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百色,大多数人只知道历史书上的百色起义。这里是红七军的故乡,是邓小平理论的摇篮,伟人从这里开始了他辉煌的军旅生涯,这的确有着深刻的红色基因。
然而,除此之外,很多人对于百色的了解是很少的。虽然它是广西壮族自治区最大的地级行政区,但论经济比不上南宁、柳州,论旅游比不上桂林、北海,哪怕和它接壤的崇左,论话题永远还有个和狗肉挂钩的玉林在前。的确,除了百色起义,很难再把它和其他词语联系起来。
百色原为百越之地,属西瓯,又称“西越”,始皇帝派屠睢南征,于岭南设南海郡、桂林郡和象郡,百色属象郡。象郡首府应在今之崇左,也有一说在越南,尚无定论。
屠睢在押运粮草中途,中箭而亡,而后秦国挖灵渠,通了湘江和漓江,解决了粮草问题。之后,真正带兵到达百色的应是接替屠睢的任嚣和其副将赵佗。这两人是秦末割据岭南的主要策划者,后者为南越国的建立者。
革命老区大多贫穷,百色辖内有95%以上为山区,丘陵和平原加起来不足5%,是制约这里经济发展的最主要因素。“百色”二字便由壮语“博涩寨”演变而来,意为“山川塞口,地形复杂”之意。
它和云南、贵州、越南接壤,又挨着广西的南宁、崇左、河池。可从南宁去贵阳的高铁走了南宁-柳州-桂林-贵阳,到越南的高速经了崇左,只有到云南的高铁从这经过,南宁-百色-文山-红河-昆明,这条线路往东可到广州,对百色的旅游是个带动。《三生三世·十里桃花》带火文山普者黑景区时,百色也跟着受益。
Read the rest of this entry
足迹, 摄影, 手机, 广西
秦始皇兵马俑,是中国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第一批世界文化遗产,现为国家5A级景区,属秦始皇帝陵博物院。上次来这已有快20年,这次带着父母和孩子而来。
秦帝陵博物院为国家一级博物馆,参加了刚结束的第三季《国家宝藏》,推荐的三件宝物是跪射武士俑、秦陵铜车马和青铜仙鹤,对于摄影师赵震印象深刻。
周朝,在西安建立起丰京和镐京,并称“丰镐”。公元前771年,犬戎攻陷镐京,杀死周幽王,俘虏褒姒,西周灭亡。虽有“烽火戏诸侯”之说,但诸侯国依旧派了兵前来救国,打败犬戎,立了周幽王之子为王,即“周平王”。之后平王东迁,定都洛阳,故“西周”成了“东周”。秦襄公因护驾有功,被封诸侯,得赐岐山以西之地,秦始建国。此外,周天子许诺,秦国赶走犬戎后,其所占之地皆为秦地。
所以,秦人实行军功爵制,不论出身贵贱,都可以凭借军功获得土地和官爵。在长期和少数民族的征战中,秦国逐渐建立起世界最强大的军队,最终以西安为都,横扫六合,统一了华夏。再读读《诗经》里的秦风,一首《无衣》: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
能展现他们军队实力的文物,大概就是这个陪葬的地下军团,秦始皇陵兵马俑。
Read the rest of this entry
NIKON D800, NIKON 24-70mm, 世界文化遗产, 摄影, 单反, 陕西, 足迹
项羽灭秦后,刘邦被封汉中,称“汉王”,汉中成了汉朝的龙兴之地。
汉中对于以恢复汉朝秩序为己任的刘备来说,政治意义自不待言,而军事意义同样重大。建安二十年(公元215年),曹操率兵十万灭了第三代张天师张鲁,取得汉中,并派夏侯渊、郭淮、徐晃、张郃等大将镇守。得汉中后,他便可直接翻阅大巴山进攻蜀汉,对刘备来说如鲠在喉,蜀军一日十惊。
