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到长城非好汉,来北京,若是很有可能只来一次,故宫和长城往往是首选。所以我们来了长城,八达岭长城,这个每到节假日必然登上热搜,且每每人满为患如同高峰期地铁站的景点。它基本可以成为代表中国的明信片,世界文化遗产、5A级景区。据称全世界只有16个国家的人没来过这,大概都是没建交的。

  长城源于春秋时期,当时战争频繁,很多诸侯国为了防御邻国,在边境修筑了一些防御性的关、亭、塞等,后来进一步把它们用城墙连接起来,便成了长城。秦、燕、赵三国为了防御游牧民族,曾大规模修筑过长城。而当时的北京属于燕国,燕为了防御山戎部落而修建的燕长城,便是现今八达岭的前身。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六国,然后派蒙恬和太子扶苏,指挥30万大军和数十万民夫,用了九年,在秦、燕、赵长城的基础上大规模扩建,形成了秦代的万里长城。那数十万民夫中,便有孟姜女的老公。

  明代,是长城修筑史上的鼎盛时期。修筑时间最长、规模最大、质量最高,建筑也最为精美。东起辽宁虎山,经山海关,西到嘉峪关全长近万里。
  如今我们所见的长城,大多都是明朝所留。

XGS_9020

Read the rest of this entry

, , , , , ,

  虽在北京,但很多名气很大的景点,其实并不常来,包括圆明园。住在东南,往西北走到圆明园,要花上两个多小时,比去一趟天津的海河或者水上公园都费时间。这次有同事带着父母来,所以过来陪一下,也顺便来看看,它其实直到08年才成为4A。

  圆明园,是三个园子,包括圆明园、长春园和万春园,在清代,因其精美和瑰丽,被称作“万园之园”,因清朝皇帝大多盛夏来此避暑,故也被称作“夏宫”。魏璎珞和袁春望便在这呆了两年,几乎对食的意思。
  古代皇宫里,多少人寂寞一生,所以就有了宫女与宫女之间、宫女与太监之间的对食,大体就是结成伴侣,一起吃饭,但无其他。明清之后,有了进一步的关系,称作菜户,他们共同生活,形同夫妻,只是因为太监的身体所限,而在某些方面有些欠缺,但一般很稳定,且大多能终身厮守。

  圆明园之所以出名,更多的是因为它的历史,因为那段屈辱的历史。也许,便是为了这爱国教育意义,政府一直没有修复它,也正是因为它的状态,修复和不修复的争论始终没有停止过。

  官方记载,它始建于康熙四十八年(公元1709年),是康熙赐给雍正的。后来不断扩建,尤其乾隆时期。在1860年10月6日,英法联军洗劫圆明园,抢掠文物,焚烧成一片废墟。成了国人都很熟悉的样子,至今。

XGS_8858

Read the rest of this entry

, , , , ,

  周末,空闲,选个地方,牛街吧,也许还能找点好吃的。
  牛街,名字确实和牛有关,因回民聚集,且做牛肉出了名,得此名。

  这有个礼拜寺,被称之为“北京四大清真寺”之首,是北京规模最大、历史最久的一座清真寺。虽然名头看起来不错,但别认为这个清真寺有多么恢宏、多么宏伟。其实很小,且那三个更小而已。
  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中国古代宫殿和阿拉伯清真寺建筑相结合的产物,属建筑精品。

  其建于辽统和十四年(公元996年),由阿拉伯人创建;明正统七年(公元1442年),大规模扩建;明成化十年(公元1474年),敕赐“礼拜寺”;清康熙三十五年(公元1696年),进行修复和扩建,成今之规模。

  此为正门,四柱三门式牌楼,上书“达天俊路”。其背后是望月楼,上书“牛街礼拜寺”。
  得月楼为六角形攒尖顶,双层飞檐,上覆黄色琉璃瓦绿剪边。因每年九月进入斋月时,阿訇登楼寻望新月,以定斋月始末,故名望月楼。

XGS_2693

Read the rest of this entry

, , , , ,

  四月的北京花开满城,而最美的花往往不在公园,欣赏海棠要去宋庆龄故居,那有百年的西府海棠。

  如今,宋庆龄故居早已经盖过了这里原本的名字:醇亲王府。其始建于清康熙年间,本为权倾朝野的纳兰明珠的府邸,被誉为“满清第一词人”的纳兰性德,明珠之子,便出生在这,并在这里长大,吟出了“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读他的传记,与朋友吟诗颂词的渌水亭,就是现今宋庆龄故居内的恩波亭。

  每个家族都有兴衰消长,包括纳兰一族,纳兰明珠晚年失势,纳兰性德英年早逝,也算凄凉。到了乾隆年间,这个府邸被和珅相中,纳兰后人被定罪,家产没收,王府归了和珅。嘉庆年间,和珅被赐死,王府又到了哲亲王永瑆手里。亲王府就需改扩建了,那是除了皇宫的最高级别。
  同治死后无子,光绪即位,光绪将王府赐予了他爹,醇亲王奕譞。慈禧去世前一天,光绪突然驾崩,留下了历史疑案,如今检测,似乎找到了砒霜痕迹,慈禧大概不会让他独活。再其后是清朝最后一任皇帝溥仪,他是奕譞之孙,却不是光绪之子,而是摄政王载沣之子。悲哀的是,清朝最后三位皇帝,同治、光绪、宣统都没有孩子,不是去世太早,分别活了19、38、61年,最后一个王朝命运多舛。
  载沣是第二代醇亲王,当然也是最后一代,因为他赶上了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的主导者是孙中山,孙中山的妻子是宋庆龄,醇亲王府现为宋庆龄故居。

XGS_2346

Read the rest of this entry

, , , , ,

  麋鹿,其实是中国特有的动物,很多人不知。因其似鹿非鹿、似驼非驼、似牛非牛、似马非马,故又称“四不像”,这是在有皇帝的年代就有了的外号。
  如同很多长相奇特的动物都逃不过灭绝的命运一样,麋鹿也是如此。虽然它们已在地球上生存了几百万年,最高峰据推断也有上亿头规模,却自人类文明崛起的商周起迅速锐减,汉朝时已几乎罕见。元朝,更被皇家集中捕获,送到北京供皇族子孙猎杀,再至清朝,野外已灭绝,仅在皇家的南海子猎苑里苟延残喘着两三百只。

  第一次鸦片战争后,不少老外从这里明索暗购了些麋鹿运回欧洲,竟发现是一个尚未被记载的新物种,而且还是鹿科下的一个独立属,引发了轰动。1900年,八国联军直捣京师,不仅火烧了圆明园,烧杀抢戮,还把麋鹿都猎杀或者带了走。至此麋鹿在中国彻底绝迹。当然,对于那个时期岌岌可危的清廷王朝,这算不得什么。

  时间无情,命运多舛,随着欧洲各动物园的麋鹿纷纷老去逝去,种群数量锐减。从1898年起,英国十一世贝福特公爵开始出重金将在欧洲各国的麋鹿一一买下,放养在乌邦寺庄园,仅有18只。就这18头,却成了如今地球上所有麋鹿的祖先。到百年之后的1983年,通过不断地繁衍,全球的麋鹿数量已达到了1320头。

  1985年,源自乌邦寺的麋鹿被送回中国,在北京南海子扎根,后来又在江苏、湖北、河南多地形成规模。如今在我国已经有了2000多头,并在野外灭绝几百年后,又重新有了野生种群。

DSC_7992

Read the rest of this entry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