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瓷器,一般认为宋代是中国瓷器的巅峰,并具有最高的审美价值,它所体现出的那种简约大气、传统高雅的美,是后代所不及的,甚至已经上升到了国风和哲学境界,在国内已是基本不争的事实。

  到明清两代,瓷器有了更高发展,却主要得益于技术的进步,宋瓷和明清瓷器在美学上的对比,前者高了后者几个level。但中国收藏家们却更青睐于明清瓷,美学修养一直被饱受诟病,国际拍卖会上经常是宋瓷被海外收购,明清瓷被国内价高者得。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欧美人主宰国际拍卖市场,所以唐三彩和青铜器比较贵;到了八十年代,变成了日本人的天下,宋瓷与元青花屡创高价;到了本世纪,中国内地买家开始大量涌入拍卖会,华丽繁复的明清宫廷风暴涨,明清瓷屡破记录。中国新贵们喜欢明清凡俗华丽的美学,艺术修养可能还是更偏市井一些。

  国人对瓷器的重视,更多着眼于釉和彩。釉是瓷器表面无色或有色的玻璃质薄层,先是用矿物和化工原料按一定比例配合,然后研磨成浆,施于瓷坯表面,在一定温度下煅烧而成。釉、彩和造型,基本构成了瓷器审美的全部。这是清乾隆胭脂红釉碗。

XGS_7955

阅读全文

, , , , ,

  去一个博物馆,给人留下最深印象的,往往是青铜器和瓷器,基本都是重头戏。虽然查过了不少资料,也去过了不少馆,但真正开始关注这些瓷器,还是从台北博物院开始.我想,以后还需要更加系统些。

  瓷器发展到了宋,也就到了巅峰。宋朝以后,陶基本上就已很少在日常中使用。而我们如今所熟知的中国五大名瓷,便是宋代五大名瓷:汝、官、哥、钧、定。可惜流传到今的不多,主要和宋朝不流行以瓷器陪葬有关,而除了墓地出土,瓷器这种易碎品能传世千年到今的,便更是少了。

  五大名瓷中,排第一的是汝瓷。最新一次拍卖是在2017年,和iPhone差不多大小的北宋汝窑笔洗,拍出了2.46亿元的价格。据称,如今传世的汝瓷,全球仅79件。收藏超过10件的博物馆有三家,台北故宫博物院21件、大英博物馆16件,北京故宫博物院15件。排在第四的是上海博物馆,馆藏9件。
  汝瓷比较有名的,便是来源于宋徽宗这个最文艺范皇帝的一场梦,梦里的那绝世的天青色,雨过天晴云破处,千峰碧波翠色来。况且,它只烧制了20年,到南宋就已一件难求。
  上海的这9件中,4件盘、5件洗,这是汝窑盘。汝瓷特点有四:青如天、面如玉、辰星稀、蝉翼纹。

XGS_7668

阅读全文

, , , , ,

  唐三彩,我们比较熟悉,它是一种陶,彩色釉陶,因最早也最多出土于洛阳,又被称“洛阳唐三彩”。
  它以黏土为胎,铅为助溶剂,铜、铁、钴、锰等为呈色剂,在800度左右的低温烧制而成。釉彩以黄、褐、绿三色为主,所以人们习惯称之为“唐三彩”。但“三”只是一个泛指,所以也有两彩或者更丰富色彩的。

  唐三彩是在汉代铅釉陶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因为是陶器,所以胎质松脆,防水性差,且低温铅釉的铅对身体有害,所以唐三彩的实用价值并不高,主要就是用作陪葬,是种冥器。其始创于唐高宗时期,随着国富民安,厚葬成风,而迅速兴起。那时期,政府曾对厚葬之风予以限制,限定了不同人员随葬唐三彩的数量,但未起到明显作用。此外,宗教和建筑上也偶有使用。
  安史之乱后,唐朝的政治经济严重衰退,厚葬之风一去不返,唐三彩的烧制也就迅速冷却,进入了衰退期,几乎消失不见。一共也就短短几十年,如昙花般一现。后来的辽、宋、金虽也有三彩,但较之远不如。

  唐三彩是二次烧制,先用黏土烧成陶,晾干,浇釉后再烧成釉陶。造型丰富,以动物居多,尤其马和骆驼最为常见;其次是人物,宫廷侍女和胡人尤多;再后便是生活用具了。既然是种冥器,那就先看镇墓兽。

XGS_7564

阅读全文

, , , , ,

  陶是世界的,而瓷是中国的。虽然我们常“陶瓷”并称,但这两者仍有着本质区别。

  一般来说,陶和瓷的区别主要几个方面:首先,陶使用的是黏土,往往就地取材,而瓷使用的是高岭土;其次,瓷的烧制温度一般要到1200度以上,而陶往往低温烧制;第三,瓷一般是钙釉,属高温釉,光泽度好,而陶没有釉或低温釉,光泽度一般;第四,瓷胎体白色,半透明,而陶并不透光;第五,瓷几乎不吸水,而陶有吸水性,这也是古人发明瓷器的主要原因;最后,是听声音,瓷清脆而陶沉闷。

  但瓷诞生于什么时候,其实有争议,从商代自汉代的很多青釉,基本具备了上述瓷器的特征,比如以高岭土或瓷土为原料,烧制温度到了1200度,表面有石灰釉等高温釉。但因制作工艺及原料配比问题,导致胎体不够致密,胎釉结合也不大好,还没完全具备如今瓷器的性能,所以被称为“原始瓷”。因大多是青釉,故又称“原始青瓷”。只不过,这一称呼的认可度并不高,普遍认为这是学术妥协后的名称,也是国人追求历史悠久的缘故。
  上海博物馆采纳了这种说法,结论是原始瓷出现于商代。

  这是商代的青釉弦纹尊,真是漂亮。

XGS_7498

阅读全文

, , , , ,

  陶器的发明,是新石器时代的重要标志之一。

  青铜器主要集中于商周和少量的夏,所关联的历史跨度远不如陶器,了解陶器所了解的历史和文化,是要数量级上升的。目前世界上已知最早的陶制品,并不在中国,是捷克出土的布尔诺女陶像,在公元前29000-前25000年,距今近4万年。而世界上最早的陶制容器,在中国江西省万年县仙人洞遗址出土,距今约20000年。

  再早一些,且有代表的,是广西桂林的甑皮岩遗址,那出土的“陶器”是先用天然泥土与砸碎的石英石颗粒按比例混合,然后捏成形状晾干,不用烧就可以烧煮田螺等食物。因为没有经过烧制,其实算不得陶器,属于泥塑器和陶器之间的过渡产物,文物学家称之为“陶雏器”。在国内是首次被发现,应该也是目前的唯一一处,填补了陶器研究史上的一项空白。

  中国有超万年历史的陶器,但在上海博物馆没有展出,这里最早的是裴李岗文化,公元前5600-前4900年。这是中原地区发现的最早的新石器时代文化之一,因最早在河南新郑的裴李岗村发掘而得名。
  裴李岗文化是仰韶文化的源头之一,也就是华夏文明的来源之一。这时期的红陶双耳壶。

XGS_7426

阅读全文

, , , , ,

无觅相关文章插件,快速提升流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