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阳古村落的第二站,是杨家堂村。
这是一片山凹,四面环山,虽然地无三尺平,但村民顺着山势一级级向上延伸,建成了阶梯式的村落,远远看去,金黄的夯土墙层层错落,有民间“金色布达拉宫”之称。老百姓家的房子谈不上精雕细琢,没有浮华的牛腿雀替、雕梁画栋,但每幢老屋的上端墙上,基本都刷了白底,然后用毛笔写着《宋氏宗谱家训》、《朱子治家格言》、《孝经》等文字,也是一种实体的教育范本。
杨家堂村尊杨时为先祖。杨时是宋代大家,处两宋相交时期,被后世誉为“闽学鼻祖”,并为理学南传打下了基础。当年他去向程颢、程颐拜师求学,碰巧二程在午休,他不忍心惊扰,便立于门外等候。而此时下起了鹅毛大雪,等老师醒来时,积雪已有一尺之后,方才踏雪进屋。嗯,他就是“程门立雪”成语的主角。
杨时后裔在北宋灭亡后逃至南方,为躲避金兵对北宋遗臣、名门后裔的追捕而隐姓埋名,并改为宋姓。当时不少人改姓为宋,不仅代表了对北宋王朝的怀念和忠心,也代表了对南宋朝廷的支持。明末清初,后裔的一支迁于此定居,故村中的祠堂虽为宋氏祠堂,但族谱却为杨姓,村名取“杨家堂”,以表内心。
村口的古樟树,已五百多年。
Read the rest of this entry
足迹, 摄影, 手机, 浙江
松阳古村落群,是近几年开始火起来的景点,被誉为“古典中国的秘境”和“最后的江南秘境”。这里保存着上百个格局完整的古村落,而其中的75个入选了中国传统村落名录,是中国最多的县。
这些古村落本已没什么年轻人,毕竟年轻人向往大城市,读书、工作都在外面,这里70%以上都是超过60岁的留守老人,比如陈家铺2014年仅剩下了20余位老人。后来,政府开始探索“文化引流+民宿集群”的发展模式。
把村里废弃的文化礼堂进行改造,包装成全国首家“悬崖书店”,落地窗直面着峡谷云海,并给自己冠名“中国最美书店”。又设置了咖啡露台、悬空玻璃观景台等网红打卡点,拍点美图在小红书、抖音等各种平台宣传。
然后打造270度全景玻璃的飞鸢集高端民宿,内部极简设计,外部则保留夯土外墙,满足了高收入人群感受农村生活而又不失低奢品味的心理。想要入住,那得提前几个月预定,入住得拍照点评,并持续保持话题流量。
村民则继续保持农耕劳作,有些晒秋、炊烟、耕牛点缀游客的游览过程,还可扩展高山云雾茶、当地土特产和手工制品进行创收。这种模式依赖网络流量和从众效应,但很成功,村民年收入从3000元增至了5万元。
温铁军团队受松阳政府邀请,参与了这一系列的规划,这也是他的生态资源价值化理论。但说实话,很难有回头客。因为作为一个旅游景点,它基础的文化和自然属性是基础,体验是升华,而陈家铺的基础很一般。
Read the rest of this entry
摄影, 手机, 浙江, 足迹
浙江目前共10个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还有3个没去过,分别是衢州、临海、龙泉。后两个目前都是县级市,分别位于台州和丽水,也是本次出行的目的地之一。衢州是因为交通有变,所以只能等以后的机会了。
龙泉名气比较大的,是宝剑和青瓷。
