浚县大伾山

  中国的一百多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已经去过了85%以上,但对于浚县的历史完全不知,所以早就想来。也是奇怪,很多历史,没有去过那个地方,也便没了兴趣。

  浚县属河南鹤壁,鹤壁的名字并不响亮,但曾用名“朝歌”可是大名鼎鼎,这里是《封神榜》的发生地,也是商代的最后一个首都。据考证,纣王、比干、妲己都是这里人。哦,朝歌音“zhaoge”,似乎经常被读错过。
  鹤壁以前也来过,但一直没有逛过,这次经濮阳回郑州赶飞机,正好路过,途中接到飞机晚点两个小时消息,那就下了高速转上一转,顺便了却一个心愿。

  浚县的名字,经常被叫错,本家的辈分里,我的子辈为“濬”字辈,又作“浚”,后传成“俊”,但在这个地名里,它却音“讯”。古时有另一名称“黎阳”,因农业发达,有“黎阳收,顾九州”之誉,也是关羽温酒斩华雄之地。

  浚县不可错过的古迹,可以说成两座山,大伾山和浮丘山。
  大伾山,海拔135米,高度70米,虽然很低,却是中国最早有文字记载的名山之一。相传中,大禹治水曾到过此处。历代名人来此的也很多,借古怀今,诗文凭吊。

IMG_8360
  现在已是个4A景区,但游人稀稀拉拉,外地来得几乎没有多少。
  门口有匾,上书“伾山仙境”。

IMG_8348
  路两边有栏杆,上面是各式各样的猴子,不下百只,形态各异。

IMG_8447
  过一个石牌坊,四柱三门式,名“荣恩坊”,建于明万历四十五年(公元1617年),作为对于孟家一门三进士的表彰和奖赏。后因出于文物保护,于上世纪九十年代移至此处。那个年代,读书做官,的确很荣宗耀祖。
  上面的雕刻繁杂、可惜风化严重,而且人物的头像几乎都已不存,估计是文革期间破坏的。

IMG_E8357
IMG_E8358
  爬山,到顶,可俯瞰古城。

  河南的众多古城,众多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开发,如果眼前所见面貌,实在太落后了。白白掌握着很好的旅游资源、很好的原生故事,却没有能讲得有趣、讲得让人喜欢,也没有把曾经引以为傲的历史弘扬出去。
  其实,很多人对于历史,都是因为去过才更深入了解的,人们知道纳西族、知道东巴文,就是因为去过丽江而已,河南的很多地方若是开发好了,会有更多人来,会有更多人了解,那么大家对于河南的认知,对于那些中原为华夏中心的历史的了解,岂不更多,那地域歧视和地域攻击,自然也会少了很多。
  单纯一句,自然风光一般,并不是借口的。

IMG_8365
  如今山上破败的建筑和寺庙。

IMG_8361
  山顶大殿,上面挂着横幅,书“欢迎赞助维修大殿”。

IMG_8370
  就在这个大殿旁边,一个石碑,仔细辨认,落款王守仁。
  明代王守仁,别号“阳明”,心学的集大成者,和孔子、孟子、朱熹并称“孔孟朱王”。

  明弘治十一年(公元1498年),浚县王越牺牲,转年,皇上命新科进士王守仁送其灵柩回乡安葬,王守仁登大伾山,有感而发,写下了《登大伾山》:
  晓披烟雾入青峦,山寺疏钟万木寒。千古河流成沃野,几年沙势自风湍。水穿石甲龙鳞动,日绕峰头佛顶宽。宫阙五云天北极,高秋更上九霄看。
  碑上几个大裂痕,应该是被砸毁过,后又拼接而成。没有保护,被游人手摸得变了颜色。

IMG_8387
  这种保护状况,在这里随处可见,甚至有些触目惊心。比如在这个角落,堆着一些石碑。

IMG_8444
  弯腰进去,仔细辨认,随便一个就是落款清嘉庆年间,令人唏嘘。

IMG_8441
  山顶,有小院,高楼,三层八面,名“太极宫”,又名“八卦楼”。

IMG_8374
  可以进入登楼,至顶层,头部有大梁,可以看到建于清康熙十六年(公元1677年)字样,1988年有过重修,同样上梁而书。这样的重修记录,这样的文字传承,一左一右,才是本有的样子,挺好。

