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博物院,国家首批一级博物馆,4A级景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其实每个省博都有惊鸣不已的镇馆之宝,或者傲视四座的不凡之物,若从安徽博物院的八大镇馆之宝里选这么一件的话,我倾向于金节。
  节是古代的运输凭证,是个免税的通关凭证,依据运输方式分为走水路的舟节和走陆路的车节。有它,就可以免税通关,否则便要层层掏税。

  1957年,寿县两位农民在修复堤坝时,发现了4枚节,青铜铸成,而古代称铜为金,上有铭文,文字错金,形似竹节,为战国时期文物,是楚怀王于公元前323年颁发给鄂君启的“免税通关凭证”,距今已有2000多年历史。楚怀王就是电视剧里比较火的芈月的哥哥。鄂是地名,鄂君的名字为“启”。
  当时出土了3个车节和1个舟节,后来国博调走了1个舟节和1个车节,安徽省博便仅剩下了2个车节。所幸,后来在距当初发现地不足百公里的蒙城县,又发现了1枚舟节,所以安徽省博的舟节和车节又全了。

  目前出土的车节均相同,舟节也相同。舟节规定鄂君使用船只的限额是150艘,可自鄂出发,一年往返一次,水路范围涉及今汉水、长江、湘江、资水等。车节规定运输限额是50辆,同样一年往返一次,陆路范围涉及今河南、安徽、湖北等地,此外还规定了运载牛、马等物的折算办法,还明确禁止运输铜和皮革等物。

  国内迄今为止,仅此一见,因而极为珍贵,上面的文字也非常漂亮。

XGS_0004
XGS_0002
  春秋时期,蔡侯产剑,一个名“产”的蔡侯,使用的剑。

  蔡国是西周初年分封的姬姓国家,国都曾在河南境内,后随着与楚国矛盾加大,被迫迁都现安徽淮南凤台县,所以凤台又名“下蔡“,蔡国一定程度上变成了楚国的附属国,最终被楚所灭。这里出土的青铜器都浓浓楚风,也有吴越器物。对了,蔡国这样一个小国,曾跟着吴国打到过楚国的郢都,都到了现在的荆州。

  这个名“产”的蔡侯,于公元前471年-前457年在位,那个时期的蔡国已迁都安徽,比起河南,显然离着楚国更近,阴影更浓,这当然是被逼的。这是他的专用剑,剑身有错金鸟篆铭文“蔡侯产之用剑”。
  鸟篆文,是在汉字篆书结构中改造原有笔画,使之盘曲如鸟虫形,或加以鸟虫形修饰的书体,早期的鸟篆文字字有鸟形,而且先秦各诸侯国的文字大都经历过这个阶段,如今我们所看到的文物留存里,主要盛行于春秋战国时期的吴、越、楚、蔡等国,非常漂亮,但辨识不易。

XGS_0032
  吴王光鉴,蔡侯墓出土,是安徽省博的镇馆之宝之一,因照片拍的一般,本不打算放文章里了。后来查了一些介绍,猛然觉得,必须要讲一讲的,它还接着上面蔡国的历史。
  它出土于安徽寿县蔡侯墓,距今已2500多年。鉴,是盛水的容器,蓄水为镜,以观颜貌,正衣襟。如今我们所说的引以为鉴,以史为鉴,甚至鉴定、鉴别、鉴赏等,其意都是源于它最初的功能。

  吴王光,即吴王阖闾,“春秋五霸”之一,建了苏州城的那个,他儿子便是夫差,和西施成双出现的,和卧薪尝胆的越王勾践是宿敌。不过与夫差不同,阖闾的宿敌是楚国,为了打败强大的楚国,吴国联合了很多小国,其中就有蔡国。前面有说,蔡国是长期被楚国欺负的。
  吴国大胜,攻陷了楚国国都郢都,然后吴王光将自己的女儿叔姬嫁给了蔡侯,嫁妆里有这么两个一模一样的铜鉴,如今一个在国博,一个在安徽省博,这就是它的来源。

  这个镇馆之宝的独特之处,还在于它的铭文,共52个字:“隹王五月,既字白期,吉日初庚。吴王光择其吉金,玄矿、白矿,以作叔姬寺吁宗彝荐鉴。用享用孝,眉寿无疆。往已叔姬,虔敬乃后,子孙勿忘”。
  其中的最后一句,似乎也让我们感受到了春秋五霸的那种为人父的情浓:去吧,叔姬,虔诚地恭敬你的君主,子子孙孙不要忘记。那种带着不舍的叮咛,情深意长,如今广被很多研究者乐道。

  说回这件吴王光鉴,其实是个2500年前的“冰箱”,是中国目前最古老的冰箱。它的内壁有铜环,用于固定另一个铜壶,置于其内而不倒,两者之间放冰块,可使铜壶中的酒清凉,在酷暑饮用。内部的铜壶又叫尊缶。
  古代存冰不易,一般是挖地窖,在冬天储存起来,到夏天使用。当然,这期间会有很多很多冰化掉,所以要存储数倍于日常使用的量。在君主面前,人力和成本,都不是需要考虑的问题。

XGS_0008
  另一个镇馆之宝,是铸客大鼎,又名“楚大鼎”,是迄今为止春秋战国时期最大最重的青铜圆鼎,也是中国首批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还是国家公祭鼎的原型,主要还是因为它经历了抗战时期的颠沛流离。而且,鼎的内部有铭文十二字,并在前足和腹下还刻有“安邦”二字,寓意也不错。
  这个大鼎,宣传最多的是毛主席点过赞,还幽默地说“里面能煮头牛”。

