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的游记,写得越来越像说明文,很少夹杂着太多感情,以至于读起来甚是无聊。
可对于这种走第二次的景点,似乎除了发一点感慨,很难再留下其他文字,因为说明类的在上一篇早已写过。先Ctrl+c,后Ctrl+v?那显得有点low了。
大理是13年去的,马上快5年了,今天整理电脑,发现了照片,所以才来写。因为只有写完博客的照片才会被移走,没有写的都在“暂存”文件夹。前几日写的新疆博物馆,也是整理照片时发现的,2年前的事了。
人一忙,就容易欠账。而且,欠起账来也因有了理由而变得坦然。我们对事、对人,何不都是如此?
给了自己一个理由,然后让自己的错看起来更坦然接受些,甚至还会变得正义得让人无法反驳,以一个长者或者教育人的口气说出。肆意地出尔反尔,肆意的心神坦然地伤害着别人,哪怕对方很无辜,哪怕对方什么都没做,只是睡了一觉,然后就变了,就是错了。只因我们给自己找了一个冠冕堂皇的理由,而已。
徒然心安而已。
发了段感慨,借着最近的各种事。还是回到大理吧,这几乎是我最喜欢的一座古城。想着能有一天,来这里开个小店,白天给人拍拍婚纱照,晚上则点起篝火,经营客栈,清晨潺潺流水,缅桂花香。
Read the rest of this entry
足迹, 摄影, 单反, NIKON D90, NIKON 18-200mm, 云南
用了整整几天,研究这片地区,并在知乎上盗了一个图(作者:安森垚),如下。
根据血缘关系,这片地域分成了几个部分,我们发现自然分界线永远是那么的强大,其分界线主要为帕米尔高原、青藏高原、阿尔泰山、大兴安岭,至于和中原地区的分界线,那是400mm降水线,是游牧和农耕文明的分界线,也是未来长城的走向。
按照历史顺序,简单捋一捋这一片的历史。
首先是华夏族和羌人不停打架,这两个其实本为同源,无奈不和。而此时北面的蓝色游牧民族逐渐形成一个部落联盟,史书称其为匈奴。他们经常来骚扰华夏族,可惜遇到了始皇兄的蒙恬,碰了一鼻子灰。期间,被华夏族打跑的一部分羌人跑到了北面,与之融合。
秦朝没多久,起了内讧,陈胜一句“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群雄并起,属项羽和刘邦打得最凶,都无心守长城了。匈奴的冒顿单于上位,开始了逆袭之路。没事就骑马搭箭,欺负欺负周边的各个邻居。东边的绿色区域被赶到了山里不敢出来,称为东胡,后分裂为鲜卑(北)与乌桓(南)。西边粉色区域里的乌孙与月氏互相开撕,结果乌孙败了,求助匈奴,然后成了跟班。匈奴打仗厉害,打败月氏,并杀月氏王,拿其头颅当了酒器。一部分月氏西迁,称“大月氏”,一部分南迁,称“小月氏”。汉武帝让张骞出使西域,主要目的不是开发丝绸之路,而是为了联合大月氏,共同抗击匈奴。结果人家到了西边过得不错,不愿意复仇,张骞此行的主要目的其实失败了。至于小月氏,躲在祁连山下,逐渐被汉化。
Read the rest of this entry
新疆, 摄影, 单反, 足迹, NIKON D800, NIKON 24-70mm
年底总结,手机里翻出很多河南的照片,大多都是和焦作有关。
2017年,我经手最大的案子,也是最有成就的案子,便是这个了,赔款1.27亿元。
这成为我们公司建司以来、河南省建国以来最大的单笔财产险理赔案件。经过前前后后谈判二三十次,才终于搞定。获得了政府金融办、保监局、行业协会,还有客户的一致好评,登上了不少的媒体头条,包括当地最大的报纸。嗯,可以很骄傲地说,我是保险公司的谈判人。
