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嘉峪关同为长城遗址的,还有悬壁长城和长城第一墩,距离不远,到嘉峪关送那两个景点的票。
悬壁长城是明长城的最西端,直连嘉峪关关城,它从关城一直向西延伸到黑山北坡,可有效阻止游牧民族的小股突袭。因这段山脊比较陡,看起来像凌空倒挂于黑山的崖壁之上,故得名“悬壁”,不是“悬臂”。
原长城是一层片石、一层夯土逐层而成,后来重新做了修复保护,又重新修建了一段,即如今所见。
它修建于明嘉靖十八年(公元1539年),那一年嘉靖帝朱厚熜南巡拜谒明显陵。以藩王继位的朱厚熜通过大礼议事件,保住了自己亲生父母的身份,并于嘉靖十七年(公元1538年),追生父为睿宗,入太庙,转年到湖北钟祥祭祀。此时的中原为了一个“礼”字争得头破血流,年轻气盛的嘉靖帝逮捕了五品以下全部官员134人,当场廷杖,杖毙16人,四品以上官员86人全部停职待罪。相对比热闹的中原,河西走廊的尽头,政坛和军事都风平浪静,蒙古内部因分裂而削弱,还没形成统一政权,所以只是小股袭扰为主。
蒙古鞑靼部在这一年借着嘉靖帝南巡的机会,率兵袭扰了边境大同,所以南巡结束后,明王朝开始了新一轮的长城加固,便是此时修建了悬壁长城。但是挡住敌人的,向来要靠盛世而非长城。十几年后的嘉靖二十九年(公元1550年),奸臣严嵩当道的朝廷已腐败不堪,导致俺答汗经古北口长城进入北京,围了京师八天八夜,肆意焚掠,满载而归,史称“庚戌之变”,刚好和“土木堡之变”隔了百年。
Read the rest of this entry
单反, 足迹, NIKON D800, NIKON 24-70mm, 世界文化遗产, 摄影, 甘肃
河西走廊,东起乌鞘岭,西至玉门关,在今甘肃境内,涉武威、金昌、张掖、酒泉、嘉峪关五个地市。因央视纪录片太深入人心,所以这一路脑中不停响起片头曲旋律。它是中原连通西域的重要通道,各种势力犬牙交错,历史大势是以汉为主,上演着中原农耕文明和西北游牧文明民族冲突与融合的大戏,相爱相杀几千年。
游牧文明首次深刻影响中原历史进程,应是攻入镐京杀周幽王、掳褒姒,灭了西周的“犬戎”,字面就被汉人史书带着贬义。秦建立后,始皇帝“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
秦末,冒顿单于横空出世,汉人史书对他没什么好词,先是弑父戮弟妻群母,然后送马献妻示弱东胡,不过他最终首次统一了北方草原,收复被蒙恬夺取的土地,达成匈奴历史上的鼎盛。不仅重回河套平原牧马,还两次羞辱了风头正旺、不可一世的汉高祖刘邦。一次是在山西大同白登山围了刘邦七日七夜,给了汉朝初期当头一棒和严重的心理创伤,以后只能靠着送自家公主和亲维护和平;另一次是在刘邦去世后,写信羞辱吕后,说你我都是单身,来一起过吧,奇耻大辱被史书记了千年。汉初没实力出这口恶气,哪怕是心狠手辣的吕后,也不得已回信“单于不忘弊邑,赐之以书,弊邑恐惧。退而自图,年老气衰,发齿堕落,行步失度,单于过听,不足以自污。弊邑无罪,宜在见赦。窃有御车二乘,马二驷,以奉常驾”。
出这口恶气的是汉武帝。元狩二年(公元前121),霍去病在河西大胜匈奴,始设四郡,迁民屯田,四郡城高墙深,有粮草、有军马、有长城。匈奴没了牧场,断了补给,无法联系西域、河湟,而汉能直通西域,不仅经济文化迅速发展,还有了统一新疆的基础,甚至中原乱世时,成了避风港口,何其重要的一条走廊。
划出河西走廊这条线,让四郡成为绿洲的,是东西绵延八百公里,孕育出三千条冰川的祁连山。
Read the rest of this entry
NIKON D800, NIKON 24-70mm, 世界文化遗产, 摄影, 甘肃, 单反, 足迹
