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有句民谚“天无三日晴、地无三里平”。我国晴天最少的城市在四川盆地,部分地区一年不到十天,比如雅安,贵阳晴天也不多。如果改成碧空,无云的那种晴天,则是更少,一年5天都不到,连续3天碧空的概率为5年一次,连续5天碧空的概率,建国以来只有2次。所以有一说法,“贵阳”之名的来源,便是晴天少,很珍贵。
其实不然,中国大多带有“阳”的地名,大多和方位有关。
表达方位的一般有两种,一种直接用“东西南北”,还有一种用“阴阳”代表,而坐标一般是山与河,也有海、湖或者其他,甚至州府城市的,比如广东和广西的“广”,便是古城“广信”。
其中,南和阳,是古人所崇尚,故较多些。带“南”的如:河南(黄河之南)、湖南(洞庭湖之南)、海南(海之南)、济南(济水之南)、淮南(淮河之南)、渭南(渭水之南)。带“阳”的如:洛阳(洛水之北)、濮阳(濮水之北)、衡阳(衡山之南)、浏阳(浏水之北)、绵阳(绵山之南)、汉阳(汉水之北)等,反之带“阴”的很少,比如江阴,为长江之南。虽然水之南为阴,人们便愿称之江南、河南、湖南、海南。
有个风水好的地方,有渭水,在水之北,谓之“阳”,有嵕山,在山之南,同样谓之“阳”,故名“咸阳”。
贵阳,朝阳,这次赶上了好天气。
Read the rest of this entry
手机, 摄影, 贵州, 足迹
部门组织活动,要求不出京,另考虑到今年重案频发,各种赔付压力下,便选了一个古寺拜一下,红螺寺。大概没有多少行业,比保险公司的理赔更希望国泰民安、天下太平的了。
红螺寺在北京怀柔的红螺山上,这个名字比较有意思,便查了一下缘由。
相传,玉皇大帝的两个公主曾结伴云游,来到此处,发现深山古刹,苍树浓郁,梵香缭绕,遂被美景所吸引,决定下凡。白天,幻化人身,诵经念佛,夜晚,化作红螺,藏于寺前放生池。红螺放出万道红光,护佑着寺庙及当地百姓,这一方水土风调雨顺,林茂粮丰,百姓安康。当然,后来还是被玉帝发现,召回天宫。古人云:天上一天,地上一年,天上的神仙们离开一天半天的,按理说不大容易被发现,所以中国类似的传说枚不胜举。
人们为了纪念她们的功德,便将此山名为“红螺山”,寺庙改称“红螺寺”。
寺庙的创建者,本为佛图澄,西域龟兹人,生于五胡乱华时期,是个在当时以神异之力而闻名的僧人,善诵神咒,能役鬼神,如今流传下来的也都是各种奇闻异事,上天入地,招兽降魔类的。他因神通而获统治阶级崇信,然后借以发展佛教,门徒近万,是汉传佛教早期极为重要的推动者。
红螺寺,现为国家4A级景区。用无人机航拍的这株银杏树,树龄在1100年以上,高30多米。
Read the rest of this entry
北京, 手机, 摄影, 足迹
西藏,是很多人心中的净土,一下飞机,凛冽的空气便让人心旷气爽,同事带来了洁白的哈达,据称来自大昭寺。很多人以布达拉宫作为拉萨或西藏的代表,而其实这里最神圣的中心,非大昭寺莫属。
相传王昭君入藏后,发现此处地势是个罗刹女,便组织修建了13座寺庙,以镇压住她的四肢和关键部位。大昭寺的位置是心脏,原是一湖,最为关键,天神便派下神羊,驮土填湖,寺终成,故大昭寺在藏语中又被称为“山羊驮土神变寺”。大昭寺是西藏最早的土木结构建筑,至今已1300多年历史。
拉萨天黑的晚,距离晚饭还有些时间,一行人便去了八廓街转转。
拉萨有内、中、外三条转经道,环绕大昭寺中心佛殿一圈的称“囊廓”,是内转经道;环大昭寺外墙一圈的称“八廓”,是中转经道;以大昭寺为中心,包含布达拉宫和其他主要寺庙一圈的称“林廓”,是外转经道。如今的八廓已发展成为一条著名的商业街,称“八廓街”,也叫“八角街”,是众多游客的必打卡地。
来过西藏两次,更怀念的,还是八廓街。布达拉宫高高在上,是王的宫殿,而八廓街就在身边,是烟火之地。仓央嘉措说,“住进布达拉宫,我是雪域最大的王,流浪在拉萨街头,我是世间最美的情郎”。
夜晚,来到广场,布达拉宫如天宫般,或距离咫尺的天堂,会让人看得发呆,它有血有肉的故事在哪?
