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部《古董局中局》,讲清东陵。
1928年,孙殿英盗取清东陵,将乾隆和慈禧的陵墓洗劫一空,甚至还将慈禧曝尸,曾引发了举国震动。后来孙殿英自己讲道,用刺刀隔开慈禧尸身,以便寻找夜明珠等值钱物件,甚至还有很多野史演绎出来慈禧尸身保存完好,有士兵兽性大发,发生了辱史事件。虽然迫于舆论压力,对孙殿英等人展开了调查,但他用所获文物上下打点,最终不仅安然无事,还在此后一路高升。有传蒋介石也获得了其中文物,慈禧口中价值连城的夜明珠到了宋美龄手上,还做成了鞋饰。这件事在清朝遗老中引起的极大愤恨,甚至溥仪还有手绘的《杀孙殿英》流传下来,这也成了溥仪出走关外,投靠日本人组建伪满洲国的起因之一。
乾隆是清朝的鼎盛时期,慈禧是最奢华享受的清朝统治者,所以瞄准这两个墓很有道理。但人们只谈论孙殿英,王绍义则议论不多。1945年9月,日本刚投降,他趁着乱便开始进入清东陵,整个陵区14座陵寝,157座墓,无一幸免。他所盗取文物的规模,远超孙殿英。后被发现、抓捕,判处死刑,但文物已经流落不见。
相传慈禧墓葬里多是金银珠宝,而乾隆墓里还有很多珍贵字画,前者被贩卖,后者则损失殆尽,太痛心了。
Read the rest of this entry
第二部《古董局中局》讲述了《清明上河图》的故事。
《清明上河图》是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在国内属于妇孺皆知,作者北宋张择端,国宝级文物,现藏于故宫博物院。它的经历也确实坎坷,最初的收藏者是宋徽宗赵佶,并用瘦金体题了“清明上河图”、加盖了双龙小印。之后,随着靖康之耻落入金人之手。并经元明清三代,多次辗转,一直为民间私人收藏,其中还有奸臣严嵩。清嘉庆时期,终进入宫廷,但末代皇帝溥仪又将其带出,辗转天津和吉林,最后在伪满皇宫遭哄抢,又流落民间,于通化被政府截获。
由于它本身的价值与知名度,还有这流离辗转的经历,有大把的故事进行演绎。同时,也因为它的名气,自古以来仿本和临摹者众多,流传下来的清朝以前的,便有几十份,且在全球各大博物馆收藏,大陆藏10余本、台湾9本、美国5本、法国4本、英国和日本各1本。当然,绝大部分临摹有标注或更改,一眼便知。
关于春景和秋景的争议,其实是近代的事,因为原著有宋徽宗题诗,其中一句“水在上河春”,故历代无异议。近代有人根据画中有驴驮木炭、有人持蒲扇、有人吃西瓜,还有种植的茄子类的农作物,指出和清明时节不符,提出“清明”应为“政治清明”之意。当然,姑且算是一种声音。
Read the rest of this entry
马伯庸,一位80后作家,满族人,网上称其为“马亲王”。
这些年,他的作品饱受好评,《长安十二时辰》、《风起洛阳》、《古董局中局》等都成为了影视爆点。所以,很长一段时间内,我们在被资本左右的影视剧里,都将离不开他的身影。
光是《古董局中局》这个系列,就已经有了好几部连续剧和电影,播放量最大的是夏雨主演的同名电视剧。去年雷佳音、李现、辛芷蕾、葛优等人主演的电影上映,而一般情况下,影视都较原著有不足,所以引起了我对原著的兴趣,便找来一读。
电影所对应的正好是第一本,佛头奇案。
喜欢里面的专业描写,但趣味性略有不足。人物刻画比较平白,也远不够立体,只是就事论事。这便导致主角许愿的人格魅力不够突出,一旦有些好事或者转折时,便会显得人物主角光环明显。
许愿和木户加奈的感情,比较突兀,但内心还是希望他们在一起。
和黄烟烟的感情更是突兀,第二部还有博士戴海燕。一旦人物刻画不够丰满,人格魅力没有立体起来,便导致大家只关注故事,而不欣赏角色。所以,当女性角色没缘由地喜欢许愿时,人们便觉得一头雾水。
Read the rest of this ent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