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以前到过两次,一次是去阿拉善盟穿越巴丹吉林沙漠和看额济纳旗的胡杨林,另一次是到通辽出差。如今全国都快走遍了,但大草原还没到过,很是遗憾,不知明年有希望么。
省会呼和浩特是第一次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似乎总是感觉内蒙古比较偏远,毕竟在长城之外,古代这里都已被称作塞外了。其实,除了天津和石家庄,呼和浩特是离首都最近的省会城市。
战国时期,赵武灵王的胡服骑射便在此处上演,终成“七雄”。有落雁之容的王昭君,当年出塞,也是到了这里。一身归朔漠,数代靖兵戎,若以功名论,几与卫霍同。
可惜每天的行程都被工作排满,虽说呆了三天,也只是酒店、公司,两点一线。家里还有孩子,着急回,没出去逛逛,只在吃早点的地方,随手照了两张。
Read the rest of this entry
摄影, 内蒙古, 手机, 足迹

片名:一天/One Day(美国·2011)
导演:罗勒·莎菲 主演:安妮·海瑟薇 吉姆·斯特吉斯
20年的知己,20天的恋人。
自1988年起,每年的7月15日,是他们默默约定相聚的日子,或者电话,或者见面。除此之外,各自生活。这些天有开心,有悲伤,有浪漫,有争吵,究竟有多少天和你的故事发生了共鸣或交集?又有多少天找到了你曾经的影子?2003年时你慨叹:妈的,终于在一起了,给老子浪费了十几年。但你明白,你骂的不是电影。
Read the rest of this entry
电影, 海报
这本书的名字,若是全了,便是《青少年应该知道的岩石和矿物质》,听起来很初级,属于《青少年科普图书馆》系列丛书,写序言的是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周铁农,似乎有些半官方性质了。
刚才上网搜了一下,全套共100册,这摞起来一人高了…
虽然名为科普,但读起来,却是满满的专业知识,对于科普这两个字,不知道合适不。个人觉得,写这种书,不需要那么多博士、博士后,不需要那么多的理论研究。要走出去,调查哪些问题遇到的最多,哪些问题和日常最相关,哪些问题最容易出错,然后一一解答,否则闭门造车,写出来的内容,便略显生涩,又与实际需求差得远了。
是先有问题然后有回答的科普,而不是洋洋洒洒的一家之言。更不能是一张讲台,一支粉笔,老子出卷子,老子圈重点,你记住就得了的老师脾气,从不去想别人到底需要什么。
Read the rest of this entry
图书
对南京这座城市的感情挺深,也感觉很好,毕竟在这里工作过半年,虽然回总部后的出差挺多,但因公而来这里似乎还是第一次。见到了不少熟人,都在公司呆了五年以上了,各个苍老了不少,大家调侃着老板的压榨和剥削,只是时间实在太赶,没有那么点时间好好聚聚。
不喜欢喝酒,但是不喝酒,人们无法真正忘记那些社会、公司所赋予的身份,尤其同事间,更难以去好好聊些回忆、感情什么的。总是工作期间的迎面而坐,那种岗位不同所带来的隔膜,终究会逐渐滋长着些芥蒂,彼此难见,有时候有了酒精,便会融掉一些。
这一遭出差比较累,先到无锡、然后宜兴、靖江、泰州、南京,一个城市呆一天,调研、讨论、汇报,一路不停,螃蟹是吃了不少,酒也喝了不少。幸好终点在南京,那个长满梧桐树的城市,那个我喜欢的城市。
Read the rest of this entry
摄影, 手机, 江苏, 足迹
想看一些具体的,关于山体岩石的书,却始终未找到一本合适的。一口气买了很多本,甚至包括了《自然地理学》这样的高校教材类书籍,也包括《青少年科普图书馆》之类的小百科。一本本读过来,不少滥竽充数,纯属凑字的,也确实有些不错的,比如这本。
看封皮便知道是个知识普及类图书,不要有过多专业性的奢望,何况我也不懂。只希望能有一本把我所去过的高山,所见过的峡谷,讲明白。指着一块岩石,能明白它为什么是这个样子,它为什么在这里。
书的内容要比这个封皮看起来好多了。
如果并非专业,那么读这类书是要读中国人编写的,曾经买过几本译文的国外书籍,举例都是各国山名,不知所云。没有见过,也便没有感官认识。若再买了黑白版,那所有岩石大体都一个样子了。
Read the rest of this entry
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