蜀魏两国在汉中胶着很久后,终在公元219年,刘备渡汉江,强占定军山。双方爆发了在三国历史上重要性排上前几的定军山战役。在这一战里,黄忠斩杀了夏侯渊,一战成名,奠定了自己在蜀军中的地位。
刘备占据汉中后,局势朝着有利蜀汉的方向发生了明显变化,此消彼长,魏军势力退回了关中平原。在这之后,蜀军为攻态,诸葛亮的几次北伐大多从汉中出发,所以有言:得定军山则得汉中,得汉中则定天下。
诸葛亮病逝五丈原后,立下遗嘱葬于定军山,这也是明确蜀汉不能丢掉定军山的决心,毕竟谁也不想自己死后的墓地在敌军土地上,况且还是在有着根深蒂固厚葬传统的汉朝,你哪怕再宣扬自己是薄葬,也有人挖的。敌人还是创了摸金校尉这个行当的曹魏,盗墓的祖师爷。
所以到汉中,要到定军山,但定军山的高度和名气差距实在太大。海拔833米,相对高度只有两百多。
Read the rest of this entry
NIKON 24-70mm, 摄影, 单反, 陕西, 足迹, NIKON D800
清明小长假,选择到西安游玩。前期因公司架构改革,事情多且悬而不决,再加之疫情关系,这便成了今年真正意义上的第一次离京,相对比往年,确实已很晚。
第一次来西安已是20年前,这期间又来来回回不少趟,给人感觉这是个和开始相关的城市。
这次清明假期,决定放慢节奏,不图多转几个景点,也不图多去几个地方,就是一次简单出行。所以买了上午九点的高铁,带了本书,在车上看看书,中午吃一顿提前预定的鲜虾套餐和梅干菜扣肉套餐,然后再午休。两点左右到站西安,满轻松惬意,小伊还在车上做了份试题。
下高铁站,坐地铁,直达酒店。虽然在北京都已很久没坐过地铁,但去年在杭州的打车经验告诉我,节假日在热门旅游城市,应趁早放弃对滴滴的执念,好几次叫车要一两个小时。到汉中,则包了一辆GL8。
这次的酒店不错,有免费早餐,全天还免费供应下午茶,水果、坚果、茶水、饼干,不限量。过了晚十点,还有免费一碗面。虽吃不了多少,但感觉挺好,尤其旅游在外,让孩子吃点干净水果并不总是方便。
最美的四月天,不管到了哪个城市,要先赏赏花的。
Read the rest of this entry
NIKON 24-70mm, 世界文化遗产, 摄影, 单反, 陕西, 足迹, NIKON D800
北京名气最大的寺庙,恐怕非潭柘寺莫属,民间有“先有潭柘寺,后有北京城”之说。其始建于西晋永嘉元年(公元307年),至今已有1700多年历史,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属国家4A级景区。
在北京十几年,却一直未来过,因为平时活动区域主要在东边,潭柘寺在西边的门头沟区,跨个北京城,时间成本还是挺大的,比去山东和山西还费劲。这次赶在正月十五和同事过来一拜,最近坎坷,图个流年顺利。
它是佛教传入北京地区后,修建的第一座寺庙,当时规模并不大,佛教初期也是坎坷多舛,“三武一宗”的灭佛,都注定着它初期衰败的命运。金代迁都北京后,有皇帝到此礼佛,并拨款扩建,寺庙才逐渐繁盛。元代,忽必烈之女妙严公主,到潭柘寺出家,更是促进了此处的香火,当然还有野史闲谈之资。
明朝,唯一一个以文臣身份入明祖庙的姚广孝,功成名就之后也曾修行于此。他和朱棣谋划了“靖难之役”,夺取了皇位,后被世人称为“黑衣宰相”,“黑衣”便是僧人之意。
明清两朝,皇家多次修建潭柘寺,规模渐盛,名字也经常被改,如今山门上仍有康熙亲赐的寺名“敕建岫云禅寺”。但老百姓一直称其“潭柘寺”,寺后有龙潭,山上有柘树,故为名。
Read the rest of this entry
摄影, 北京, 手机,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