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羲庙

  天水,羲皇故里。

  关于三皇五帝的说法,向来有多种,比较公认的有两种,其一的三皇为燧人氏、伏羲和神农,还有《三字经》上所述的另一种:伏羲、神农、皇帝。无论哪一种,伏羲都在其中。我个人更倾向于后者,将炎帝和皇帝并称。

  伏羲被称作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其创立八卦,这种思维是中华文化的原点;创造文字,替代了结绳记事;驯养野兽,始有家畜;创造姓氏,结束子女知母不知父的现象,并有效避免了近亲结婚。他的妻子是女娲,他们在神话里创造了人类。他的父亲是燧人氏,是那个钻木取火,结束茹毛饮血时代,中华民族可考的第一位祖先。

  伏羲的形象往往是人首蛇神,后来在演变过程中,他又取鳄鱼的头、雄鹿的角、猛虎的眼、红鲤的鳞、巨蜥的腿、苍鹰的爪、白鲨的尾、巨鲸的须,创立了中华民族的图腾,龙的传人由此而来。

  相传,伏羲为天水人。此处有伏羲庙,始建于明成化十九年至二十年(公元1483年至1484年),原名“太昊宫”,俗称“人宗庙”,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4A级景区。


  我们从东侧的双桥路而来,过东牌楼、东牌坊,到伏羲祭祀广场。
  四角攒尖亭内挂着一口大钟,旁边是一排长廊,青瓦红墙,映着深蓝的天,这样的照片,即使看着,也让人在下雪降温、暖气未上的初冬里倍感温暖。


  东牌坊,四柱三门三歇山顶式,上书“继天立极”。


  比较单薄的戏楼。


  密集斗拱异常抢眼的牌坊,上有清代牌匾,书“开天明道”四字,其意霸气。下有明代牌匾,书着“与天地准”。


  牌坊之后是建于明代的宫门,虽然经过清代局部修葺,但整体依旧还是明朝风格。
  再往前,是仪门,又称“二门”,始建于明嘉靖二年(公元1523年),下悬楚图南“伏羲庙”之匾,后方则挂匾,书着“龙祖”二字。


  下进院,有先天殿,为正殿,经明嘉靖二年(公元1523年)扩建,后又多次重修,成今之规模,整体依旧明朝风格。面阔七间,进深五间,宽26.4米,深14.05米,重檐歇山顶,绿色琉璃瓦,气势磅礴。


  相传,在此庙里共有古柏六十四株,乃取伏羲依据八卦所推演的六十四个方位而植。久经岁月之后,现仅存三十七株,此为殿前一株。


  大殿的格栅窗上,大多有盘龙、团凤或仙鹤图案,虽然没有大红大紫的颜色、亦没有非金即银的奢华,便是那已斑驳、脱落、沧桑尽显的雕刻和木板,反而配得上“道启鸿蒙”四个大字。




  殿后另有一匾,书“象天法地”。


  下进院,太极殿,始建于明嘉靖二年(公元1523年),为寝宫。单檐歇山顶,虽不如先天殿的精美,但其正面两侧的龙、凤雕刻,亦有自身特色,鲜明而生动。



  继续向后走,到下进院,东侧,有待建的伏羲文化研究中心。


  西侧,是天水市博物馆,赶在关门前,最后一个进入。


  但因时间太赶,便没细看。其内的展出很丰富,没有几个小时是不够的。




  最后一进院还有见易亭,其内有石碑,上有“羲皇故里”四个大字,为江泽民在九二年所书。


  导游图上对这个池子标着泮池,不是孔庙好么?


  在此休息,看着太极殿屋顶的琉璃瓦,颜色很漂亮,也蛮惬意。

  伏羲的陵墓在河南周口的太昊陵,看来有时间是要过去一趟了。三皇五帝这些传说中的人物,虽然时常听到,但他们具体的事迹和足迹,我们往往并非很熟悉,往往也只是听到了恍然大悟。问了身边几个人,能说出这八位名字的,竟然没有几位。


  有喷泉可以洗手或洗些水果,可惜那人参果如同历史,名字好听,吃着却没什么味道。我们若不是多出去走走看看,就凭看书读记,记住的都是枯燥的、无趣的、甚至转眼忘记的。

, , , , ,
Trackback

4 comments untill now

  1. 这些字;这些雕刻;古朴啊!

  2. @忘想, 是啊,这才是魅力

  3. 那棵古柏和那斑驳的木门是伏義的见证者

  4. 龙凤窗雕刻确实精致,景点有文化

Add your comment no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