前前后后来了河南几十次,就不一一记录了。
最后的赔偿协议,很自豪地写上了自己的名字。
Read the rest of this entry
摄影, 河南, 手机, 足迹
唐朝,国力强盛、经济繁荣,是中国历史上空前的时代,也是在当时世界上仅有的国家。而盛唐之盛并不只是军事之盛和经济之盛,更多得在于其强大文化自信下对不同文化的尊重与包容,盛唐的气象最终着落于了盛唐的文化,空前的开放性和多元性,群花同放、百家争鸣,成就了唐文化的盎然生机,达到了中国文化巅峰。
彼时的唐文化已足够成熟,任何外来文化的传入,都没有侵蚀或同化唐文化的可能,而只能作为一种新鲜养料注入其中,丰满和丰富着盛唐长安,这个以汉文化为基础的世界文化中心。在这,正兴起“胡风热”,不仅市井里“女为胡妇学胡妆,伎进胡音务胡乐”,即使宫廷里,李隆基也正在反复听着来自西域的《婆罗门曲》,创作着集唐之大成者的《霓裳羽衣曲》,而那舞台中心,众星捧月的杨贵妃,最擅长的胡旋舞同样来自西域。
“中国既安、四夷自服”,强大的自信下,盛唐实行“胡汉一体”的民族平等政策,主张着儒家的“和而不同”,“修其教,不易其俗,齐其政,不易其宜”。反映在西域治理上,是推行以汉文化为主体、多元文化融合的文化实边策略,大量的中原民众、商人、僧人、文人到达西域,在这里生活和居住,两种文化互相交融和渗透。不仅提高了各民族对中原文化的认同感,也增强了对中原王朝的向心力,将西域从汉代以来单纯的军事防御地区变成社会相对稳定的地域、唐文华向中亚延伸的地域。
西域的历史和文物,终究离不开唐,此为唐代文物展。
Read the rest of this entry
摄影, 单反, 足迹, NIKON D800, NIKON 24-70mm, 新疆
佛教在公元前后传入新疆,是最早到达这里的世界三大宗教之一,也是新疆历史上流传时间最长、信仰人数最多、社会影响最大、文化遗存最丰富的宗教。南北朝时期,形成了于阗、龟兹、高昌三大佛教文化中心,各地高僧辈出,塔寺林立,不仅融合了印度、波斯、中原文化,又有着强烈的西域特点。
于阗,曾为新疆的佛教中心,家家门前筑佛塔,还有不胜其数的寺院。据称在鼎盛时期,达一定规模的寺院有四千余所,小塔数量则超五千。其中的王新寺,由三代于阗王耗费了80年才成。
大概因佛教传入时,新疆正处于奴隶社会,天山南北数十个小国互相征伐,民不聊生。旁还有匈奴虎视眈眈,加重了社会矛盾和人民苦难。所以,以慈悲、善良,甚至忍耐、认命的佛教传入后,立刻受到统治阶级欢迎,大肆提倡,成为让人民消除不满和反抗情绪,维护自身统治的思想利器。
有一说,唐朝时,唐玄宗与阿拉伯的阿拨斯王朝(黑衣大食)在怛罗斯战役中失利,使得原本臣服与唐朝的中亚诸国纷纷投靠信奉伊斯兰教的阿拨斯王朝。当然,更多得学者认为怛罗斯战役本无关痛痒,唐朝退出这片舞台,还是因为安史之乱。之后,喀喇汗王朝也接受伊斯兰教,并宣称为国教,成为新疆历史上,甚至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伊斯兰王朝,并在公元1006年攻陷了千年佛国于阗,寺院僧房尽毁,僧人也被迫改信伊斯兰教,否则便杀,那是非常惨烈的战争,关于信仰的。
Read the rest of this entry
摄影, 单反, 足迹, NIKON D800, NIKON 24-70mm, 新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