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

  再来福州开会,一个并不是很轻松的会。
  基本没出酒店,有思考放空,也有感慨,不怀态度的就事论事何其之难?其实取决于事实上能力的高低。

  夕阳西下,窗外一片温暖,极目远方,这片金黄色的群山里,走出了不少名人,林则徐、陈景润、严复、林徽因、冰心等,还有一个似乎名气不大,但却令化学大放异彩的人,侯德榜。
  作为化学专业的学子,若选个专业里的标杆,在国内非侯德榜莫属,甚至会认为他的贡献远超其他的福州人,只不过实业家不如政治家、文学家拥有更大的知名度而已。林徽因、冰心怎能望其项背。

  1911年,他考入清华,10门功课均满分,轰动校园。2年后,被保送美国麻省理工深造。后受范旭东邀请回国,到永利碱厂,终制出纯碱,打破了洋碱垄断。因为很多工业都要用纯碱,而这项技术已被国外垄断了70余年,攫取了大量利润,所以非常关键。新中国的第一号发明证书便给了侯德榜,用于表彰他的侯氏制碱法。
  他的头衔有很多,科学家、化学家,曾任新中国化学工业部副部长,被誉为中国重化学工业的开拓者,近代化学工业的奠基人之一。1926年,他的“红三角”牌纯碱在万国博览会获金质奖章。

IMG_5306 继续阅读“福州”

卢沟桥

  卢沟桥,横跨北京的永定河,因其旧称卢沟河,故桥以河得名,是首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其始建于金大定二十九年(公元1189年),建成于金明昌三年(公元1192年),至今已有800余年。桥下的河床铺有几米厚的鹅卵石和石英砂,桥体砌筑之上,是北京现存最古老的石造联拱桥。

  金大定二十九年,这个称呼我们并不熟悉,其实那一年又被称为南宋淳熙十六年。平反岳飞冤案的宋孝宗赵昚在这一年禅位,其子宋光宗赵惇即位。我们熟悉的还在世的名人有辛弃疾,这一年已49岁,被罢官后,正在江西上饶归隐,自称稼轩居士。而陆游虽过了花甲,已64岁,仍被调入京师,正上疏着恢复中原。岳飞要是活着的话已86岁,李清照更是要过百岁,而文天祥要等47年后才会出生,那正是南宋快无人的时节。
  那一年朱熹59岁,正好在漳州,几年前他去台州,因为营妓严蕊弹劾唐仲友,还闹出了一桩子事,被《二刻拍案惊奇》收录。每每读此,都对朱熹有些不满,人品和学问不匹。严蕊除伎籍时,给救她的岳霖写了一首《卜算子》:不是爱红尘,似被前缘误。花落花开自有时,总赖东君主。去也终须去,住也如何住。若得山花插满头,莫问奴归处。

  回到卢沟桥,一眼望去,前面是宛平城。
  1937年7月7日,日本在此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史称“卢沟桥事变”,中国也在此打响了全面抗战的第一枪。

IMG_5257 继续阅读“卢沟桥”

园博园

  国庆因为疫情不能出京,便准备把京内几个有名气但无聊的景点打打卡,比如民族园、园博园等,碰巧小伊在这跑定向,正好再带个野餐垫,买了几个自热锅和零食。

  北京园博园是为了举办第九届中国国际园林博览会而建,位于丰台区的永定河畔,于2013年建成使用,占地513公顷,基本可以装下北京四环以内的所有公园,目前为4A级景区。

  若只是单纯为了一届国内的博览会而建这么大一个公园,显然不太经济。
  这块地方,之前是永定河的河床,后来开始挖沙作业,自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开始,逐渐成了北京最大的建筑垃圾填埋厂,飞沙走石,寸草不生。而借着园博会,平地起了公园,丰台地区空气质量连创新高,水环境持续改善,黑鹳、金雕等野生保护动物陆续重现,生物多样性也好了很多。随着不断补水,这里还形成了湿地公园,改善着北京城的小气候。

  申请承办园博会不能靠着头脑发热,而是做好规划,让博览会同时成为自己环境综合治理结果的展览,哪个城市做好了哪个城市申请,那便好了。

IMG_5130 继续阅读“园博园”

中华民族园

  中华民族园,有南北园两个,建有民族村寨56个,其中也有文物展出,同时也是中华民族博物院。因为早就走遍了中国,这里很多民族景点大多去过实地,所以对这种景区向来有点不屑。
  不过,小孩子开始在课本上接触了很多民族,感兴趣,所以只得来了。

  门票分开售,不算便宜,我们来了北园。

  比我想象得要好很多,尤其入园处的藏民族景区,那个大昭寺着实有些震撼,据称主要建筑构件、壁画、经幢全部来自拉萨,也是由藏区的工匠师傅用1:1进行的还原建造,还开了光。门口的雕刻都那么精致,足以有置身其中之感,拍照打卡确实够了。但没了那高原特有的稀薄空气,没了高原纯净的蓝天和低浮的白云,没了那桑烟和酥油味道,没有门口朝拜诵经的信众,总觉得空有着皮囊而忘记了灵魂。

  父母最喜欢的,还是这成熟的柿子。

IMG_4978 继续阅读“中华民族园”

大钟寺

  大钟寺,在北三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现在也是古钟博物馆。

  年代算不得久远,其始建于清雍正十一年(公元1733年),差不多三百年历史。为雍正下旨敕建,转年赐名“觉生寺”,取“以无觉之觉,觉不生之生,所谓觉生也”之意。
  到了乾隆八年(公元1743年),乾隆将位于万寿寺的永乐大钟移至觉生寺,所以又得俗名“大钟寺”。最近发现北京的很多寺庙都有一个俗名,往往被老百姓们叫得更响亮,传得更久远,比如北海的“白塔寺”,还有刚去的“五塔寺”等。

  因为乾隆常来此求雨,所以大钟寺渐渐便成了京城主要的求雨场所,位置在北,方位正好。
  古代中国,宋代所记载的求雨应是最多的,也是最灵的,大概也是写文最好的,经常读到苏轼求雨。时有司天监,专门负责观测天象,每天把气象信息密报给皇帝。这是绝密的,所以皇帝祈雨的成功率会高很多,这也是增强统治者“天人感应”权威性的手段。这些古代天文工作者是严禁到地方任职的,也严禁泄露天文机密的。

  寺庙现存的山门,为清雍正十一年(公元1733年)所建,单檐歇山顶,面阔三间。檐下石匾上为雍正所书“敕建觉生寺”。

IMG_4872 继续阅读“大钟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