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水

  因为麦积山石窟,所以才对天水有了大概了解。后来发现,其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带这个名号的向来很少让人失望。其跨长江、黄河两大流域,曾为丝绸之路重镇,又曾名“秦州”,是秦国的发祥地。天水自己介绍,这里还是伏羲、女娲、轩辕的故里,但这些远古不可考的半人半神人物,他们的故里和陵墓,向来为各地争相竞之。似乎,只有伏羲的争议不是很大。

  据说在秦末汉初,此处名“上邽”,由于长期征战而民不聊生。一天夜里,狂风大作,雷电交接,大地瞬时裂开一条大缝,天上河水倾泻而出,于此汇聚,形成一湖。此后,因湖水不溢不涸,而被传言与天河相通,养育着此方人民。后来汉武帝听到了这个传说,便在上邽旁边新设了个天水郡,自此有了“天水”之名。

  除了那些神话中的人物,此外还有秦襄公、姜维、庞德、李渊、李白、上官婉儿等,故乡都是这里。它有山有水,且绿水青山,一副江南景象。登高而上,古朴的青瓦红墙,一座重檐歇山顶古庙,映衬着市区的高楼琼宇,这便是天水。

继续阅读“天水”

伏羲庙

  天水,羲皇故里。

  关于三皇五帝的说法,向来有多种,比较公认的有两种,其一的三皇为燧人氏、伏羲和神农,还有《三字经》上所述的另一种:伏羲、神农、皇帝。无论哪一种,伏羲都在其中。我个人更倾向于后者,将炎帝和皇帝并称。

  伏羲被称作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其创立八卦,这种思维是中华文化的原点;创造文字,替代了结绳记事;驯养野兽,始有家畜;创造姓氏,结束子女知母不知父的现象,并有效避免了近亲结婚。他的妻子是女娲,他们在神话里创造了人类。他的父亲是燧人氏,是那个钻木取火,结束茹毛饮血时代,中华民族可考的第一位祖先。

  伏羲的形象往往是人首蛇神,后来在演变过程中,他又取鳄鱼的头、雄鹿的角、猛虎的眼、红鲤的鳞、巨蜥的腿、苍鹰的爪、白鲨的尾、巨鲸的须,创立了中华民族的图腾,龙的传人由此而来。

  相传,伏羲为天水人。此处有伏羲庙,始建于明成化十九年至二十年(公元1483年至1484年),原名“太昊宫”,俗称“人宗庙”,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4A级景区。

继续阅读“伏羲庙”

麦积山石窟

  作为中国的四大石窟之一,麦积山石窟的名气较之其他三者,显然是略有不足的,大概也是与它的地理位置偏僻相关。天水,作为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羲皇的故里、曾经丝绸之路上的重镇,如今的交通确实不大方便。而天水的名字,也伴着它曾经的辉煌,似乎淡出了人们视线许久。

  中国的四大石窟,分别为敦煌莫高窟、龙门石窟、云冈石窟和麦积山石窟,前三者早已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去年,中国与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三国联合申请的“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路网”世界文化遗产中,麦积山石窟作为其中一个景点,方才列入世遗名录。来得有些晚了。

  它始建于后秦(公元384年至417年),大兴于北魏,后经各朝代不断扩建、修饰,成今之模样。如今共存窟龛194个、造像7800余尊,壁画1000余平米。
  它坐落于麦积山的峭壁之上,在那么一个形似麦垛孤立突兀的山上凿刻佛龛神像,又是何等麻烦。据说,当年是从下往上堆积木材,堆至最高处,然后开始施工,完成一层,撤除一层,直至完毕。当地流传着“砍完南山柴,修起麦积崖”、“先有万丈柴,后有麦积崖”之言。

继续阅读“麦积山石窟”

兴城古城(2)

  一个古迹能够有生命,并持久地受到欢迎,需要它的历史,或者说它被烙上印记最深的那段历史之于人们的印象。如同平遥的日升昌、荆州的关羽、西安的盛唐,抑或凤凰的沈从文和乌镇的林家铺子,都让所见有了另一番韵味。毫无疑问,不管是叫“兴城”,还是叫“宁远”,袁崇焕都是这里的印记。

  当我们如今漫步古城之内,寻找那些远去的遗迹,渴望触碰到烽烟马嘶甲胄堆砌年代的城垣,亦或厮杀之后血水浸染过的青石板,刀光剑影、战马长嘶,狼烟四起,旌旗飒烈。立在长城之外的城镇,多少都有着些悲壮,虽然靠着海,但若衬托上漫天黄沙,竟也毫无违和之感。
  这种景点倍受喜欢,是因为它发生过、承载着我们所期盼的、那些逝去的、被我们这个只会谴责的年代所丢掉的一种精神,或者说民主体制下难以再现的英雄洒脱、快意豪情。未必理性、未必利益最大,只是如今的历史没了性格、缺了精彩。

  这里最古老的遗迹,似乎便是兴城文庙。其始建于明宣德五年(公元1430年),与古城同岁,是东北地区最古老的、也是辽宁省最大的一座文庙,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继续阅读“兴城古城(2)”

兴城古城(1)

  去盘锦红海滩,回途中捡了一个非常想去的地方,兴城。它的另一个名字“宁远”可能更被人熟悉些。
  谈到城市改名,有时候的确让人有些费解,驻马店以前是汝南,为袁绍故乡;包头以前是九原,为吕布故乡,石家庄以前是常山,为赵云故乡,吾乃石家庄赵子龙…
  长安?改西安。金陵?改南京。河东?改运城。奉天?改沈阳。陈仓?改宝鸡。你大概不会知道宝鸡就是暗渡陈仓的地方。还兰陵笑笑生?兰陵王?现在请脑补成枣庄,也许政府觉得我们只需猜到那里产枣,可以忘记历史。类似的还有徽州改成了黄山,崇安改成了武夷山。
  北京的宣武区和崇文区合并后改成西城区、东城区,让人大跌眼镜。不宣武,不崇文,只剩了东西。

  兴城不同,这个名字早在辽圣统和八年(公元990年)便有了,只不过其最被我们熟悉的历史发生在明末清初,那个时候叫宁远。后来全国统一,叫宁远的好几个,它便改了名。总不能像公司邮箱似的宁远01、宁远02吧,每每看到王磊02、李伟07这样的名字就深表同情。

  兴城古城始建于明宣德三年 (公元1428年),为宁远卫城,清代重修。其与西安、荆州和平遥古城被称作我国保留最完整的四座古代城池,也几乎是明代最后的古城。

继续阅读“兴城古城(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