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

  很多地方已不是第一次来,所以关注点开始从景点挪开,每有感悟,大多为心境。不少人到中年的,生活所迫和家庭所累,还有理想和能力受挫,日渐老气横秋、处事圆滑,还能理解,可身边一些新人,明明年纪很小,却分毫没有棱角,也一副随波逐流面孔,不禁让人惋惜。这些年看来,又大多性格使然,几无改变可能。

  出差郑州,很多人说不明郑州有多大,除了六区一县外,还代管五个县级市,包括:巩义、荥阳、新密、新郑、登封。杜甫出生于巩义、白居易出生于新郑、李商隐和刘禹锡出生于荥阳,这仅是郑州的唐代诗人。
  说到性格和棱角,想起了一千多年前出生郑州的刘禹锡,人称“诗豪”。去年出差湖南常德,那里旧名“朗州”,刘禹锡曾被贬朗州司马十年,因此读了很多关于他的轶事。

  唐贞元九年(公元793年),刘禹锡和小他一岁的柳宗元,同中进士,年仅21岁,是名副其实的学霸。进士很难,明清时期,平均下来,全国一年百人左右,对应着如今的高考,得是省里前三,所以古代有“五十少进士”之说。而刘禹锡所在的唐朝,那就更夸张了,平均每年录取27个进士,最少的时候一年只有12个。
  明清之后,进士分为三甲,一般情况下,一甲有三人,赐进士及第,这三人分别为:状元、榜眼、探花。所以,如今旅游时看到进士及第的牌匾,是要肃然起敬的。

  唐朝时,刘禹锡和柳宗元同中进士,往后本应是康庄大道了。但,显然没有。放到如今,我们会发现,一个好的诗人比一个好的政治家更易名垂千古。而唐朝的诗人,一般都是在被贬和不幸中锤炼出来的,那是他的劫。

IMG_20200610_223058
  唐贞元二十一年(公元805年),唐顺宗登基,以王叔文、王伾为代表,发动了革新运动。这场变革在中国的悠悠历史中,本是沧海一粟,却因有刘禹锡和柳宗元作为核心成员参与其中而被后人所铭记。
  唐顺宗身体不好,在位不到两百天,便久病失语,退位后,其子登基。一般新皇帝登基,往往是来年才改年号的,所以唐顺宗甚至连个年号都没有,就退位了,永贞元年还是当了太上皇后改的。把贞元二十一年改成了永贞元年,给他在历史中留了个记号。次年,顺宗驾崩,也有传言是被毒死的,因为正史都是后朝写前朝,所以有些可信度确实不大,宫廷剧里,总是可以出来无限可能。
  因为这次改革并不受新皇帝待见,所以一登基就基本宣告失败了。“二王”中,一个病死,一个被赐死,其他参与其中的八人,均被贬为司马,并发配到边远地区,史称“二王八司马”,可别断错句,“八司马”中含着刘禹锡和柳宗元。

  几经周折,唐贞元二十一年(公元805年),刘禹锡来到朗州任命,那里为今之湖南常德。去年曾出差此地,住在柳叶湖旁,湖畔有个司马楼,为纪念刘禹锡所建。他被贬此处后,留诗一首: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这个乐观意境,一下子改变了以往多病悲秋、黄叶伤情的风气。
  同年,柳宗元被贬永州司马,他还是比较关心民生政治,写出了《捕蛇者说》,悲呼“苛政猛于虎也”,“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

  十年后,到了唐元和九年(公元815年),刘禹锡与柳宗元等人一起奉召回京。结果,次年他在洛阳游玄都观时,作诗一首:紫陌红尘拂面来,无人不道看花回。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很多人读着可不舒服,觉得这是在贬低自己,不过这诗也确实霸气,所以他又被贬了。先到连州做刺史,然后夔州刺史,再后和州刺史,又十多年。
  当然,柳宗元受他牵连,也一同被贬,他到了柳州,最后也病逝柳州。柳宗元的孩子由刘禹锡养大,后来中了进士,柳宗元的文章,也由刘禹锡整理完成,名《柳河东全集》。

  安排完这些后,他又到夔州做刺史,在那留下了《竹枝词》: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踏歌声。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你很难从他的诗词里感觉到生活艰难,永远是乐观向上。
  再看这个时期的《浪淘沙九首》,比较有名的是第一首: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还有第八首:莫道谗言如浪深,莫言迁客似沙沉。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妥妥的正能量满满,他总能看到万物积极的一面。

  之后到和州任刺史,据说和州知县是个小人,瞧不上这被贬十多年且二次被贬之人,认为他也不会再有出头之日。所以,没有给刘禹锡安排住在官府,而是找了城南门的三间民居,哪成想刘禹锡反而觉得江景怡人,遂作诗云:面对大江观白帆,身在和州思争辩。
  知县暗自生气,又把他安排到城北更差的房子里,面积也更小,可刘禹锡看到了房前屋后的杨柳依依,又作诗云:杨柳青青江水边,人在历阳心在京。
  知县更加生气,给他安排了城里的一个陋室,我们如今称之“蜗居”,只能放下一床一桌一椅。结果刘禹锡铺纸挥毫,写下了千古名篇《陋室铭》: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此外,在和州任上,他还作了《金陵五题》,其中最有名的两首都是必备诗词:
  《石头城》: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
  《乌衣巷》: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唐宝历二年(公元826年),好友裴度拜相,刘禹锡被召回京。途径扬州,遇到了白居易,两人饮酒作诗。白居易对刘禹锡的遭遇表示同情,慨叹他两次被贬的23年命运多舛,诗《醉赠刘二十八使君》:为我引杯添酒饮,与君把箸击盘歌。诗称国手徒为尔,命压人头不奈何。举眼风光长寂寞,满朝官职独蹉跎。亦知合被才名折,二十三年折太多。
  而刘禹锡回诗《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一叶沉舟挡不住千帆竞发的洪流,一木之病压不住万木争春的生气,竟是如此豁达,也显然,单就这首诗而言,较白居易更高一筹,梦得更乐天。

  两年后,56岁的刘禹锡再游玄都观,又题了一首诗:百亩庭中半是苔,桃花净尽菜花开。种桃道士归何处,前度刘郎今又来。
  虽然年纪很大,都快花甲了,但随着裴度下台,人们还是觉得不能留下刘禹锡在京城给自己添堵。于是,唐太和三年(公元829年),刘禹锡第三次出京,先后任苏州刺史(江苏)、汝州刺史(河南)、同州刺史(陕西),只是都离着唐朝中心不远,不像之前被贬那么荒凉之地了。
  至唐开成元年(公元836年)回京,已65岁,然后以正三品闲职养老。唐会昌二年(公元842年),病逝,享年71岁,被追赠为户部尚书。

  与其说一篇《陋室铭》成就了一个人,不如说是这间陋室成就了一个人,还不如说是这个心态成就了一个人,更不如说是知识储备所导致的宠辱不惊成就了一个人。有了那种自信,你便不屑于这些无意义的争论,哪管身边的蝇营狗苟,只顾着自己的精彩盛开。这心态,值得学习,这知识储备,更值得学习。
  我们何时,能有这样的自信,面对任何困境,都能挥毫而就,一笑而过。



, , ,
Trackback

no comment untill now

Add your comment now

无觅相关文章插件,快速提升流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