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收获很大的书,也是一本串起知识的书,作者选了中国国家博物馆里的100件不同时期的文物,串起了中国历史。从山顶洞人开始,一直到神舟五号,几乎囊括了各个朝代,分别选出最有代表的文物,这其实挺难的,如何用几件文物,分别代表唐、宋、元、明、清。但也只有国博,才有这个底气。

  当去了一定数量的地方、逛了一定数量的博物馆、了解了一定数量的历史之后,对这本书会有不小的兴趣。它一并帮着你回忆了一下各地的博物馆和这些年所看到的文物、所听到的历史。

  第一个引起兴趣的是西周时期的“利簋”,它的价值源于它的铭文,它是第一个直接记载武王伐纣具体时间的青铜器,因为“利”本人可能直接参加了牧野之战。中国在古代用干支纪年,比如我们熟悉的戊戌变法、辛亥革命、甲午战争等等,这其实形成于汉代以后。而在先秦,干支是用来纪日的,甚至延续至民国,数千年未曾中断,成为一份文化遗产。

  利簋上所记载的武王灭商,发生在甲子日,所以后世又称其为“甲子之事”。和它齐名的是商汤灭夏,据称发生在乙卯日,尚无出土文物佐证,两者合称“子卯”。所以子卯在古人心中属于“疾日”,是有很多忌讳的,即“子卯不乐”。甚至很多白事、红事中的重大仪式,一般也要避开子、卯。

  书还是值得一读的,每天三五个文物,一个月时间。

Read the rest of this entry

  借用我们大家都熟悉的西游记故事,然后大开脑洞成新书,让人赞叹不已。看似荒诞的情节,竟也和《西游记》的故事很贴合,几乎毫无冲突,也是不易。

  粗糙的澎湃,比精致的理性更有价值,不仅仅是写书,很多时候都是如此。马亲王自己说:吴刚伐桂,就算不留下任何痕迹,也乐在其中,有时候创作亦是如此。我们不能忽略的是,能一气呵成,又如此流畅的前提,是要有足够的知识储备。古人云:读书破万卷,下笔方有神。

  原来,天宫的太白金星也和很多职场里的人一样,天天要走流程、提报销单子、还被人监管。财务到哪里果然都是黑脸,仿佛他自己掏钱一般,监管到了哪里也都不是好角色,眼里没有一个好人。平白无故的领了个大项目,似乎总是跟着更大的未知的麻烦,这估计能让不少人有共鸣。

  前面,大多数主角都是非正面形象,而到了宝象国的百花羞,方才见了真面目。“若非这一劫是真劫,我才懒得回来。这一路陪你们演得还少吗?”孙悟空吐露出了很多事情的本质。

  书的封皮上,孙悟空是个提线木偶的设计,很应景。

Read the rest of this entry

  杜牧有句诗: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南北朝和唐,是中国佛教造像的两个高峰时期。可如今北朝的造像有着丰富的遗存,比如云冈石窟、龙门石窟,甚至还有麦积山啊、敦煌啊等一众深度参与其中的。可南朝呢,似乎并没有留下什么遗迹,鲜为人知。

  当时南北朝对峙,显然走在两者之间并不安全,可若不走海上,那佛教的传播从西域而来的话,一般就只能选择从凉州南下,经巴蜀后,再沿长江顺流而下,最终到达南京。那西域和南京中间的枢纽,便是今之四川,也渐渐成了一个佛教中心。所以,随着遗迹地不断挖掘,成都开始大量发现南朝造像,说不定成都也和当时的建康一样,有着自己的“四百八十寺”。

  万佛寺,始建于汉,从南朝到明之间,香火延续千余年,可惜毁于张献忠的战火。其遗址在清末被发现,文物震惊世人,至今已出土各类佛教造像200余件。其中,四川省博物院收藏了63件,常年有展览,含南朝造像41件,唐朝造像22件。还有部分收藏于故宫和其他国家级博物馆。

  这几个都是万佛寺遗址出土的南朝时期佛教造像。

Read the rest of this entry

, , ,

  先看的先秦展厅,再到史前展厅,时间顺序有点走错。也许是三星堆文物太火热了吧,为了吸引游客,便把先秦放到了前面,毕竟史前展览里都是石头和陶器,很容易让人犯困。也去了不少博物馆,一般都是史前历史的文物最无聊,但随着见得多、看得多,也记住了一些,相信这些星星点点的文物在有朝一日串起来后,定有所大收获。

  四川省的古人类遗迹可以追溯到两百万年前的巫山人,是中国境内目前已知最早的人类化石,但因其头盖骨藏于重庆的中国三峡博物馆,所以四川省博里基本没有提及这段历史。而我所感兴趣的,一是在川西高原的横断山脉地区,如今的康巴藏区内,那里的远古文明有什么;二是神秘的资阳人,也不算古老,到底有多重要的意义;三是这里的远古文明从哪里来,既然蜀道难于上青天,那远古时期的四川和外界有没有交流呢。

  先看到的是资阳人头骨,这里是复制品,原件好像在北京。目前所确定的年代是距今约3.5万年,不算太早,但重要的是它被发现的时间,在1951年。它是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独立自主发现的第一块古人类头骨化石,社会意义是巨大的,随后便被写入了中小学课本。可惜当时有过反复,曾被错误认定为仅7000年历史,随后便从教材中删除了。

Read the rest of this entry

, , ,

  四川省博物院,虽然是我国西南地区最大的博物馆,但名气一般,即使在四川,其知名度也不大高,更何况如今还有个三星堆的热点。即便人们觉得去广汉三星堆博物馆麻烦,成都也有金沙遗址博物馆可满足。

  本想国庆长假时来,但因小伊更想去看大熊猫,所以错过。这次来四川赶上周末,便抽点时间来逛逛。

  先秦时期的四川,无疑是长江上游地区的文明中心。我们常说的“巴蜀文化”便是在此地千年历史中形成的,包括以成都平原为中心的蜀国、以川东和重庆峡江地区为中心的巴国,同为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一部分。“秦并六国,自蜀始”,战国晚期,秦得巴蜀之地,然后大量移民开垦,再加上李冰父子的都江堰工程,让巴蜀成了秦国源源不断的财富花园,才有了秦统一中国的物质基础,巴蜀文化也渐渐融入了中华文明。

  到四川,无疑重点在古蜀国,相传经过了蚕丛、柏灌、鱼凫、杜宇、开明五个氏族统治,时间跨度基本从夏商周到春秋战国。其典型的代表是三星堆文化,特征鲜明、独树一帜,也是古蜀国最为辉煌的时期,影响度东至鄂西、西抵石棉、北达汉中、南接黔东。

  所以,进入展览馆,首先映入眼帘的便是三星堆出土的铜面具。

Read the rest of this entry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