IMG_8380
  有窗,往下俯瞰。

IMG_8385
  景区内的大妈也气喘吁吁地跟着爬了上来,不停地劝我们拜一拜吧,然后在旁边敲了几下钟,就开始不停示意捐些功德。虽然河南方言听不大懂,但可以理解成不捐功德就要把神仙都得罪了,没有现金可以扫码。
  虽然景区其他地方的建设和投入比较落伍,但捐功德却能支持支付宝和微信的二维码、能支持刷信用卡,在国内绝对算领先了。只是每个功德箱上贴个二维码,不少神仙牌座上一个白色方块,有点像得了病后的膏药。

IMG_8396
  回到前面的石碑处,这里相传是大禹所到之处,方知刚才所见挂着欢迎赞助维修的大殿是禹王庙。再看它的楹联,左右为“冲九霄震八方人民同庆,天地人同敬仰方为吾神”,很霸气。

IMG_8367
  下山,到另一侧,到天宁寺。

IMG_8398
  其内,有大佛,依山而凿,高22.29米,凿于十六国后赵期间,距今已1600余年,是目前全国最早、北方最大的摩崖造像。
  是弥勒佛像,因黄河水患频繁,为消除水灾而建,故又被称作“镇河将军”。外有大佛楼,属天宁寺中轴线最后一座建筑,因大佛两脚在地面以下丈余,故有“八丈大佛七丈楼”之说。

IMG_8407
  后赵只是关注度不大,但算不得一个小国,国土面积基本是中国整个北方,为“五胡乱华”之际的少数民族羯族创建,开国皇帝为石勒,一家子都是杀人如麻的主,杀了数不尽的汉人,后被冉闵灭国。
  冉闵是个比较反胡人的汉族民族主义者,曾宣布“六夷胡人有敢持兵器者一律斩首”,“赵人斩一胡首送凤阳门者,文官进位三等,武官悉拜牙门”,他有着比较极端的民族主义,近代网络上开始尊崇他的人不计其数。

  大佛旁有摩崖石刻,细辨,落款是王守仁,与山顶石碑内容同,不知何处为真。

IMG_8410
  另一侧也有石刻,但都是“佛”字,下方这个是少林寺现方丈释永信所书,就是有点太金光闪闪了。

IMG_8413
  来浚县,着实不易,处处修路,导航基本被废,绕了好久,也许是淡季吧,基本连营业的商店都不多。

IMG_8416
  从另一侧,回停车场,路过一处丰泽庙,又名“龙洞”、“康显侯词”,也是依崖而建,大殿都跟着奇特。
  相传,北宋政和八年(公元1118年),浚州大旱,尚书郎来此祈雨,当晚便大降甘露,于是上书请封,皇帝下旨封此处龙王为“康显侯”。此处徬崖有三个天然洞穴,被称作“龙洞”,洞口出现五条生动逼真的龙形,受人香火至今。龙洞壁雕和旁边的康显侯告碑,也被列入了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IMG_8426
  雕刻还真是不错,旁边也有景区大妈,不停鼓励你过去摸一摸,摸一摸捐些功德。
  北宋年间的龙,被摸成了如今的光滑铮亮。

IMG_8419
IMG_8421
  山上寺院众多,建筑说不上大气和精美,照片所留也便不多。

IMG_8431
  下山途中,寻找阳明书院,如今仅剩个精巧的小石牌坊,上书“到此心清”。
  内有摩崖石刻,还是毛笔字看着赏心悦目。

IMG_8432
  上方,有一小楼,进入,有一雕刻,名“睡爷爷”,当地人称其为“张三丰”。
  始建年代不详,但清代便已有之,旁有石刻,为清康熙年间县令所书“卧游天地间”。当地人相传,哪里不舒服,就摸摸睡爷爷对应的部位,然后就会好。所以,他也全身光滑铮亮…

IMG_8437
  下山,去另一座山。



, , ,
Trackback

no comment untill now

Add your comment now

无觅相关文章插件,快速提升流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