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喧闹的加德满都比起来,博卡拉要安静许多,静静躺在雪山安娜普尔娜和鱼尾峰下,依偎在费瓦湖边,这使她成为尼泊尔最受欢迎的旅游城市。
其海拔800米,却守着几座8000以上的雪山,如同悬崖上的观光带,这种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成就了这座小城的高对比差距,一天多季,景色丰富,格外迷人。
其距离加德满都200公里,却要坐车八个多小时,这是尼泊尔交通的常态,一方面是路况问题,另一方面是客观所限。在西藏墨脱,有着类似的地形,但与那里每座600的包车费相比,这边价格则厚道得多些。选择大巴的话,人民币五十元足以。
这次赶上了宰牲节,尼泊尔最大的节日,如同中国的春节。对于旅游者,似乎应该兴奋些,但当你发现他们也有“春运”时,是的,“春运”,在前往蓝哔尼路上时,着实有了感受,你有的便不仅仅是兴奋了。
年底,工作压得抬不起头,或埋头案桌,或大会小会,或奔波机场,繁忙之余看到了这张照片,那份安逸的博卡拉,费瓦湖。
Read the rest of this entry
NIKON 18-200mm, NIKON 24-70mm, NIKON D800, NIKON D90, 单反, 尼泊尔, 摄影, 旅游
来猴庙的人不少,有的为了猴子,有的为了俯瞰加都,还有的为了那个完美对称的白塔,当然更多的是朝拜者,而我们则是因为世界文化遗产名单内有它,来之前并无了解,除了lonely planet上的几句介绍。
说到攻略,这次的感慨颇多,到国外还是少记些中文翻译吧,尤其地名,否则看着当地的地图,看到其他地方介绍时,不那么容易适应过来,甚至遇到一些发音类似的,你反而用中文区分不开。大多数情况下,英文还是通用的,也相对准确些。
猴庙可以算是一个例外,你甚至可以在当地直接问出租车Monkey temple,同样可以。它的原名我也记不住,Swayambhunath,一个长到让人抓狂的名。
其因相传佛祖和阿育王都到过此处,所以具有相当人气,其内也是佛教与印度教并存。底座的转经筒和彩色经幡,都是藏传佛教的标志,当然还有“嗡嘛呢叭咪吽”的六字真言,这种平和共存,在尼泊尔并不罕见。只是如今已被猴子占据,已成为了它们的天下。
这张照片很打动我,黄昏时刻,抱着幼猴,临崖,俯瞰着加德满都,若有所思。
Read the rest of this entry
NIKON 18-200mm, NIKON 24-70mm, NIKON D800, NIKON D90, 世界文化遗产, 单反, 尼泊尔, 摄影, 旅游
你来了未必马上喜欢上她,甚至一度还会厌恶她,但是久了,你便会爱上她。
加德满都的好与坏,都因这里的人,不管善良、贪婪、热情、冷漠,都是其不可或缺的组成。也正是这些满怀信仰,头点提卡的人,才与加都谷地里的老旧寺庙,成就了这里的独特魅力。
之于世俗的眼光,她脏、她挤、她乱,匆匆而过的人们若要喜欢上她,实属不易。她在过去的历史里休眠,不易醒来。而你,似乎只在离开之后,才会变得怀念起来。
力图在这次旅行中寻找一些面孔,为照片增加生命,合成一幅画,形成一个多彩的加德满都。但选来选去,终究躲不开宗教,躲不开信仰,不仅躲不开那些潜心修行的僧人,也躲不开那些处于闹市因游客为生的“僧人”,他们是真实的、各种文化状态交结碰撞着的加德满都。
真实的杜巴广场,有着未必如我们所想却又真实的信仰,究竟又是如何内心世界。
Read the rest of this entry
NIKON 18-200mm, NIKON 24-70mm, NIKON D800, NIKON D90, 世界文化遗产, 单反, 尼泊尔, 摄影, 旅游
加德满都,尼泊尔的发祥地,现今的首都,也是全球范围内世界遗产最为密集的地区之一。
佛祖释迦牟尼在2500年前诞生于这个国度,而佛教直到300年后才被印度的阿育王带到此处。其后却又是印度教地不断兴起,即使公元8世纪藏传佛教的密宗使得佛教于此重现辉煌,但也仅仅昙花一现而已。
尼泊尔,曾是世界上唯一以印度教为国教的国度,只是2006年,他们废止了这项规定。如今,这里依旧有81%的人民为印度教徒,11%的为佛教徒,两者在这里和谐的相处,那种和谐只有亲身感受到了才知道不只存在于字面上,他们常常会去同一座庙里参拜。
来尼泊尔之前买了一本书,《印度神灵探秘》,显然对我来说有些枯燥了,所以被束之了高阁。来之前的补习,也仅仅知道了印度教的三位主神,毁灭和重建之神湿婆,守护神毗湿奴及创世主梵天。湿婆神,是尼泊尔最常见的神灵,还有象神,了解他们便够了。
无处不在的文物建筑,无处不在的神像雕刻,无处不在的膜拜触摸,无处不在的提卡红色,随意的一处人群,来来往往,熙熙攘攘,待定睛一看,自是会有惊喜,这便是加德满都。
Read the rest of this entry
NIKON 18-200mm, NIKON 24-70mm, NIKON D800, NIKON D90, 单反, 尼泊尔, 摄影, 旅游
从尼泊尔回来一段时间了,深秋,快到初冬的季节,四周浸冷,一天又一天的忙碌,一月过了又一月,思考着这一年有什么收获,思考着还有多少曾经许下的要在今年完成的心愿未完成,猛然间却想起了“你好,泊尔”,一句同行者的话,简简单单,却那么触动,让人陷入深思。
每次远行之后的整理照片都是大工程,索性自己还对此有所好,也总能发现些让人思考和丰富的圈点。再次翻看,筛来筛去,选出了这张作为游记封面,代表着已经逐渐远去却又再次扑面而来的尼泊尔之行。
竟然,突然觉得很怀念起来。
之所以将其名之“天堂之下”,我想意思有两个方面:一是景,这里是距离天堂最近的国家,海拔从80米到8000米,横在喜马拉雅山脉上,有着天堂之国美誉;二是人,最近几年,这个世界上最贫穷的国度刚刚结束了内战,人们识字率不到一半,教育水平很低,那种原始朴实的民风,在经济条件剧烈改变和大量游人涌入的背景下,变得茫然失措,亦或过度自卫,不再有你想象中的美好,也不会有着天堂之善。
信仰,更多时候是在生活里,却未必在心里。如此。
Read the rest of this entry
NIKON 18-200mm, NIKON 24-70mm, NIKON D800, NIKON D90, 世界文化遗产, 单反, 尼泊尔, 摄影, 旅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