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州,国家历史化名城,以前似乎来过,又似乎没来过。上次是工作,在这呆了些日子,但每天就是现场和酒店,无暇多看其他。
我们对潮汕这片地区的认知,基本上就是牛肉和其他吃食,此外还有在抖音上源源不断地传统习俗短视频,比如豪迈的英歌舞,热闹的迎老爷等等。当我们在感慨千城一面、民俗逝去、老物不在时,潮汕这片地区的人民却千百年来自顾自地拜神明、祭祖先、说潮语,食茶看戏,族堂议事,婚丧嫁娶,自成一派着。
原因,一是他们足够远、足够偏,在中国的南端,又在广东的东端,谁都不挨。
中国的政治中心长期在北方,不论群雄逐鹿或朝代更迭,大多与其无关。即使到了广东,从广州到潮汕的距离约等于从北京到呼和浩特。除此之外,中间还隔着座莲花山脉,它成了潮汕和珠江三角洲之间的天然屏障,造就了潮汕相对封闭的地理格局。
韩愈被发配潮州时,来时是抱着必死之心的,诗云: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漳江边。这便是中原人士在唐朝盛世时对这片蛮夷之地的普遍认知。中原王朝上次关注到这里便是隋朝,也仅留下了“潮州”这个地名,因地临南海,故取“潮水往复之意”。
第二个原因是中原数次战乱,导致了几次汉族南迁,先是到江南,然后至福建,又南迁至潮汕,屡屡向南。这便导致潮汕的发展,自宋代以后呈现了覆盖性的变化。和大部分受汉人南迁影响的地区一样,修坝垦田、起屋建祠、因地办产,这里不仅可以煮海盐,笔架山上还有丰富的高岭土,于是便建了很多窑厂。一时间,韩江上船货满载,商贾繁荣。韩江畔的潮州府城,迎来了它历史上的高光时刻,故从宋至明期间,人民架起并不断修缮着广济桥,它也成了潮汕人的精神地标。
可经济繁荣的表象下,远道而来的移民们内心深处关于故土与迁徙的回忆被不断唤起,越是奔波流离越清楚家族力量的可贵,越是看惯了朝代更迭和风云不定,越是明白家族的信仰才最坚实,所以这些“客家人”在潮汕逐渐开启了一场盛大而持久的怀乡念祖,持续至今,甚至保留的完整度已经超出了他们原本来自的故土。除了各种敬祖祭祖和祠堂相关的习俗,最有代表的是语言,他们骄傲地留着乡音,经过千百年和潮汕方言的叠加,如今潮州话竟成了中国几乎仅存的“古汉语活化石”。
补充一下,“潮汕”是近代才有的词汇,以前这片地区统称“潮州”。汕头是鸦片战争以后才建立起来的城市,到了十九世纪末一跃成为了广东的第二大经济体,在全国也能进入前十。随着经济发展,地位也越来越高,汕头之后又成为了经济特区,最终在1991年,原潮州市被一分为三,变成了潮州、汕头、揭阳三个地级市。现在,当地经常有对这次失败调整的言论。
如今潮州的景观轴是“一桥一楼一街”,指广济桥、广济楼、牌坊街。
广济桥已去,随即打车到潮州古城,从牌坊街的南端开始进城。汉人在的地方,最重学业,追求金榜题名和位列公卿,方能光宗耀祖,佼佼者便能在潮州府的主街上立起牌坊,供全城人民敬仰,那份荣耀在以家族为单位的社会里,是何等得令人垂涎。前图的榜眼就是在韩文公祠里所说的王大宝,黄色琉璃瓦,透着一股与众不同。
这条长约1.6公里的府城大街上,鼎盛时有过43座牌坊。
沿着牌坊街,一路走,到开元寺。
唐开元二十六年(公元738年),李隆基要求全国范围兴建开元寺,部分地区来不及新建,便把一些古庙更名为开元寺,这座便是其一,起原名“荔峰寺”。曾为粤东第一大寺,也是现在仅存的四大古开元寺之一,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也是汉族地区佛教全国重点寺院之一。
大雄宝殿,正在装修。殿前石刻栏板和院内的石经幢都是唐代文物,殿内还有元代石雕香炉。
院内有菩提树,正好带着最近在盘的大金刚,念一念“唵嘛呢叭咪吽”。
天王殿,是这里最有名的建筑,风格自宋代重建后一直未变,也有说部分建筑构件仍为宋朝所留。
逛完开元寺,开始在城内寻找小吃,到了潮州,似乎总要品尝些小吃才能算来过。
老魏记杏仁茶、猪杂粿条汤、油柑汁等等,一路吃到城墙边,到了广济门。
广济门,三层歇山顶阁楼,始建于明,上世纪三十年代重修,是潮州城最气派的城门楼。
回古城,继续品尝小吃和溜达,印象最深的是被列入非遗的十八曲鱼面,味道确实不错。
也正是在此,天下大雨,跑到对面买糕点,基本淋湿了西裤。好在等了一会,雨过天晴,继续漫步古城,路过郑氏宗祠照壁。
靠山吃山、靠海吃海,潮汕靠海。但明清两代的海禁政策,基本颠覆了潮汕人民的生计所依。可是,惯于自寻出路的潮汕人显然并没有被挡住,何况海禁越严、收获越丰,《狂飙》里高启强说,风越大,鱼越贵。有些百姓被逼无奈,甚至为了生计入海为寇,加上原本就猖獗的倭寇,作为广东东大门的潮州府一度成了“贼窝”和走私天堂。
潮汕这片地,虽然封闭,但这里有韩江、榕江、练江冲积出了潮汕平原,且位于北回归线附近,降雨充沛,农物还可。可到了晚晴,随着人口不断增多,人多地少的矛盾日益突出,所以越来越多的底层潮汕人被进一步推向海洋,开始“过番”,史称“下南洋”。当地云:无可奈何,方过暹罗。
生死浮沉,富贵在人。凭借着地缘、血缘构建起的潮汕商帮,关系网通达且牢固,逐步发展壮大,并积累起了可观的财富。这些下南洋的华侨的钱流回到潮汕地区,变成了这里一座座精美的民居建筑、祠堂庙宇。他们不仅不差钱,还往往请上两拨工匠“斗艺”,所以工匠在潮汕地区也极致内卷。
己略黄公祠,建于清光绪十三年(公元1887年),正是这个时期。
俗语有“潮州厝,皇宫起”,可见潮州民居的奢华程度,如今,潮州古城的古民居建筑群已被列入了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己略黄公祠便是代表作,尤其金漆木雕更是木雕的集大成者。
哪怕去过了不少地方,进来后仍然不禁赞叹,令人叹为观止的雕刻。
十八只金色的凤凰,给沉重的梁架升腾之势,减少了屋顶空间的压抑之感,非常巧妙。
潮州西湖,原是韩江支流,后来筑堤时被截断,成了瘦长的大湖,之后经历代,将其开辟为了景点。
赶时间,便合个影,然后上车走人。不能误了回京飞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