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道宫

  亳州旁边是周口,紧靠着鹿邑县。因为亳州的景点有限,支撑不起一个小长假,司机推荐去鹿邑的明道宫和太清宫转转,一看行程,不远,所以临时加了两个景点。

  第二天,起来喝羊肉汤,然后滴滴叫车,前往鹿邑。其名源于古代此处有鹿出没,故得名“鹿鸣”。我公司紫砂壶上的两句诗,便是“呦呦鹿鸣,食野之苹”,后面是“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后来,唐高宗到此,改其县名为“真源”,寓意此处是老子思想,也就是真理的发源地。没过多少年,武则天也下诏,再易其名为“仙源”,寓意老子出生之地,为仙之源。到了宋真宗来此,又改为了“卫真”,寓意捍卫老子及其思想的真理地位。后换朝代,仍为鹿邑旧名。

  明道宫是老子传道讲学和得道升天之处。其始建于唐,后世朝代均有修建,宋真宗当年来此题了“明道宫”三字,寓意显示大道之处。可惜如今建筑没有留存,除升仙台外,均为近代所建。

  门口叫紫气大道,然后过牌坊,是犹龙池。

继续阅读“明道宫”

亳州博物馆

  亳州,安徽地级市,国家历史化名城。夏时,汤为商侯,都商丘,后迁都亳州,于此准备,最终灭夏。再后,此地又出了枭雄曹操,而时称“谯县”,至曹丕称帝,改立为陪都。北周时,杨坚上疏,改南兖州为亳州,其始名“亳州”,其后虽有变化,最终延续至今。

  亳州,不是“毫州”,下面少了一横,所以很多人会读错。“亳”字可拆分,为“高”字头和“宅”字底,所以又称“高宅之地”。安徽的地名向来让人头大,不少生僻字,比如:蚌埠、黟县、歙县、濉溪、六安、柘皋等。

  清明小长假,没有来得及提前规划,都是临行前才决定,所以车票的时间并不是很好。上午十点从北京出发,下午三点半到亳州。高铁上解决午饭,到了基本也便没有景点可逛了。所幸,城很小,打车途中发现经过亳州博物馆,临时决定下车,那便进来看看。

  人很少,不用预约也不用买票,门口刷身份证便可以进。好多娃,在门碑石上滑滑梯玩,很有生活气息,漫步在一座带有历史底蕴而又不喧哗的城市,不急不赶,挺好。

继续阅读“亳州博物馆”

四川省博物院(3)

  杜牧有句诗: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南北朝和唐,是中国佛教造像的两个高峰时期。可如今北朝的造像有着丰富的遗存,比如云冈石窟、龙门石窟,甚至还有麦积山啊、敦煌啊等一众深度参与其中的。可南朝呢,似乎并没有留下什么遗迹,鲜为人知。

  当时南北朝对峙,显然走在两者之间并不安全,可若不走海上,那佛教的传播从西域而来的话,一般就只能选择从凉州南下,经巴蜀后,再沿长江顺流而下,最终到达南京。那西域和南京中间的枢纽,便是今之四川,也渐渐成了一个佛教中心。所以,随着遗迹地不断挖掘,成都开始大量发现南朝造像,说不定成都也和当时的建康一样,有着自己的“四百八十寺”。

  万佛寺,始建于汉,从南朝到明之间,香火延续千余年,可惜毁于张献忠的战火。其遗址在清末被发现,文物震惊世人,至今已出土各类佛教造像200余件。其中,四川省博物院收藏了63件,常年有展览,含南朝造像41件,唐朝造像22件。还有部分收藏于故宫和其他国家级博物馆。

  这几个都是万佛寺遗址出土的南朝时期佛教造像。

继续阅读“四川省博物院(3)”

四川省博物院(2)

  先看的先秦展厅,再到史前展厅,时间顺序有点走错。也许是三星堆文物太火热了吧,为了吸引游客,便把先秦放到了前面,毕竟史前展览里都是石头和陶器,很容易让人犯困。也去了不少博物馆,一般都是史前历史的文物最无聊,但随着见得多、看得多,也记住了一些,相信这些星星点点的文物在有朝一日串起来后,定有所大收获。

  四川省的古人类遗迹可以追溯到两百万年前的巫山人,是中国境内目前已知最早的人类化石,但因其头盖骨藏于重庆的中国三峡博物馆,所以四川省博里基本没有提及这段历史。而我所感兴趣的,一是在川西高原的横断山脉地区,如今的康巴藏区内,那里的远古文明有什么;二是神秘的资阳人,也不算古老,到底有多重要的意义;三是这里的远古文明从哪里来,既然蜀道难于上青天,那远古时期的四川和外界有没有交流呢。

  先看到的是资阳人头骨,这里是复制品,原件好像在北京。目前所确定的年代是距今约3.5万年,不算太早,但重要的是它被发现的时间,在1951年。它是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独立自主发现的第一块古人类头骨化石,社会意义是巨大的,随后便被写入了中小学课本。可惜当时有过反复,曾被错误认定为仅7000年历史,随后便从教材中删除了。

继续阅读“四川省博物院(2)”

四川省博物院(1)

  四川省博物院,虽然是我国西南地区最大的博物馆,但名气一般,即使在四川,其知名度也不大高,更何况如今还有个三星堆的热点。即便人们觉得去广汉三星堆博物馆麻烦,成都也有金沙遗址博物馆可满足。

  本想国庆长假时来,但因小伊更想去看大熊猫,所以错过。这次来四川赶上周末,便抽点时间来逛逛。

  先秦时期的四川,无疑是长江上游地区的文明中心。我们常说的“巴蜀文化”便是在此地千年历史中形成的,包括以成都平原为中心的蜀国、以川东和重庆峡江地区为中心的巴国,同为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一部分。“秦并六国,自蜀始”,战国晚期,秦得巴蜀之地,然后大量移民开垦,再加上李冰父子的都江堰工程,让巴蜀成了秦国源源不断的财富花园,才有了秦统一中国的物质基础,巴蜀文化也渐渐融入了中华文明。

  到四川,无疑重点在古蜀国,相传经过了蚕丛、柏灌、鱼凫、杜宇、开明五个氏族统治,时间跨度基本从夏商周到春秋战国。其典型的代表是三星堆文化,特征鲜明、独树一帜,也是古蜀国最为辉煌的时期,影响度东至鄂西、西抵石棉、北达汉中、南接黔东。

  所以,进入展览馆,首先映入眼帘的便是三星堆出土的铜面具。

继续阅读“四川省博物院(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