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来无事,在武汉闲逛。见地图上,在汉江与长江的交汇处标注了“龙王庙”三字。以前总是听说,还未见过,遂决定前往,也正好过晴川桥,去对面的公园走走。

  龙王庙,作用很简单,镇水患。
  据介绍,明洪武年间,汉水改道,由沌口改为龙王庙出口,而此地河面狭窄,水流湍急,常有船只倾覆。故当地有人修筑龙王庙于此,以祈求龙王爷护佑平安。

  1930年,修沿江路时,庙被拆除。直至80年后,2011年,这里才有了一座崭新的“龙王阁”。当然,随着时代的变更,功能早已不同。当初是一种信仰,你也可以说为封建迷信;如今是一种文化,你可以说为面子工程。

  新龙王阁高约20米,仿清代风格,其属汉口,长江对岸是武昌的黄鹤楼;汉江对岸是汉阳的晴川阁,遥相辉映。

  目前只有50mm的定焦。

阅读全文

, , , , ,

  第一次来圆明园是在08年,那时还没有毕业,和老婆一起在北京实习。想体验一下北京的生活,看是否适合我们。
  便是目前这个季节,春暖花开,去了圆明园。

  圆明园始建于1709年,毁于1860年。对于这段历史,似乎没有必要再提。
  不过,值得一提的是,中国对下一代的教育很成功,至少在对日情节上很成功,润物细无声。没有什么直接的宣传、口号,就将这种带有愤怒的情节传了下来,甚至在暗暗地发扬。

  恩,不提了。照了几张照片,用手机,所以比较模糊。
  有机会要仔细地转转。

阅读全文

, , ,

  一枝独秀

阅读全文

, ,

  西安,这是一篇迟来的游记。

  那是在南开的日子里,温暖而美好的热恋时期,2003年的国庆。那是第一次出外旅游,第一次离开生活的城市,也是第一次与老婆一同出行。
  没有任何准备,也没有查什么攻略,背上学生味十足的双肩书包,带着毛巾和洗漱用品,买了两张硬座,便激动万分地出发了。什么回程票啊,什么住宿啊,甚至连西安有什么景点都不知道,只因想去。

  临行前给西安的高中同学打了个电话,然后便是26个小时的硬座,倒也没觉得疲倦,那时候能和老婆牵牵手、抱在一起就感觉好幸福,特容易知足。舍不得买卧铺票,舍不得吃火车上的盒饭,一路上聊天、睡觉,睡觉、聊天,简单而快乐。

  西安下雨,火车晚点两个多小时。
  出站,高中同学正在出站口缩着身子跺脚,冻得直哆嗦。那时手机是奢侈品,全班没有一台,但心里却没有什么忐忑,觉得下车出站就能见到人,什么晚点啊、下雨啊,说好了的,就该在。换做现在,有了手机,人们似乎就更容易放心不下了,短信总是一个接着一个,做事不是因为答应过,而是因为刚刚被提醒过。如此。

  那时和老婆只是男友朋友,所以住宿比较麻烦。幸好高中同学的安排,我住男生宿舍,老婆住女生宿舍。
  所有的出行都是公交,哪怕是拿着地图翻来覆去地比划,倒好几次车,也不打的。
  吃的都是小吃,面啊、烧饼啊之类的,炒菜算奢侈的。长安大学门口,那6元钱的青椒肉丝盖饭,竟成了记忆中最珍贵的美味,似乎永远难以忘记。最贵的一顿饭是老孙家羊肉泡馍,在门口犹豫半天才进去,花了50元左右。
  那时没什么户外装备,冲锋衣啊、登山鞋还没什么概念,西安下雨,冻得要死,慌忙间买了秋衣秋裤,那秋裤一直穿到现在。老婆的鞋进水,始终不干,一咬牙,买了双新的,花了60元。
  更不用说单反了,那时整个校园也看不到几台数码相机,200万像素,300万像素都是神器。基本所有照片都是傻瓜胶卷,舍不得照,一个景点就那么几张,还不知好坏。最终,差不多能看的只有二三十张,现在已丢了不少。不过这也有好处,少就懂得珍惜,不会一个景点上百张,好多文件夹基本不再翻看。而当时的照片,不用在乎景色,不用在乎构图,不用在乎色彩,而是一种回忆和心情。当然,也许是自吹自弹,别人不懂。

  有个习惯,就是所有景点的门票都完好保留,包括导游图和各地的地图。所以没事的时候会翻来看看,那时的门票,是货真价实的学生票。不像现在,偶尔还拿个假学生证扮嫩。

  兵马俑,那时才知道世界文化遗产,并开始关注,甚至决定了后来的旅游路线选择。

阅读全文

, , , ,

  春风、枯木、新芽、探头。

  买了D90后的第一张户外照片,用50/1.8照的,先将就吧。测测机器。

, ,

无觅相关文章插件,快速提升流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