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地方已不是第一次来,所以关注点开始从景点挪开,每有感悟,大多为心境。不少人到中年的,生活所迫和家庭所累,还有理想和能力受挫,日渐老气横秋、处事圆滑,还能理解,可身边一些新人,明明年纪很小,却分毫没有棱角,也一副随波逐流面孔,不禁让人惋惜。这些年看来,又大多性格使然,几无改变可能。
出差郑州,很多人说不明郑州有多大,除了六区一县外,还代管五个县级市,包括:巩义、荥阳、新密、新郑、登封。杜甫出生于巩义、白居易出生于新郑、李商隐和刘禹锡出生于荥阳,这仅是郑州的唐代诗人。
说到性格和棱角,想起了一千多年前出生郑州的刘禹锡,人称“诗豪”。去年出差湖南常德,那里旧名“朗州”,刘禹锡曾被贬朗州司马十年,因此读了很多关于他的轶事。
唐贞元九年(公元793年),刘禹锡和小他一岁的柳宗元,同中进士,年仅21岁,是名副其实的学霸。进士很难,明清时期,平均下来,全国一年百人左右,对应着如今的高考,得是省里前三,所以古代有“五十少进士”之说。而刘禹锡所在的唐朝,那就更夸张了,平均每年录取27个进士,最少的时候一年只有12个。
明清之后,进士分为三甲,一般情况下,一甲有三人,赐进士及第,这三人分别为:状元、榜眼、探花。所以,如今旅游时看到进士及第的牌匾,是要肃然起敬的。
唐朝时,刘禹锡和柳宗元同中进士,往后本应是康庄大道了。但,显然没有。放到如今,我们会发现,一个好的诗人比一个好的政治家更易名垂千古。而唐朝的诗人,一般都是在被贬和不幸中锤炼出来的,那是他的劫。
Read the rest of this entry
手机, 摄影, 河南, 足迹
河南,郑州,这大概是20年最危险的一次出行。
因为案件开庭,所以不得不去,但法官也确实足够应付,匆匆忙忙走个过场,便让各自散了。
那是一月底,已似有似无地弥漫着关于疫情虚虚实实的消息,却不见新闻。大家仍没戴口罩的意识,所幸临时换了趟回京高铁,避开了原本那辆武汉始发车,这成了如今对那次出差仅有的确幸的记忆。
除此之外的事情,都已在突如其来的对社会影响巨大的疫情下变得模糊和支离。如今再回头看看这些照片,想起点点滴滴,竟恍若隔世般。
在郑州时,还是毫无保护措施的状态,虽然民间流传着武汉封城的小道消息,虽然河南与湖北接着壤,但人们依旧相对麻木。直至回到北京,各种消息才突然弥漫开,防疫措施也随即升级到令人抓狂的地步:戴着手套买菜,手指不碰电梯,出租设着隔断,在外不与人言,回屋要用酒精喷遍全身,网上的热门讨论是要不要用酒精喷鞋底,而口罩曾作为紧俏货,要坚持戴上一周不换。哪怕酒精和消毒液,也一夜间变得紧俏。
吃饭的地方已经开始变得冷清,不似往年。
Read the rest of this entry
手机, 摄影, 河南, 足迹
如果在河南选一个最想去的地方,莫过于商丘了,主要因为它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和四大书院之首的应天书院。当然,还有一个原因,河南没有去过的地方,并不是很多了,国家历史文化名城里,仅剩了它。
商丘之名由来已久,据称是商族始祖契因辅佐大禹有功,被封于此,迁走后,这片地便被称之“商丘”。
应天书院,前身为睢阳书院,是五代时期后晋人杨悫创建。
今之商丘,古时为睢阳,又名宋州,赵匡胤曾在此任归德军节度使,故被认为是宋朝龙兴之地,起家之所。宋景德三年(公元1006年),宋真宗因赵匡胤谥号里有“应天”二字,改宋州为应天府,书院也随后更名。
应天书院,还名南京书院、南都书院和南京国子监。其实它的名字变更间接反映了地名变更。
当然,此南京和今之南京市不同,大中祥符七年(公元1014年),应天府被列为陪都,称“南京”。至此宋朝已有三京:东京汴梁、西京洛阳、南京商丘。之后也有了北京,即大名府,在今之河北。
南京书院因此而得名。庆历三年(公元1043年),其又升为“南京国子监”,成为北宋最高学府,这大概也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通过升级方式而成为国子监的书院了。当然,这多亏了这里的领头人,范仲淹。
Read the rest of this entry
手机, 摄影, 河南, 足迹
浮丘山,因靠河,地形犹如水上行舟,故得名“浮丘”。其海拔103米,相对高度45米,和大伾山相望,中间是古城。看着没有多少绿色,也没多少亭台楼阁,属于很多人提不起兴趣的景点。
下车,有城隍庙,比较新,逛了一下,满眼“财财财”,然后左侧寻一路,继续往上走。
没有什么指示牌,只见不少拆迁和挂着算命牌子的小院,估计不会错,又几步,到了售票处。
买票,售票员和检票员是同一人,只能支付宝或者微信,不是官方账号,是转账给售票员个人,且不提供纸质门票,这么明目张胆的公款私囊啊,看来是长久习惯后的使然。
浮丘山上,有个始建于明代的碧霞宫,建筑比较精细,算得上明代建筑的佳作。自明嘉靖年间开始的以朝拜碧霞元君而形成的古庙会,至今已延续了几百年,和山东泰山庙会、山西白云山庙会、北京妙峰山庙会并称为“华北四大庙会”。它从每年农历的正月初一到二月二,会期长、规模大,且仍保持着明清特色,一直居于四大古庙会之首。
从大伾山,到浮丘山,短短一条路,竖着很多石牌坊,这是庙会的中心地带。
Read the rest of this entry
手机, 摄影, 河南, 足迹
中国的一百多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已经去过了85%以上,但对于浚县的历史完全不知,所以早就想来。也是奇怪,很多历史,没有去过那个地方,也便没了兴趣。
浚县属河南鹤壁,鹤壁的名字并不响亮,但曾用名“朝歌”可是大名鼎鼎,这里是《封神榜》的发生地,也是商代的最后一个首都。据考证,纣王、比干、妲己都是这里人。哦,朝歌音“zhaoge”,似乎经常被读错过。
鹤壁以前也来过,但一直没有逛过,这次经濮阳回郑州赶飞机,正好路过,途中接到飞机晚点两个小时消息,那就下了高速转上一转,顺便了却一个心愿。
浚县的名字,经常被叫错,本家的辈分里,我的子辈为“濬”字辈,又作“浚”,后传成“俊”,但在这个地名里,它却音“讯”。古时有另一名称“黎阳”,因农业发达,有“黎阳收,顾九州”之誉,也是关羽温酒斩华雄之地。
浚县不可错过的古迹,可以说成两座山,大伾山和浮丘山。
大伾山,海拔135米,高度70米,虽然很低,却是中国最早有文字记载的名山之一。相传中,大禹治水曾到过此处。历代名人来此的也很多,借古怀今,诗文凭吊。
Read the rest of this entry
手机, 摄影, 河南,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