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这是一篇迟来的游记。
那是在南开的日子里,温暖而美好的热恋时期,2003年的国庆。那是第一次出外旅游,第一次离开生活的城市,也是第一次与老婆一同出行。
没有任何准备,也没有查什么攻略,背上学生味十足的双肩书包,带着毛巾和洗漱用品,买了两张硬座,便激动万分地出发了。什么回程票啊,什么住宿啊,甚至连西安有什么景点都不知道,只因想去。
临行前给西安的高中同学打了个电话,然后便是26个小时的硬座,倒也没觉得疲倦,那时候能和老婆牵牵手、抱在一起就感觉好幸福,特容易知足。舍不得买卧铺票,舍不得吃火车上的盒饭,一路上聊天、睡觉,睡觉、聊天,简单而快乐。
西安下雨,火车晚点两个多小时。
出站,高中同学正在出站口缩着身子跺脚,冻得直哆嗦。那时手机是奢侈品,全班没有一台,但心里却没有什么忐忑,觉得下车出站就能见到人,什么晚点啊、下雨啊,说好了的,就该在。换做现在,有了手机,人们似乎就更容易放心不下了,短信总是一个接着一个,做事不是因为答应过,而是因为刚刚被提醒过。如此。
那时和老婆只是男友朋友,所以住宿比较麻烦。幸好高中同学的安排,我住男生宿舍,老婆住女生宿舍。
所有的出行都是公交,哪怕是拿着地图翻来覆去地比划,倒好几次车,也不打的。
吃的都是小吃,面啊、烧饼啊之类的,炒菜算奢侈的。长安大学门口,那6元钱的青椒肉丝盖饭,竟成了记忆中最珍贵的美味,似乎永远难以忘记。最贵的一顿饭是老孙家羊肉泡馍,在门口犹豫半天才进去,花了50元左右。
那时没什么户外装备,冲锋衣啊、登山鞋还没什么概念,西安下雨,冻得要死,慌忙间买了秋衣秋裤,那秋裤一直穿到现在。老婆的鞋进水,始终不干,一咬牙,买了双新的,花了60元。
更不用说单反了,那时整个校园也看不到几台数码相机,200万像素,300万像素都是神器。基本所有照片都是傻瓜胶卷,舍不得照,一个景点就那么几张,还不知好坏。最终,差不多能看的只有二三十张,现在已丢了不少。不过这也有好处,少就懂得珍惜,不会一个景点上百张,好多文件夹基本不再翻看。而当时的照片,不用在乎景色,不用在乎构图,不用在乎色彩,而是一种回忆和心情。当然,也许是自吹自弹,别人不懂。
有个习惯,就是所有景点的门票都完好保留,包括导游图和各地的地图。所以没事的时候会翻来看看,那时的门票,是货真价实的学生票。不像现在,偶尔还拿个假学生证扮嫩。
兵马俑,那时才知道世界文化遗产,并开始关注,甚至决定了后来的旅游路线选择。
其他的地方便很少了,有钟楼、鼓楼,然后沿着城墙走了大半圈。大雁塔在装修,只是在外面看了看唐僧的铜像。还有很多地方想去,还很怀念那个下雨的国庆,有机会要重温一下。
正好现在在西安 不过不打算去那些景点玩了 准备去各个大学溜达一圈 去看看当年拒绝了我的交大到底什么样子。。
@Ray12321, 这个时候,去城墙看看灯展,是比较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