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去旅游,是不会逛公园的,这种人造的自然景观千篇一律,不值得浪费外出时间,但东湖不同。
钱暄台州知府时期,系统性扩建了古城墙,并开凿出了东湖,奠定了今天临海古城的格局。他首先向北扩大古城至北固山,这样便形成了城依山、山护城的格局;其次挖东湖,并引灵江水,不仅使得城东也形成了护城河屏障,并成了一片水军训练场,汛期还兼缓解水患之用。
钱暄是钱镠的五世孙,钱镠是吴越国的建立者。他有个很恩爱的王妃,每年春天都回娘家,有一次许久未归,钱镠便写了封信:陌上花开,可缓缓归矣。意思就是,我想你了,赏着花回来吧。苏东坡听了这个故事,专门作了《陌上花》绝句:陌上花开蝴蝶飞,江山犹是昔人非。遗民几度垂垂老,游女长歌缓缓归。
宋朝建立时,钱镠之孙钱俶向赵匡胤献土归降,计十三州、八十六县、五十五万户、十一万兵。宋廷大喜,赐其“金书铁券”,并承诺永享富贵。赵匡胤和赵匡义兄弟俩个的承诺并不大管用,但对钱家还不错。
自此,钱氏一族娶了不少公主,这是皇族安抚遗老常用的“帝姬下嫁”策略。娶皇族公主是施恩,其实无实权;而若女子入宫,便可能抬高家族地位,万一受宠或成皇后,就鸡犬升天了。对于钱氏这种归降王族,女性是不可能有进宫机会的。何止钱氏,宋朝甚至规定“三代内有王爵者,其女不得备后宫”。并非所有朝代都如此。
钱俶降宋后,其后代一直在台州任职,也居于此。从其子开始,一直到靖康之变,每一代都有迎娶公主,连续出了七位驸马。宋室南迁后,宋高宗赐驸马府“一行第”,在今之东湖门口。
Read the rest of this entry
摄影, 手机, 浙江, 足迹
中国有不少城市保留着古代城墙,而随着去过的城市越来越多,心中也有了个排名。若不考虑完整度或遗存时间,单纯看城墙样式的话,我一直首推南京城墙最美。而这次看过了台州府城墙后,名次是要变化了。
台州府城墙,又称“江南长城”、“江南八达岭”。是的,一座城墙修成了长城的模样,却又有着江南秀丽。
它始建于晋,唐有扩建,北宋时重建,奠定了今之基础。明清又进行大规模完善,成了今天的样子。
元朝,忽必烈曾下令拆毁各地城墙,游牧民族和农耕文明在这个事上,向来不同,以骑兵立国的蒙古对于城池攻防不擅长,其统治者一是防范汉人据城反抗,并降低汉人的安全感,更有利于威慑和统治;二是自己本擅长野战,即使交战,留着城墙也对己无利。当时,因为台州府城墙兼有防洪功能而得以幸免,而事实上很多汉人官员以防洪和防盗理由,守住或修补了一部分城墙。也许正是如此,明朝才如此狂热地修建城墙,或许是政策反弹。不管如何,农耕文明需要广积粮、高筑墙,才能营造出深深的安全感。
如今台州府的城墙内芯依旧是宋代原构,这和国内众多的明清城墙相比,独树一帜。明嘉靖年间,因为饱受倭寇侵扰,驻守在此七年的戚继光花了大气力和大成本而对城墙进行了系统化的重建和加强,并开创性地增设了空心敌台,极大增加了防御。虽然在台州只建了十几座,但这个成功的经验使他以后调北方任蓟镇总兵修复长城时进行了复制,累计又建了1448座,所以如今长城的样子,尤其八达岭、司马台、黄崖关、山海关这一段,是以台州府城墙为蓝本的。
其全长6公里多,现存5公里,准备走上一圈。
Read the rest of this entry
足迹, 摄影, 手机, 浙江
到台州临海,一座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一早醒来,发现群山上水雾弥漫,景色怡人,遂觉应登高望远。
城内的最高点是巾山,海拔虽然只有一百多米,却是座自古就备受关注的山。上面不仅有华胥子修道成仙的传说,故成了道教圣地,还有唐代台州首刹龙兴寺,又是佛教名山。此外,唐代大儒郑虔还曾在此设馆讲学,历代文人墨客也流连于此,留下了众多摩崖石刻,如骆宾王、朱熹、戚继光、朱自清等。它和龙兴寺、台州府城墙、紫阳古街构成了临海古城的核心景观,而这四个景点的起点则在同一处,龙兴寺门口。
