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承德本没有计划,很突然,所以这次都没有进避暑山庄。至于要去几座寺庙,也是随性。从普陀宗乘之庙出来,时间已经有点晚,但感觉离着须弥福寿之庙不远,走路也就十来分钟,于是便过来转转。
乾隆七十大寿的时候,邀请班禅来京。六世班禅从扎什伦布寺出发,用了一年时间到承德,乾隆大喜:朕今年已70岁,以如此高龄幸见喇嘛,甚慰朕怀。从此中土佛法弘扬可期,四海人民得歌升平。须弥福寿之庙便是仿扎什伦布寺而建,给六世班禅居住所用,故又称“班禅行宫”,那一年是乾隆四十五年(公元1780年)。
次年,六世班禅在京感染天花,圆寂于西黄寺,享年42岁。
清廷有句话:一座喇嘛庙,胜抵十万兵。六世班禅进京,基本代表着西藏、新疆、蒙古这些边境的长期稳定,干戈不兴。所以,须弥福寿之庙便成了承德外八庙中的最后一座。从此宗教的力量在边疆流布,最终汇于承德的避暑山庄和这座座庙中。而皇帝们再来此,仅剩下缅怀和凭古。木兰围场狩猎之后,迎着夕阳余晖,给子孙辈们讲讲戎马一生的故事,或当年在普陀宗乘之庙内接见土尔扈特部东归首领渥巴锡的豪情。
山门,中式建筑风格,但白墙和盲窗,有了藏式韵味。
四柱三门七顶式牌楼,通体琉璃。上有乾隆御笔“总持佛境”,寓意佛居住胜境,统领天下万法。
过琉璃牌坊是大红台,很多人到此便止步了,古代能再入内的,都不是一般人。
妙高庄严殿的金顶为四角重檐攒尖顶,覆鎏金鱼鳞铜瓦,宝顶为藏式法铃,殿脊有点像莲瓣,使用了黄金超万两。
除了极度奢华,比较有特色的是四条殿脊上各有两条铜鎏金行龙,每条重约一吨。它们四爪攀抓殿脊,撑起遒劲的身体作腾飞之势。向上的四条龙,朝着中心宝顶,向下的四条龙则昂首天外,非常精美。
此时已断断续续有点小雨,游人匆忙。我们恰在此欣赏拍照一番,没了旁人叨扰。
万寿琉璃塔,八角七层,每层每面门内都雕有一尊无量寿佛像,为的祈求乾隆万寿无疆,故得名。
下雨,突然很大,便在大红台内避雨。右侧是妙高庄严殿,左侧是裙楼。
塞外的雨,来得及,去得快,大概半小时,便似雨后天晴。
站在琉璃牌坊下,碰巧西边出来了夕阳,此时还有着些零星小雨,让人有种似乎穿越回到了过去某个幸福时刻之感。有时候游玩,印象最深的往往是些意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