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庆,或者香格里拉的魅力在哪里?我想,一是它的历史,是政治力量主导下的以藏传佛教为基调的信仰更替,为其遗留下了独特的文化和古迹;二是它的山水,这里是横断山脉、三江并流的核心腹地,云南海拔5000米以上的山峰都在这里,纵横交错,沟壑万千。三是它的寓意,那象征着世外桃源的理想世界,也许只有在深入雪山峡谷、原始森林,远离尘世喧嚣之后,才能得见香巴拉。

  迪庆是个藏族自治州,下辖两县一市,它们所组成的行政版图恰似一只蝴蝶,右翅是首府香格里拉市,左翅是德钦和维西两县。它的山水景观便集中于蝴蝶左翅上部的德钦。它位于云南和西藏的交汇处,是横断山脉的北端,平均海拔4265米,即使县城也要3400米,和拉萨持平。
  历史上因交通不便,德钦一直是贫困县,而原因恰是这里位于雪山和冰川景观的核心地带,是世界自然遗产三江并流的腹地。而当国泰民安时这些便成了资源,如今的德钦已靠着旅游业摘了贫困帽。

  当年的大陆板块相撞,引发横断山脉急剧挤压、隆升,而金沙江、澜沧江、怒江被约束在60-100公里的狭长地带后,共同切割出壮阔峡谷,而后奔波在118座海拔5000米以上的雪山之间。这一上升、一下切,共同造就了这方景观,而其中的翘楚,非位居藏区八大神山之首的卡瓦格博莫属。


  梅里雪山属于怒山山脉,为怒江和澜沧江的分水岭,有十三座海拔6000米以上的雪山,俗称“太子十三峰”。主峰卡瓦格博,海拔6740米,是云南最高峰。它的日照金山久负盛名,十几年前我来过一次,但没有运气见到。
  从香格里拉驱车过来,本就需要几个小时。结果前几天连续暴雨,导致国道滑坡,只能绕路走老国道,所以到时已半夜。因为日照金山的最佳观测地点在飞来寺观景平台,所以这里如今酒店林立,也便住在了此处。
  高反,没有精神、没食欲,还有点发烧,便找酒店要了台制氧机。不过去过高原多次,基本年年有这么一次,也就不担心了。即使如此,在半夜入睡前,穿上能穿的所有衣服,还是决定先溜达到观景平台看看。怀着朝圣的心态。

  大晴天,但月朗星稀,没有办法拍星轨,但月晕竟是七彩的。
  凌晨一点,卡瓦格博笼罩在云里,希望明天是个好天气。


  四下安静,风云自行。



  六点左右日出,所以基本五点半酒店就没人了。衣服带的不够,索性披上了酒店的浴袍,保暖效果极佳。当出门发现晴空万里时,感觉这一路的舟车劳顿、这一晚的高反头疼发烧,都变得值得,瞬间神清气爽。

  6点25分,第一缕阳光照亮卡瓦格博。


  然后,范围逐渐扩大。


  梅里雪山是山系的名字,而这里的山峰又各有其名,主峰是卡瓦格博,这点很多人容易混淆。“卡瓦格博”是藏语,意为雪白的山峰。是“藏区八大神山”之首,而八大神山比较小众,但前四座都大名鼎鼎,依次还有冈仁波齐、阿尼玛卿、尕朵觉沃。其中冈仁波齐有着跨宗教的认同,在佛教、印度教、苯教中均有极高地位。
  卡瓦格博在藏传佛教噶举派中,被封为护法神,称“绒赞卡瓦格博”;在密宗中,它化身胜乐金刚,在人间显现着忿怒相;而藏族史诗《格萨尔王传》里,它又被描述为苯教战神,因被莲花生大师收服,而皈依佛教成了护法神。

  因为它的神圣,藏民直呼其名都是禁忌,何况攀爬。所以在1990年中日联合登山队要登顶卡瓦格博时,当地藏民强烈反对,并跪在雪山下哭泣、许愿、作法,那是他们祖先灵魂的归宿、现世精神的灯塔。最终,联合登山队登顶失败,17人全部遇难,成了世界登山史上第二大灾难。随后,考虑到民族信仰问题,国家层面立法,严禁攀登卡瓦格博。因为之前因为难度太大无人成功,所以它至今或许永远都是处女峰了。
  目前,我国由国家立法而禁止攀登的山,有且只有一座,便是梅里雪山主峰卡瓦格博,这也是全球首例因为尊重民族文化与信仰而通过立法禁止攀登的山。其他非立法禁止,但实际不可登顶的,在中国还有三座,正好三个类型:一是冈仁波齐,受宗教文化保护,被阿里地区禁止攀登;二是阿尼玛卿,因属三江源国家公园,受自然保护区条例约束,攀登需审批,但近几十年从无审批通过情况;三是玉龙雪山,是景区规定严禁攀登。