XGS_9950
  战国时期,环梁方炉,寿县楚王墓出土。
  这个战国晚期云纹环梁方炉的用途很亲切,在里面放炭,上面烤肉串,嗯,2200多年前的烧烤箱。还是很有格调的,上面的云纹和雕饰都非常精美。

XGS_9986
  战国时期,展翅攫蛇鹰,寿县楚王墓出土,一只鹰抓着一条蛇,很形象。
  目前,楚国时期的楚王墓,只有这一个被发现和被确认,就是安徽寿县的楚幽王墓,嗯,在安徽,并不在湖北,不知道其他楚王墓以后会在哪里被发现。
  楚幽王,野史传其为春申君的私生子,他的故事在写上海游记的时候提及过。

XGS_9989
  青铜器的关系图,很不错,这段时间正在研究这个。

XGS_9983
  春秋时期的龙纹曲柄盉,出土于安徽六安。

  春秋和战国时期,安徽地区小国林立,有一众的舒、舒庸、舒蓼、舒鸠、舒龙、舒鲍、舒龚等小国,统称作“群舒国”,他们都是周灭商后,被分封的诸侯国,最终被楚国所灭。他们后世,改称“舒”姓。
  龙纹曲柄盉是群舒国最具特色的器物,整物素面,仅在顶端装饰龙首,吻部突出,做探水状,成点睛之笔。

XGS_9967
  春秋时期兽首鼎,也为群舒国的代表器物,最大特点是兽首和器身连铸,难度很大。上海博物馆里也看到一些类似的,兽首是在盖上的。

XGS_9963
  安徽的铜陵,又被称作“铜都”,自然应该放件铜陵的文物,春秋时期的鸟钮盖盉,出土于铜陵。

XGS_0016
  春秋时期,镂空龙纹盘,盘为水器,镂空自然不能盛水,其用途还有待探索。

XGS_0028
  春秋时期,五柱器,同样,用途暂不明晰。

XGS_0014
  说回青铜时代之前,安徽地区比较有代表的是双墩文化,因首次发现于安徽蚌埠市的双墩村而得名,距今约7300年,是淮河中游地区最早的新石器时代文化的代表。
  这里出土了大量陶器,最具特色的,也是我之前没有注意过的,是在很多陶器底部共发现了600多个刻划符号,涉及双墩人的衣食住行、天文历法、宗教信仰等等。堪称一部原始社会的“档案馆”,这对研究中国文字的起源有着很大意义。

XGS_9933
  这是符号的投影,有明显的动物,比如“猪”、“鱼”的图案,还有“井”之类的。

XGS_9934
  这些符号,目前仍只是称为“刻划符号”,而不能称为文字,博物馆里有专门的对比图。
  这是双墩文化刻划符号和甲骨文、金文、现代文字的对比图。虽然很多符号和甲骨文或金文相同或相似,但也还不能说双墩刻划符号就是文字,原因很多,比如:他们相差了4000年,形似未必音似或者意同,而且,关于刻划符号的破解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它不仅和汉文字有关,还和很多少数民族的文字有关,双墩刻划符号和古彝文、东巴文、哥巴文、女书、水书等都有关系。所以,目前只能说它是中国文字的源头之一。

XGS_9932
  双墩人生活在森林和湖泊相交的环境里,这就导致他们的农业并不发达,而是以采集和鱼猎经济为主,石器的种类也很少,多采用动物骨骼和蚌壳制作工具,陶器中还增加了蚌沫以提升耐热性。

  华夏文明里,头像其实并不多见,所以有种特殊的神秘感。

XGS_9925
  尉迟寺遗址,属于大汶口文化时期,距今4800-4300年。遗址里有红烧土房14排73间,墓葬300余座,还有大量灰坑、祭祀坑,围绕着聚落区,还有一个大型椭圆形的围沟,功能类似于护城河,现场看还原图,即使站在今天的角度去看着六七千年前的村落,依旧非常震撼。
  他们以农业经济为主,农业生产的提高,促进了手工业的发展,所以这里出土了上万件文物,非常丰富。最特殊的是这个鸟形神器,只有一件。所以,考古学者推测是首领所拥有的,是权力的象征,应该会出现在重大场合、祭祀或供族人膜拜时。
  右侧的是七足镂孔器,发现于房基中,可能也是祭祀或者祈祷之用。

XGS_9939
  安徽博物馆,还有一个重要的事件,自然会涉及的,便是涂山会盟。

  涂山会盟是大禹发起的,召集天下部落首领会盟,确定了他天下共主的地位,他还在这次盟会上创造了“天下九州”的说法,并铸了九鼎,成为今后王权的象征。这次会盟又称作“禹会诸侯”,在大禹去世后传位于儿子启,建立了夏王朝,成为中国第一个世袭王朝,改变了以前的禅让制,从此,中国历史的“家天下”拉开帷幕,为后来夏、商、周王朝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涂山会盟的遗址位于蚌埠涂山南麓的禹会村,古称“禹墟”,距今4100年,也说明了淮河流域在华夏文明起源中的重要意义。这是该遗址出土的陶器。

XGS_9944



, , , , ,
Trackback

no comment untill now

Add your comment now

无觅相关文章插件,快速提升流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