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泊尔之行(24)·金庙

  网上关于金庙(Kwa Bahal)的介绍少之又少,我们来这里,是因为在Lonely Planet上看到了介绍,而且时间相对宽松,不着急赶路。
  尼泊尔虽然是佛祖的诞生地,但如今的这里,印度教寺庙多如牛毛,里面大多供奉着毗湿奴或湿婆神,佛教寺庙则少得可怜,佛教里的人物倒是有也不少出现在了印度教的寺庙里。
  金庙是佛教寺庙,供奉释迦牟尼。

  据称,其始建于12世纪,但根据记载,其出现在现今位置上的时间是1409年。它隐藏在密密麻麻的民居之中,很不起眼,没有宽宽的路,也没有大大的广场,就像一处民居,而已。
  这便是尼泊尔,随随便便的文物,往路边一放,任君抚摸。

  当地人不收费,老外会被象征性地受50尼币门票,算下来也就三块多钱。
  通过一道道窄窄的,透着一股神秘感的华丽的石门,便可进去,里面金碧辉煌。

继续阅读“尼泊尔之行(24)·金庙”

尼泊尔之行(23)·帕坦(2)

  帕坦,留下印象最深的是那里友善的氛围,还有迷人的纽瓦丽建筑,我们在中午来,黄昏走,用了四个小时,只在一个足球场大小的广场上发呆,闲逛,漫无目的。

  在这里,密集的寺庙、雕刻、佛像,还有异域风情的服装,让人一下子回到了十七世纪,那个原住民纽瓦丽人的黄金时期。当时的中国处于明末清初,李自成暴走国内,多尔衮盘算着如何入关,《桃花扇》、《牡丹亭》是年度流行读物,《天工开物》亦是洋洋洒洒铺开。欧洲的牛顿整理出来牛哄哄的定律,伽利略用望远镜望着星空,一向领先的数学发展出了对数和微积分,让人望尘莫及数百年。印度莫卧儿王朝的统治者给他的王后建起泰姬陵,法国人则不甘落后地搭起了凡尔赛宫,而中国,太和殿虽然并不太和,却迎来了第三个百岁生日。

  尼泊尔的纽瓦丽人在帕坦创造着一个又一个与神灵沟通的寺庙,留给我们今天惊叹。
  Vishwanath Temple便是其中之一,建于1627年,供奉湿婆神。廊柱、屋檐、门窗上的华丽雕刻,是它的特征,还有嵌入墙内的石雕与木雕,亦多为精品。
  仔细辨别图案,应为湿婆神的恐怖化身巴伊拉布,六臂,踩着一具尸体,便是它了。搭配着红色提卡,神秘、古朴,让人陷入其中。

继续阅读“尼泊尔之行(23)·帕坦(2)”

尼泊尔之行(22)·帕坦(1)

  纽瓦丽人,如今大约有100多万,占到尼泊尔人口的6%。他们有着独特的语言,不同于藏语、印度语和尼泊尔语,是世界上最难学的语言之一。他们的起源很神秘,大多都具有蒙古人和高加索人的身体特征。

  帕坦(Patan),是尼泊尔最古老的城市之一,与加德满都间隔着浑浊的圣河巴格玛蒂,曾经是个独立城邦,后在马拉王朝时被统一,反而得到了空前的发展与繁荣。

  这里纽瓦丽风格的庙宇和宫殿,是全尼泊尔最精美的,吸引了很多游人。同时,建筑风格受佛教影响很大,甚至还影响了城内的其他印度教建筑。如今,在帕坦古城的四个角落,依旧矗立着公元前250年孔雀王朝时所立的阿育王柱。

  10月9日 从纳加阔特到达这里已经是下午一点多。径直到了广场南部,找了一个最高的参观点,一壶咖啡,一份momo,望着窗外,倒也自在。加德满都过于喧闹、巴德岗过于安静,而帕坦众多的微笑,是给我们印象最好的广场。
  这大概是帕坦最具代表性的照片了,克利须那寺和塔莱珠神庙成了主角。

继续阅读“尼泊尔之行(22)·帕坦(1)”

尼泊尔之行(21)·纳加阔特

  鉴于运气始终不好,且时间紧张,纳加阔特一直属于可有可无的景点,直到我们在行程单里删除奇旺皇家公园后,才最终确认来此。
  结果,我们对了。

  这里是欣赏喜马拉雅山脉最佳的观景台,也是视角最广的地方,可以观看喜马拉雅山20余座6000米以上山峰,而且有着地球上最高的10座山峰中的6座。包括:第一高峰珠穆朗玛峰Everest(8844.43m),第四高峰洛子峰Lhotse(8516m),第五高峰马卡鲁峰Makalu(8463m),第六高峰卓奥友峰Cho-Oyu(8201m),第七高峰道拉吉里峰Dhaulagiri(8167m),第八高峰玛纳斯鲁Manaslu(8163m),还有第十四高峰,也是8000米级的最后一座,希夏邦马峰Xixiabangma(8012m)爱好爬山的人,不到此处欣赏一下,着实可惜。

  一片遍布世界文化遗产的谷地,四周是绵延的世界级雪白高峰,这两种景象本已很稀奇,但同时出现的,更为罕见,如同一朵冰清玉洁的雪莲,包着沁香的花蕊,缺一不可。
  日头升起,阳光温暖,雪山洁白高傲,远处群山隐隐,层层叠嶂,但均成了布景,前后竟无望其项背者,故似浮在了空中。

继续阅读“尼泊尔之行(21)·纳加阔特”

尼泊尔之行(20)·烧尸庙

  帕斯帕提纳神庙(Pashupatinath Temple),建于1696年,是尼泊尔最重要的印度教寺庙,矗立在神圣的巴格玛蒂河河畔,是印度教的精神殿堂。如今被列入了世界文化遗产。
  在加德满都谷地的其他地方,湿婆神多以愤怒的恐怖的巴伊拉布形象出现而受人膜拜,而在这,其化身为动物之神帕斯帕提(Pashupati),据称寺庙里的形象是黑色的四头神像,可惜不得见。非印度教徒是不准进入的,尼泊尔最底层的种姓群体Dalit直至2001年才获准进入其内。

  它还有个名字,简单而粗暴,在国内比较流行,叫“烧尸庙”。
  其所处的巴格玛蒂河(Bagmati River),虽然污染严重,充满垃圾,甚至臭味弥漫,但并不影响它在尼泊尔人心中的地位,犹如恒河之于印度。在过去,甚至国王在开始重要的行程之前,也到河边祈求帕斯帕提的庇护。
  现今,尼泊尔人选在这条圣河边的火葬台上火化尸体,然后将骨灰撒入河中,延续着古老的传统和信仰,将身体归于神灵。

继续阅读“尼泊尔之行(20)·烧尸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