其始建于唐神龙元年(公元705年),初名“神龙寺”,是官方在台州指定的州级官寺,即台州首刹。“神龙”这个年号是李显复位后改的,这一年武则天退位,于年末病逝,全国建了不少寺庙。次年,寺庙改名“中兴寺”,寺名同样是政治产物,寓意天下复归唐姓李,即将中兴之意。之后再改“龙兴寺”,同样是皇权意志表达。至开元二十六年(公元738年),又和全国其他寺庙一样,被李隆基轰轰烈烈地改名“开元寺”。
这几个都是常见寺庙名,全国至今仍有不少重名的。据统计,除了观音寺、华严寺、龙华寺等,以特定供奉对象为名的寺庙外,全国现存同名最多的寺庙便是开元寺了。当时唐玄宗要求各州都要建一座开元寺,有些听话的是新建,有些便用原寺改名而成,后者往往在过了这阵风后复用原名。
因建于神龙元年,故牌坊上书“神龙古刹”。
Read the rest of this entry
摄影, 手机, 浙江, 足迹
松阳古村落的第二站,是杨家堂村。
这是一片山凹,四面环山,虽然地无三尺平,但村民顺着山势一级级向上延伸,建成了阶梯式的村落,远远看去,金黄的夯土墙层层错落,有民间“金色布达拉宫”之称。老百姓家的房子谈不上精雕细琢,没有浮华的牛腿雀替、雕梁画栋,但每幢老屋的上端墙上,基本都刷了白底,然后用毛笔写着《宋氏宗谱家训》、《朱子治家格言》、《孝经》等文字,也是一种实体的教育范本。
杨家堂村尊杨时为先祖。杨时是宋代大家,处两宋相交时期,被后世誉为“闽学鼻祖”,并为理学南传打下了基础。当年他去向程颢、程颐拜师求学,碰巧二程在午休,他不忍心惊扰,便立于门外等候。而此时下起了鹅毛大雪,等老师醒来时,积雪已有一尺之后,方才踏雪进屋。嗯,他就是“程门立雪”成语的主角。
杨时后裔在北宋灭亡后逃至南方,为躲避金兵对北宋遗臣、名门后裔的追捕而隐姓埋名,并改为宋姓。当时不少人改姓为宋,不仅代表了对北宋王朝的怀念和忠心,也代表了对南宋朝廷的支持。明末清初,后裔的一支迁于此定居,故村中的祠堂虽为宋氏祠堂,但族谱却为杨姓,村名取“杨家堂”,以表内心。
村口的古樟树,已五百多年。
Read the rest of this entry
摄影, 手机, 浙江, 足迹
松阳古村落群,是近几年开始火起来的景点,被誉为“古典中国的秘境”和“最后的江南秘境”。这里保存着上百个格局完整的古村落,而其中的75个入选了中国传统村落名录,是中国最多的县。
这些古村落本已没什么年轻人,毕竟年轻人向往大城市,读书、工作都在外面,这里70%以上都是超过60岁的留守老人,比如陈家铺2014年仅剩下了20余位老人。后来,政府开始探索“文化引流+民宿集群”的发展模式。
把村里废弃的文化礼堂进行改造,包装成全国首家“悬崖书店”,落地窗直面着峡谷云海,并给自己冠名“中国最美书店”。又设置了咖啡露台、悬空玻璃观景台等网红打卡点,拍点美图在小红书、抖音等各种平台宣传。
然后打造270度全景玻璃的飞鸢集高端民宿,内部极简设计,外部则保留夯土外墙,满足了高收入人群感受农村生活而又不失低奢品味的心理。想要入住,那得提前几个月预定,入住得拍照点评,并持续保持话题流量。
村民则继续保持农耕劳作,有些晒秋、炊烟、耕牛点缀游客的游览过程,还可扩展高山云雾茶、当地土特产和手工制品进行创收。这种模式依赖网络流量和从众效应,但很成功,村民年收入从3000元增至了5万元。
温铁军团队受松阳政府邀请,参与了这一系列的规划,这也是他的生态资源价值化理论。但说实话,很难有回头客。因为作为一个旅游景点,它基础的文化和自然属性是基础,体验是升华,而陈家铺的基础很一般。
Read the rest of this entry
摄影, 手机, 浙江,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