  见到卡瓦格博的几率很低,看到日照金山的概率则更低,雨季时通常不足10%。去年整个八月份,它一次都没露出来过,一般一个月也仅两三个晴天。除非冬季,否则也就20%左右。所以到此旅游的话,因为路途遥远,来次不易,都是建议预留三天左右住宿的。据称,只要有日本人在场,便看不到主峰卡瓦格博。
  实际上,概率低的原因主要是它位于三江并流核心区,澜沧江大峡谷每天都产生大量水汽,而卡瓦格博山体陡峭,又是这片的最高峰,冷热空气在此剧烈交汇,极易产生云雨。其次是它们南北走向的山谷,正好成了印度洋暖流的北上通道,从孟加拉湾来的水汽深入谷时带来大量降雨,可当暖湿气流沿着山体不断抬升海拔时,终在这里形成了永久性悬云带,带来大量水汽滋润大江、孕育冰川时,也挡住了不少雪山景观。

  日照金山需要卡瓦格博不被遮挡、日出方向没有云、大气透光率超90%等三个条件,而这一切还得同时严格限制在每天日出时的20分钟内。这使得它成了中国最难见到的日照金山,难度远超珠穆朗玛峰、南迦巴瓦、贡嘎雪山等。也许正因此,使得它成了世界级景观。藏文化中称:神不轻现,唯有诚心者得见真容。

  所以,当了解这一切后,再看到它开始变红,变得非常激动。


  左侧这个常被误认为是主峰的缅茨姆峰,此时才亮起。


  对比一下刚开始日出和日照金山最盛时的样子,顺便看下全景图。



  最左边的是缅茨姆锋,又名“神女峰”,因为角度的错觉常被误认为是主峰,她其实是卡瓦格博的妻子。海拔6054米,比卡瓦格博矮了700米。她的右侧是吉娃仁安锋,因其形状又名“五佛冠峰”,海拔5470米。


  中间这个最胖的是巴乌八蒙峰,又名“将军峰”,是护法神,海拔整6000米。


  这个便是卡瓦格博,海拔6740米。中间靠右侧,那个有一半阴影的山峰,是布迥松阶吾学峰,海拔也是整6000米,是卡瓦格博和缅茨姆的儿子。


  最右侧,玛兵扎拉旺堆峰,海拔6365米,也是护法神、将军峰。其实他左边那个看起来不大的山峰比他还高,那是乃日丁卡峰,海拔6379米,在藏语中是“圣山顶”之意。


  日照金山是个稍瞬即逝的景色,太阳升起后,雪山便已是纯白色,大概七点左右。


  飞来寺是个很小的寺庙,主殿也只有120平米。因为卡瓦格博的名气,人们早已忘记或意识不到这里还有座庙,虽然嘴里不停地说着“飞来寺”,它已成了观景平台的代名词。我们这次因着急赶路回,也没时间去看看,有机会是要去的,里面有明代的卡瓦格博金身像。

  清晨,风中舞动经幡和雪白桑烟,让一切变得神圣。当地藏民把青稞、松枝投入白塔香炉,日复一日,从不间断,据称烟雾能带着诵经直通神山。所以,静下来,面对着雪山虔诚默拜。



  白塔是现代所建,设计者是藏族人,举行开光的是松赞林寺活佛。


  回酒店的这条路上,随处回头都能看见雪山,只不过能看到卡瓦格博的不多,更多的是面茨姆峰和吉娃仁安锋,藏文名字不好记,可以叫神女峰和五佛冠峰。


  酒店有天台,可见太子十三峰全景,只不过此时的卡瓦格博已经隐藏于云雾中了。


  另一侧的白马雪山露出一角,和梅里雪山之间隔着澜沧江。


  回程,基本每个垭口都有经幡,比起独克宗古城外人工搭起给旅拍使用的,山野间的经幡更漂亮、更灵动。这个是行程中海拔最高的白马雪山垭口,4292米的海拔。




  如果说梅里雪山是宗教神山,那么白马雪山就是生态宝库,以滇金丝猴和杜鹃花而吸引着不少的游客。
  它因盛产虫草而得名“扎拉雀尼”,是藏语“药山”之意。而汉语名字“白马雪山”,则是因为它形似马鞍。确实像,但也挺没韵味的。最右侧是它的主峰,扎拉雀尼峰,海拔5430米。白马雪山属云岭山脉,是澜沧江和金沙江的分水岭。


  途中经过金沙江第一弯,也就是“月亮湾”,对面便是四川甘孜。

, , , , , ,
Trackback

no comment untill now

Add your comment no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