先说宝剑,中国有十大名剑,显然国人不会单纯以使用价值评比,还要有文化内涵。第一是圣道之剑轩辕,黄帝持有,为众神所铸;第二是仁道之剑湛卢,具备去无道而就有道的灵性,故君王按湛卢是种荣光,最后持有者是岳飞,欧冶子所铸;第三是帝道之剑赤霄,刘邦用其斩白蛇而天下从;第四是威道之剑泰阿,可激天地之威,楚昭王持有,欧冶子所铸;第五是高洁之剑龙渊,剑身有七星犹龙游星空,欧冶子所铸并自持;第六是挚情之剑干将莫邪,是雌雄双剑,由干将和莫邪夫妇所铸,莫邪跳炉祭剑方成,持有者吴王阖闾;第七是勇绝之剑鱼肠,短小可藏鱼腹,专诸刺吴王所用,为欧冶子所铸;第八是尊贵之剑纯钧,华美如芙蓉出水,剑气如星辰列空,勾践所持,欧冶子所铸;第九是优雅之剑承影,剑身极薄,唯日出日落时挥舞方可见其影,如道家之有形亦无形;第十是霸道之剑巨阙,剑刃厚重,可斩金断铁,所向披靡,勾践持有,欧冶子所铸。
其中的龙渊剑在龙泉铸造,龙泉是因剑而得名“龙渊”,后来因避讳李渊而更名“龙泉”。另外,十大名剑中有,有六把是铸剑鼻祖欧冶子所铸,一把是他的女儿和女婿所铸,仅轩辕、赤霄、承影三把和欧冶子无关。
其次是青瓷,龙泉瓷。所以安排参观龙泉青瓷博物馆,其造型犹如瓷窑。
Read the rest of this entry
摄影, 手机, 浙江, 足迹
源底村,已属龙泉市,到龙泉,避不开瓷器这个话题。
汝官哥定钧,被称作宋代五大名窑。汝窑为首,似乎争议并不太大。但若论最神秘,那非哥窑莫属,原因是它的扑朔迷离,何况至今也一直未找到宋代哥窑的窑址。而且,随着现代科技的进步,人们发现全球仅存的300件传世哥窑,虽然分散在故宫、大英等各大官方博物馆内,但依旧有70%疑似为元明仿品。
它开创性的两次人工诱变裂纹,形成高温粗黑纹铁线和降温细黄纹金丝,也就是“金丝铁线”,再加上釉中如星空般密集小泡,它的美学被誉为将残损升华成天道无常的视觉隐喻,因一器难求,成为明清皇室收藏之首。
相传龙泉人章生一、章生二两兄弟分别开创了哥窑、弟窑,这个至今还经常有证真和证伪的新闻爆出。甚至自明代起,人们将整个龙泉窑称为“弟窑”,更成了一桩流传六百年的历史误读。具体还是交给史学家们吧。
说回源底村。
北宋年间,靖康之变时期,官窑督造官徐希仁自宫中“携七箱遁瓯江”。所至之地便是源底村,所携七箱之物,便有哥窑的秘密。他成了源底徐氏始祖。近些年不少研究发现,根据徐希仁在官窑的任职时间推断,他可能就是哥窑的奠基者和创始人,甚至是传说中的“章生一”。
源底古村隐于群山之中。
Read the rest of this entry
摄影, 手机, 浙江, 足迹
从云和出发去源底村,途中路过一桥,永和桥。
它是浙江迄今为止保存最好最长的古廊桥,建于明成化元年(公元1465年),时称“永宁桥”。清顺治年间毁于火灾,后于清康熙五十七年(公元1718年)重修,并更名为“永安桥”,后又易“永和桥”。代表平安顺遂的几个字,基本都用上了,可见百姓之所想。
当地有《造桥谣》:千工坊,万工梁,鲁班弟子造桥忙,神仙过桥献仙酒,保佑子孙走四方。
民间也始终保持着全民修桥、有损必修的传统,当地对于犯错之人的惩罚就是修桥。很多乡绅发达了,也会捐资修桥,因为他们相信,桥在根就在。这对于山多水多,桥通路才通的丽水,已成为一种信仰。
2013年,处州廊桥被列入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它不是一座桥,其中包括了24座分布在丽水这一片的廊桥,也包括眼前这座永和桥。据统计,丽水现存着宋朝至清代的古廊桥130余座,所以又被誉为“中国廊桥博物馆”。其中有80%的廊桥设有神龛,供奉我们刚在畲族自治县浮伞祠内见到的“马仙娘娘”。
永和桥是一个木石结构的廊屋桥,长125米,宽7.5米,高13米,有廊屋42间。从外看,挡得密不透风。
Read the rest of this entry
足迹, 摄影, 手机, 浙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