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值得一看的花,都不在公园。
法源寺,是北京城内最古老的寺庙,本为纪念北征辽东的战士,始建于唐贞观十九年(公元645年),但直至武则天登基,通天元年(公元696年)方成,并被赐名“悯忠寺”。
安史之乱时,一度改名“顺天寺”,但之后又恢复原名。辽清宁三年(公元1057年),毁于地震;咸雍六年(公元1070年)修复,并易名“大悯忠寺”,基本成今之格局;明正统二年(公元1437年),进行了大规模修葺,改称“崇福寺”;清雍正十二年(公元1734年),被定为律宗寺庙,雍正帝赐名“法源寺”,至今。
1956年,中国佛学院在此成立,并作为了办公地点。同时也是中国佛教图书文物馆,属汉族地区佛教中国重点寺院,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李敖的作品《北京法源寺》说的就是这。
上周末来的这里,纯属偶然,因为拿着北京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从近到远排序,轮到了它,也便来了。春天本该去一个春暖花开的地方,还不是很情愿,结果却被这里的丁香震惊,竟如此美丽。
Read the rest of this entry
NIKON 24-70mm, NIKON D800, 北京, 单反, 摄影, 足迹
说到北京有名的建筑,单体建筑,重檐庑殿顶,气派不下太和殿的太庙享殿应该是很靠前,尤其非沉香便金丝楠木的豪气,构成了整座建筑。可惜一直没有来过。
在紫禁城两侧,有两组很重要的建筑群,分别为太庙和社稷坛。东侧是太庙,用于祭祀皇帝的祖先;西侧是社稷坛,祭祀社稷,社是土地神,稷是五谷神,记偏旁就可以了,他们是农耕文明的根基。社稷坛上有五色土,分别由各地州府送来,意味着“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它们依据“左祖右社”的形制来布置,很多曾去过的古城、古镇,尤其明清时期的,大都也采取这种布局。
为什么,这么久,会一直忽略了它们两个?是因为它们的名字都变了,让人想不起来。太庙现在叫“劳动人民文化宫”,社稷坛叫“中山公园”,都带着浓浓的政治色彩。这两个名字,几乎不会激起旅行者的任何兴趣,这也成就了这里如今清净、安静的环境,让人如获至宝一般。
清明节,本是祭祖的日子,憋在北京城找不到老家坟茔,也便到了太庙,这个古代皇帝祭祖的地方。当然,来这更多得是应景,是感怀,而非祭祀。没有想到的是,在清明节的日子里,这里的人竟然很少,完全不似玉渊潭那种人山人海的场面。
Read the rest of this entry
NIKON 24-70mm, NIKON D800, 北京, 单反, 摄影, 足迹
《女医明妃传》热播,刘诗诗扮演的允贤游走于霍建华扮演的朱祁镇和黄先扮演的朱祁钰之间,爱恨交织了50集,其中竟然还有瓦剌部首领也先。农耕文明和游牧文明的长久冲突,却在一个女医前得到了统一,甚至那些传于正史的记载也因允贤的出现而有了“因爱生恨”的解释,大明两个皇帝原来不痴权,而是痴情郎。
除了这几个人,还有一个不可缺少,能够让一个帝国产生两个皇帝的,便是明朝的第一代专权太监,臭名昭著的王振。河北张家口蔚县人。
在其鼎盛时期,明英宗朱祁镇称其为先生,公卿大臣称其为翁父,可谓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只可惜,依旧不满足,在瓦剌大举入侵时,竟然在没有做好任何准备,也不了解军事的情况下,怂恿皇帝亲征,以为瓦剌能被轻易吓走,便可如成祖般名垂青史。只是没想到,他们最后被用了另一种角度永载史册。
王振中途为了搞一次衣锦还乡,邀英宗到他蔚州老宅而耽误了行程,最终在土木堡被围。英宗被俘,20万军队被击溃,从征的100多名文臣武将几乎全部战死,历史上称之为“土木堡之变”,为明朝之大耻。
智化寺,是王振得势之时,明正统九年(公元1444年)修建的家庙。因是皇帝敕建,所以能在王振被诛之后而得以保存,它是和天安门一起被列入全国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来看看究竟有什么。
Read the rest of this entry
NIKON 24-70mm, NIKON D800, 北京, 单反, 摄影, 足迹
玉渊潭,已经来了好多次,也被坑了好多次,似乎每年都是来早。原因是被别人的照片欺骗了?每次来之前都要上网看看其他人拍回来的照片,如果花多了再去,但每次还是都扑空。
所以,我也打算把这里拍得美一些,看起来花多些,让很多人看到照片,立刻便想来了。
今天是3月26日。记下了。
车比花多,人比车多,厕所排队半小时,一棵树下几十人。
每年的春天,每年的樱花节,玉渊潭都是这个样子。只不过今年的变化更夸张,是大家都有了自拍杆,导致拍樱花时,若是取景低了,都是长杆和手机,更有甚者,完全挡住了树上的花,密密麻麻。好多人手机离着花很近,几乎都贴上了,让你完全无从下手。
直接上图吧,都是躲开之后,相对美些的,这次少啰嗦几句。
Read the rest of this entry
NIKON 24-70mm, NIKON D800, 北京, 单反, 摄影, 足迹
做一件类似的事情多久后,会让人觉得有些困乏?亦或突如其来的激情,在持续一段时间后,消退的巨大落差能产生多大惰性?
一周会议,期间孩子不停高烧,好几天到了40度。那几天似乎每晚都睡觉很晚很晚,中途还要醒来,但第二天在起床后穿上衬衣的那一刻,又精力充沛。开始滔滔不绝,神经高度紧绷,从早九点到晚九点,几乎很少停下,如打了鸡血般。好几个同事发消息,感动于敬业精神。
其实说敬业,有点给自己贴金,没有那么多高尚的情操。一是有压力,觉得是自己分内的事,做不好丢面子;二是喜欢,仅此。
爬上长城,对着四周的荒凉与空旷发呆。
很多景点,当你到了最终目的地,不必着急返回或继续前行,而是该停下脚步、放松心情,花上几分钟发呆或思考,你才会发现这个景点和你以往感受过的不同,并给你深刻印象,这才是你自己来过。总觉得狗狗喜欢嘘嘘一下做标记,而我们该用个想法做标记,让这些景点成为你的,且与众不同的。
长城上,望着古北水镇,有汗,被风吹得发凉,迎着太阳却暖暖的,回想着刚刚过去的一周,很多画面和照片一一闪过,这是一群多么可爱的人。
Read the rest of this entry
NIKON 24-70mm, NIKON D800, 北京, 单反, 摄影,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