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本计划回老家,父母盖了新房搬家,结果因为公司开会,没有回成。
  会议没有多大事,基本就是陪同,也几乎一言没发,却着实耽误了不少事。中午结束,已经回不成老家,便坐车去了古北水镇,与中午到了那里的家人汇合。

  去年来过一次古北水镇,是在冬天,今年又来,是秋天。风景不同,是另一番味道。没有想到的是,这里竟然有了那么多红叶,虽然是爬山虎,但很美,超出了想象。
  以前老家的爬山虎,叶子是不会变成红色的,与这品种不同。

  北京买车,摇不上号,若是参考我以往的手气,估计要熬到八十岁。只能公共交通过来,在东直门有大巴,每天定点发车,正好有三点半的,两个小时左右到了古北水镇景区门。似乎赶上了旅游淡季,车坐得不满。
  到了买票,去镇子里汇合,吃了火锅,也暖和一些,今天很冷。

  大多数红叶都是在夜间拍摄的,拿着70-200mm的长焦扫街,也别有一番味道。
  本篇博文没有多少内容介绍,就是红叶,上图片吧。

XGS_6018

阅读全文

, , , , ,

  出差去上海,半夜回来,转天陪着家人一起逛个公园,算作秋游了。

  昨晚的北京下了雨,机场有些零星雨点,所以今天还是比较冷,天气也相对有些阴,要不是岳父岳母的精神很足、兴趣很高得话,估计就犯懒宅在家里了。出来才发现,外面的空气宜人,也说不上冷,阴天的出片效果也还不错,正好试试70-200mm的新头。

  奥林匹克森林公园虽然也在朝阳区,但着实离家不近,滴滴专车要一百多元。其实,若是看秋景,市内的几个公园都差不多,只是没想到碰到了两个花展,一个波斯菊,一个百日菊。
  波斯菊并不是格桑花,但很多杂志、文章已经将两者混淆一起,再加上格桑花至今也无比较官方或者被统一认可的认定,所以人们大多也便以波斯菊作其代表了,我也如此。百日菊,是一年生草本,岳父岳母称其为“步步登高花”,是因其第一朵花往往开在最顶端,而之后从侧枝长出的花,都会比第一朵高,所以得其名。

  正因为这两个展览,给孩子和家人拍了不少相片,阴天也好,不用再考虑角度问题。
  已经快一个手抱不动小伊了,耍帅不易。

XGS_5628

阅读全文

, , , , ,

  石花洞想来很久了,因为它的名气。它如今为世界地质公园、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地质公园、4A级景区,而且就在北京房山。当然,很多北京附近的景点,我们反而没去过,比如一直碎碎念的两个世界文化遗产:周口店北京猿人遗址和明十三陵,前者也是在房山。

  石花洞,以天然的石花而闻名,也以此而得名。以前,在明正统十一年(公元1446年),洞口曾建寺庙,洞得名“潜真洞”,后来又因洞内放置三尊石佛而得名“石佛洞”。中间似乎还有段时间,因洞内刻着十尊佛像,得名“十佛洞”,但大家误以“石佛洞”和“十佛洞”是通用或笔误而忽略。

  石花洞共有上下七层,一至五层共有五公里长,六七层为地下暗河的流水及充水洞层,忘记在哪里看过一篇石花洞的考察报告,对其规模大、洞层多、沉积类型齐全、次生化学沉积物数量大而给出了极高赞誉,不论是美学价值,还是科研价值,都居在世界前列。
  另外,查了资料才知道,中国还有四大名洞,另外三个是桂林芦笛岩、浙江瑶琳仙境、福建玉华洞。好吧,竟然一个都没去过,下次到了附近要记着。

  如今对外开放的是一至四层,但第四层只是开放部分。端午小假期,过来看看,门票70元。

XGS_0709

阅读全文

, , , , ,

  佛教作为世界三大宗教之一,发源于印度,分布世界。在向外传播的途中,与各地的文化不断融合,形成了三大支系:巴利语系佛教、汉语系佛教、藏语系佛教。其实,这是按照语系进行的区分,免去了可能涉及的贬义。它对应着我们常说的南传佛教、汉传佛教、藏传佛教。当然,汉传佛教和藏传佛教都属北传佛教。

  我们曾一度称南传佛教为小乘佛教,这本是大乘佛教对他们的贬称,他们自己则叫“上座部佛教”,所以也没有“下座部佛教”。大乘和小乘的区别,简单来说就是小乘佛教只求自己解脱,不渡众生;大乘佛教则要普渡众生。看似小乘佛教太自私,其实不然,是误解。
  小乘佛教认为人是人、佛是佛,人不可能成佛,最多是通过修行到罗汉的果位,把自己解脱出来,不是不愿成佛,而是成不了佛,那自然不可能度别人。而大乘佛教则认为人本来就有佛性,只不过被迷住了,没有开发出来,通过修行就可能被开发出来,修成了佛,那当然就可以度化他人了。曰“诸法在自性中,如天常清,日月常明,为浮云盖覆,上明下暗,忽遇风吹云散,上下俱明,万象皆现”。一旦拨得云开,便可“一悟即至佛地”。“自性迷即是众生,自性觉即是佛”道出了本意。

  藏传佛教有藏区远古的苯教和社会种种影响而成,随着元朝忽必烈进入大都,方到北京。明清两朝多重视,清朝尤甚,皇帝多信,雍和宫成了中心,从它的英文名字“The Lama Temple”便知。

XGS_4270

阅读全文

, , , , ,

  正月初五,弟一家三口要来北京转转,我便陪着,从老家提前回了京。

  来了很多次的故宫,其实依旧还是百看不厌,家里也不少故宫相关的书,比如安如意的《再见故宫》、李旻的《细说故宫》等,都还不错。以后估计还要来很多次,每次总要找个不同点,去发现些新的东西,否则岂不无聊?每次都在看三大殿或者慨叹太和殿,也实在会有些枯燥。

  选出一张看起来颜色最温暖的照片,这是琉璃。600年前,哥伦布出发时的目标,曾是流淌着黄金的东方之城,那便是西方人梦中的紫禁城。流淌着的黄金,则是闪耀着金色的琉璃瓦。琉璃瓦也几乎成了中国古建筑的象征。到了清朝,普通官员和老百姓已不被允许使用琉璃瓦,它也成为身份和地位的象征。当然,它也贵,一片琉璃瓦需要16道工序,经历49天方成,有“一片瓦、一两银”之说,如今的工业化产品与之不可同年而语。
  其颜色很多,常见的有黄绿蓝黑,等级依次下降。黄色琉璃瓦只有皇家才能使用,或者皇帝敕建的寺观、坛庙等,铺设时若带其他颜色剪边,地位稍次之,敕建的大多如此。

  本来是说这个龙的,跑了题。周边很多人分不清龙和蟒的差别,古代官员可以穿蟒袍,其形状与龙相似,神态也几乎一样,主要的区别在脚趾上,龙是五趾,蟒为四趾。当然,腿都是四条。知道这些,就不会随便指着一件蟒袍就说龙袍了,还在怀疑颜色问题。明清时代尤多。

XGS_4209

阅读全文

, , , , , ,

无觅相关文章插件,快速提升流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