我心向往的景点。可惜这次时间安排紧张,基本只在酒店、公司两点一线,下次若有时间,是要转转的。
窗外,有一塔,夜晚四周漆黑,唯塔一身净白,即使心中功利、烦躁或不宁,望一眼,似也能心若莲台、清净无埃。我们常说的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也许便是如此般,潜移默化了一方人的性格。
塔名“定光塔”,但本地人更愿称其为“白塔”,与“乌塔”相对。始建于唐天祐元年(公元904年),由闽王王审知为其父母所建,距今已1100多年,时有一颗光芒四射的宝珠,故得名。共七层,砖心木塔,高66.7米。
明嘉靖十三年(公元1534年),塔毁于雷火,明嘉靖二十七年(公元1548年)又重建,现存建筑是清道光年间重修。最近重测数据,高度为43米左右,显然清已不复唐之壮观景象。
三坊七巷、三山两塔,是福州的两张名片,白塔就是“两塔”之一。但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它都处于年久失修状态,据说近期已开始维修,到国庆便可重新开放。
Read the rest of this entry
摄影, 手机, 福建, 足迹
总是被认为是个不大合群的人,似乎也没有什么圈子,出差一个月,遇到人林林总总,感受颇深。这次在深圳出来吃饭,小龙坎火锅,香油加大蒜,总算还有个能聊的。
一个人只要在社会上生活,或者工作,总是不自主的会形成些圈子,只是感受或界限明显与不明显而已。似乎朋友圈也常有些鸡汤类的文章,告诉你要选择或是远离什么样的圈子,是的,做人的道理都很有道理,大多人都能懂,为何还是做不好。因为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有些事强求不来,甚至说选择不来。与其说如何选择圈子,不如去要求自己做什么样的人。
我个人最不喜欢负能量的圈子,在一个公司十几年,身边来来往往流水般的不少人,负能量的大概都走不远、升不高。我觉得总是认为社会不公,抱怨命运,甚至把他人成功归于社会出身和关系的人;总是认为人人都和自己作对,事事逃避责任,只会责怪他人而不知自省,不去面对或者认识不到自身能力不足的人,被称为负能量。他们的期望所得大于自己的能力上限,他们做不到通过努力给自己带来改变。这类的圈子,或者这样的人,要远离,甚至淘汰。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和什么样的人在一起,或者说混迹在什么样的圈子,往往会影响到你的价值观、为人处世,甚至改变人生。周围人都充满了负能量,每天身边都是唉声叹气、怨天尤人、生不逢时,你也会变得缺乏热情、缺乏上进,毕竟开口抱怨总比动手努力容易,抱怨被重复多了也就信了努力无用,变得消极颓废,关键身边人都这样认为,恐怖不恐怖?中国女排的惠若琪接受采访时,被问到比赛时会紧张么?她说不紧张,因为身边都是不紧张的人,都很轻松。反倒若有个人紧张、消极,队伍内部便会相互影响,整体的气势也便没了。在一个集体里,互相传递正能量有助于整体发展,那要个负能量干嘛?
Read the rest of this entry
摄影, 手机, 广东, 足迹
出差比较久,中途在杭州有个周末,休息一天。
也许是疫情闷得久,腿脚都僵了,所以驱车到周边的西山国家森林公园吸吸氧,也顺便看看茶。
浙江的茶,最有名的无疑是龙井,比起十大名茶中的其他几位,更家喻户晓些。尤其都匀毛尖、六安瓜片、君山银针等,这些年在市场上的名气越来越小。西湖龙井的名气,主要是拜乾隆所赐,乾隆帝六下江南时,四上龙井,并题诗六首,还亲封了“十八棵御茶树”,导致龙井茶甚至一度成了中国名茶之首。
茶叶是讲究出身和产地的,龙井也是,主要有三个地方,西湖、钱塘、越州,它们依据地名称为西湖龙井、钱塘龙井、越州龙井。西湖地区的质量最佳,其他地方的是不能称为“西湖龙井”的。
西湖龙井又分一级和二级,一级主要包括“狮(峰)、龙(井)、云(栖)、虎(跑)、梅(家坞)”五大核心产区,也就是目前的西湖风景区范围。二级就是整个西湖行政区辖内了。
西山是天目山山脉,正好处于天目山余脉和平原的交接地带,其主峰如意尖的海拔虽然只有537.3米,但依旧成了杭州城区的最高峰。中国第三阶梯的这些城市,海拔都这样。它处于西湖区,所以这里的茶叶叫西湖龙井。
西湖龙井的品种,主要包括群体种和龙井43,前者就是老龙井,也是乾隆帝御封的那些树,而后者是中国农业科学院培育出来的,几乎占据了主流。西山这边,我们所到的龙坞镇,基本都是龙井43。
Read the rest of this entry
浙江, 足迹, 世界文化遗产, 摄影, 手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