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丘山,因靠河,地形犹如水上行舟,故得名“浮丘”。其海拔103米,相对高度45米,和大伾山相望,中间是古城。看着没有多少绿色,也没多少亭台楼阁,属于很多人提不起兴趣的景点。
下车,有城隍庙,比较新,逛了一下,满眼“财财财”,然后左侧寻一路,继续往上走。
没有什么指示牌,只见不少拆迁和挂着算命牌子的小院,估计不会错,又几步,到了售票处。
买票,售票员和检票员是同一人,只能支付宝或者微信,不是官方账号,是转账给售票员个人,且不提供纸质门票,这么明目张胆的公款私囊啊,看来是长久习惯后的使然。
浮丘山上,有个始建于明代的碧霞宫,建筑比较精细,算得上明代建筑的佳作。自明嘉靖年间开始的以朝拜碧霞元君而形成的古庙会,至今已延续了几百年,和山东泰山庙会、山西白云山庙会、北京妙峰山庙会并称为“华北四大庙会”。它从每年农历的正月初一到二月二,会期长、规模大,且仍保持着明清特色,一直居于四大古庙会之首。
从大伾山,到浮丘山,短短一条路,竖着很多石牌坊,这是庙会的中心地带。
所谓的上山,也就爬两三层楼的高度。
在国内叫“千佛寺”的寺庙很多,百度百科上都有21个,浚县是其一,开凿于唐代,山门很低调。
浮丘山上一块石,被称作“峰上峰”,雕刻都在这个峰上,上有真武阁。
其内有石窟,三尊主佛像,如同这几天见到的其他雕刻古迹,都被磨得光滑铮亮。
小峰上,另有小洞,也有雕刻,被栏杆拦住,免于了被摸,可惜头部都已被毁。
中间上部刻有题字,上书“嘉佑七年”,是北宋宋仁宗年间,公元1062年。那一年,包拯去世,苏东坡中了进士。若是再扩展一下想象,应该是段誉、虚竹、萧峰活跃的年代。
从千佛寺而来,相当于从后门进入,最后一处建筑是寝宫,建于清顺治三年(公元1646年),面阔五间,重檐歇山顶,一层有顶,所以看起来像是三层的样子。
壁画有些新,应该是近代所为,描述了碧霞元君的故事。
碧霞元君,就是泰山奶奶,道场在泰山,明清之后影响力很大,几乎是道教里在中国影响最大的女性神仙,民间有“北元君、南妈祖”之称。一南一北、一海一山、都是众人敬仰的保护神。
和售票员说了一声,出去拍了一下道观山门,又重新进来,很喜欢这个斑驳的琉璃瓦。
门口有演出,是濮阳市太平调剧团,跑到了鹤壁来。
可惜欣赏不来,唱腔听起来,有点声嘶力竭地喊。
顺便看看明代古城墙和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的大运河。
浚县的这段古城墙建于明洪武二年(公元1369年),古城其他地方的城墙早已被毁,但靠着运河的这段被保留至今,现已被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已有600多年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