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陵有五溪,李白在给王昌龄的诗中曾云: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这里的“五溪”便是“武陵五溪”。狭义上讲,是湖南怀化,广义上讲,是武陵山脉和雪峰山脉之间的沅水中上游,是西南少数民族的重要聚居区,也是梵净山主要区域。

  中央政权一直想打通贵州,到云南、广东、广西都经它,是进入西南的咽喉。但这是苗疆地区,不仅交通不便,而且民族林立,故历来采用羁縻政策。其本意是笼络牵制,既有武力威慑,也有物质安抚,但原民族社会结构、政权组织不变,只要承认皇帝和中央政权即可。你别造反,我拿钱买面子,土司制度也是它的一种形式。

  明朝,这里发生了土司暴乱,中央政权进兵镇压后,便将贵州直接作为一个省纳入了中央管理。显然并不稳定,所以一方面强化军事统治,修建南方长城,另一方面便开始推动佛教传播。虽说有考证,宋朝便有佛僧进入梵净山地区,但大规模传播是在贵州建省后的明万历初年,建庙修路,并引大批僧众隐居于此。但在明万历二十八年(公元1600年),这里发生了明朝最大规模土司叛乱,叛兵退守梵净山时,破坏了大量寺庙。随后,政府开展了史无前例的重建,明神宗甚至亲自降旨“敕赐圣旨承恩寺”,梵净山遂渐成佛教中心。

  爬了不少山,也见了不少云海,但能和这次比的不多。远处是武陵山脉最高峰,海拔2570米的凤凰山,我所站的是老金顶,为第二高峰,海拔2493米,两者之间是刚去过的新金顶,又叫红云金顶,海拔2336米。

Read the rest of this entry

, , , , , , ,

  梵净山,早就想来了。

  它是武陵山脉的主峰,跨了湖南、贵州、四川,东段有个著名景点张家界。梵净山宣传自己为佛教第五大名山,是弥勒道场,和普贤道场峨眉山、文殊道场五台山、观音道场普陀山、地藏道场九华山齐名,只是在国内未得到广泛认可,甚至如今百度百科的“五大佛教名山”已经改成了宁波的雪窦山。究其原因,国人最讲传承,梵净山以自然风光为主,缺少与佛教道场相匹配的富有历史底蕴的寺庙香火传承,还只能算个区域宗教名山。

  如今的梵净山,被列为了世界自然遗产。几亿年前,中国南方是大片海洋,后随着太平洋板块和欧亚板块相撞,隆起形成陆地,成了中国最大范围的碳酸盐岩。面积约50万平方公里,厚度10公里,是中国最主要的喀斯特地貌,景点众多,比较有名的:重庆武隆、云南石林、广西桂林、贵州荔波和黄果树等等。

  但梵净山虽位于其中,却不同于周边被环绕的众多喀斯特地貌。其原也是大海,但抬升剧烈,海拔较高,这个过程中山体上的碳酸盐岩渐渐被水流溶蚀,露出了原本的山体,不易溶于水的变质岩。使它不仅形成了相对周边独树一帜的风光,还因变质岩不溶于水而导致降水可在地表汇聚,并形成充足水源。

  在上面的基础地貌条件下,梵净山给出了我最深的两个印象,一是云海,二是杜鹃。这种充满野性和灵气的高山杜鹃,在周边的碳酸岩环境中难以生存,但在梵净山却大范围肆意地生长。

Read the rest of this entry

, , , , , , ,

  中国有“四大药都”,其中安徽亳州居首,其他三个分别是:河北安国、河南禹州、江西樟树,它们都有着千年以上的历史。如今,亳州中医药产业的规模已经超了千亿规模,在当地稳居C位。

  其实,如今的中药很受欢迎,市场上也有很多,是要超出我们预期的。比较熟悉的有:连花清瘟胶囊、藿香正气口服液、复方丹参滴丸、复方阿胶浆、安宫牛黄丸、川贝枇杷膏、健胃消食片、云南白药等,不少的年销售额都是几十亿级别。

  古代亳州因中药交易闻名,而交易用银两和铜板,携带自是不便,与之对应的便会有票号。南京巷,就是亳州自己的金融街,鼎盛时,这条小巷里有着几十家票号。如今保留下来的票号始建于清道光五年(公元1825年),距今差不多200年历史,现已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据称原是晋商“平遥帮”的分号,所以,外面看是徽派建筑,但在里面逛来逛去,都是浓浓的山西味。

  从花戏楼后面的咸宁寺过来,一路沿着这样的仿古街而行。

Read the rest of this entry

, , , , ,

  花戏楼,大概是亳州最有名的景点了,众多旅游推荐的首页或者照片都是它。其原为关帝庙,也曾是山陕会馆,始建于清顺治十三年(公元1656年),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也是国家4A级景区。

  谈到花戏楼,和它关系最大的并不是关羽,却是华佗。虽然他们之间也有联系,但这里没有刮骨疗伤的故事。华佗生于亳州,大约在公元145年左右,那是东汉末期,后来死于亳州同乡曹操之手。

  毫无疑问,华佗是中国医学的集大成者,被誉为“神医”。当他在亳州开辟了第一块药圃后,亳州的中药种植和经营便开始了薪火相传,至今已近两千年。到清朝已成了全国药都,“天下药商聚亳州,亳州药商闯天下”。其最有名的是白芍,有诗云:“小黄城外芍药花,十里五里生朝霞,花前花后皆人家,家家种花如桑麻。”说的便是亳州家家种白芍的盛况。

  有种植便有加工,然后才有经营。彼时的亳州城里,有着数不尽的药店、药号、药行,还有钱庄,富商大贾云集,那会馆自然也不少,山陕会馆、江西会馆、徽州会馆、楚商会馆等等。368年前,花戏楼开建,它还是风光五两的山陕会馆。从它精细的雕刻,不难想象山陕会馆的富有、不难想象亳州药商的富有、不能想象会馆后面,涡河、小洪河、亳宋河相交汇处的繁华。

Read the rest of this entry

, , , , ,

  老子的诞生地,在周口鹿邑太清宫。最初是老子庙,建于东汉延熹八年(公元165年),时汉恒帝曾两次派大臣来此朝拜老子,后改为老子祠。汉恒帝刘志可算不得好皇帝,诸葛亮在《出师表》中有一句“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他就是那个“恒”,因终结外戚专权而封了“宦官五侯”,让东汉进入了更加黑暗的宦官时代。他来此朝拜老子,不是求道,而只是为寻找不老之术。

  至唐,高祖李渊追认老子为始祖,并赐姓李后,这里便成了皇家太庙,起了宫阙楼宇,如同大唐盛世巍峨壮观、富丽堂皇。高宗李治封老子为“太上玄元皇帝”,武则天封老子母亲为“先天太后”。至玄宗时,达到鼎盛,常驻五百军士于此。前宫祭祀老子,称“太清宫”,后宫祭祀其母,称“洞霄宫”,两宫之间有河,其上为“会仙桥”。可惜,随着安史之乱和唐朝衰落,最终毁于战火。

  宋时,宋真宗率群臣朝拜于此,并封老子为“太上老君混元上德皇帝”,重修后的太清宫再次盛极一时,文人骚客驻足于此。同样,靖康之难给它画上了句号。

  之后历代虽有重修和重建,也已难再复唐宋盛状。现存建筑和文物仍有,所以它不仅是4A级景区,还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Read the rest of this entry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