王安石,抚州人,为人所熟知的是拜相后的变法。他还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只不过才气被他的政治影响而掩盖,慢慢不被提起。我们所熟悉的课本里的文章《伤仲永》和《游褒禅山记》,都是他的作品,“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此外还有很多诗词,“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等。
王安石晚年退隐江宁,在城外造屋,其距城七里、到钟山亦七里,故名半山园。晚年在这里结识了不少人,创作诗词,死后也葬在了此处。关于王安石的内容太多,本次抚州之旅基本没有触及,等今后再说吧。
住在文昌里历史文化街区,抚州的文物基本集中此处。按照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去寻,首先到了玉隆万寿宫,里面主神是许逊。其为晋代江西南昌人,道教四大天师之一,和张道陵齐名,据称活了136岁。
从唐代开始,有兴起许逊信仰,主要在江右之地,因河湖众多,水是民生和商贸的核心,其被誉为水神。宋代,被徽宗封为“神功妙济真君”,祀奉许真君的道观被赐名“玉隆万寿宫”。如今全国各地仍有万寿宫上千所,祭祀的都是许逊,南方水系较多的地区江西、四川、贵州、湖南等地更多些。
Read the rest of this entry
摄影, 单反, 江西, 足迹, NIKON D800, NIKON 24-70mm
抚州,在抚河边上,古称“临川”,“川”即抚河。
若站在地理的大维度上来看,江西除了鄱阳湖平原外,社会经济文化是沿着两条大河而行的:一条是抚河向东南,一条是赣江向西南,前者孕育出了古代临川,如今抚州;后者孕育出了古代庐陵,如今吉安。
这两个地方共出了中国历史上的五六千个进士,几乎是断崖式地领先其他城市。而且,前者有王安石、汤显祖、曾巩、晏殊,后者有文天祥、欧阳修、杨万里、解缙,都是历史上的顶级大咖。
至于原因,首要是地理因素,河流冲积出平原,而平原边上的农业发达。中国是农耕文明,平原便决定了经济和人口密度,生活相对富足,才是文化发展的基础。所以农耕文明的大城市和文化脉络延续,几乎都沿着江河。二是西晋时期的永嘉之乱,导致北方大量氏族南迁,它们把北方先进的文化直接带来,一下子便拉平了南北文化差距。到了南北宋相交,又是一轮,掩映于山区之间的江西,接纳了不少一再南下的北方氏族,丰富了江西的文化底色。三是模范效应,有了一两个大咖级名人,便带动了整体区域的文风,邻里竞相如此,江西的婺源毕竟还是朱熹老家。
远色入江湖,烟波古临川。
Read the rest of this entry
摄影, 单反, 江西, 足迹, NIKON D800, NIKON 24-70mm
三清山曾自称小黄山,现今名气大了后,已很少再听到这个称呼了,景色确实不如黄山。一是景观还行的山峰太少,就那一片核心区,和黄山比起来,少了许多倍。二是普遍山峰个体较小,近景山峰太少,很难有那种立于巨巅之下的震憾感。三是少了黄山松那样的点缀,意境便差了一截,虽有些却远不足。四是游玩性一般,没有黄山的天都峰、莲花峰这种景色和攀高并存的可以挑战体力的,更不用说那个步步是景的西海大峡谷了。
中国三大岩石地貌,喀斯特、丹霞、花岗岩,虽各有千秋,但自古便被推崇的则是花岗岩,代表名山包括五岳的华山、衡山、泰山,还有黄山、九华山、天柱山、崂山、三清山、四姑娘山等。它是大陆地壳的主要构成物质,随着板块运动而裸露,然后再经历风霜雨雪,冲刷掉表面的风化壳,多姿多彩的花岗岩了出来。显然三清山这一部分,风化壳的塑造不如黄山那片。
第二天的路线比较简单,原计划早起去玉清台看日出,然后再去看景区招牌巨蟒峰和女神峰。但显然经历了一晚的呕吐后,小伊精神一般,便多睡了会。从五点开始,西周便陆续有起床爬山的动静了。
刚出发时,途中有点云海。
Read the rest of this entry
山西, 摄影, 单反, 世界自然遗产, 足迹, NIKON D800, NIKON 24-70m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