Read the rest of this entry
手机, 摄影, 西藏, 足迹
每每去一个博物馆,除了当地主要历史相关的文物,一般不会错过的还有青铜器、瓷器、佛像几个展览,这也是我最感兴趣的几个大类。看得多了,了解得多了,往往就越觉有趣。
谈到瓷器,我们的目光往往看向南方,不论景德镇,还是这些年又重新火起来的一些古瓷,大多都延续着南方瓷器的名号。而其实,不论是宋朝的几个名瓷,还是唐朝及以前,北方的瓷器向来都有一席之地。
唐朝时,北方窑厂是可以和南方窑厂分庭抗礼的,北方邢窑的白瓷和南方越窑的青瓷,分别代表着当时制瓷工艺的最高水平,便是我们常说的“南青北白”或“南越北邢”。若不是宋朝在靖康之耻后丢了大半北方,衣冠南渡后,中国的经济中心随着政治中心南下,使得南方瓷器发展成一枝独秀,那我们今天的瓷器说不定会有着更耀眼和多彩的光芒。
河北博物院里,自然会有邢瓷,因为邢窑在今之河北邢台,包括内丘、临城一带。它创于北朝,兴盛于唐,主要以白瓷为主,有“似雪类银”之誉。若按照年代来欣赏,对比可能会更明显一些。
这是北朝时期北齐的青釉仰覆莲花尊。器形比较大,胎灰白细密,釉色有些青绿,做工细腻,装饰华丽,是北齐瓷器常见的典型样式,这件也是北齐瓷器中屈指可数的重器。在国博有件类似的。
Read the rest of this entry
手机, 摄影, 河北, 足迹
河北博物院里最有名的文物,莫过于满城汉墓所出土,比如我们所熟悉几乎耳熟能详的登上过历史教科书的金缕玉衣、长信宫灯等,皆是此墓出土。
汉代墓葬因为随葬物品丰富,向来被盗墓者所窥,固有“十室九空”之说,而诸侯一级的大墓居然还未被盗掘的,在全国非常罕见,一张手数得过来,所以这让很多人都惊诧不已。
它的发现是在1968年,因为军事战备施工而偶然得见,但当时正处于文革的迷狂年代,反四旧浪潮颇高,所以它的挖掘收到了周恩来的直接指示,并由军队护卫,在极其秘密的情况下进行。
满城汉墓位于现今河北保定市满城区陵山主峰的东坡之上,而“陵山”之名便因此而来。其采用了以山为陵的营建方式,墓道墓室都是凿山而成,是我国目前已挖掘保存最完整、规模最大的山洞宫殿。
其中,刘胜墓东西长51.7米,南北宽37.5米,最高处6.8米,容积约2700立方米;其妻窦绾墓东西长49.7米,南北宽65米,最高处7.9米,容积达3000立方米,这都是凿山中空而成,工程量是何其之大。汉墓的随葬品向来丰富奢华,这出土的文物高达1万件,该遗址也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4A级景区。
名气最大的文物非长信宫灯莫属,被誉为“中华第一灯”,尤其前段时间还登上了《国家宝藏》。
Read the rest of this entry
手机, 摄影, 河北,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