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十三陵中的定陵,是我们参观的第一站。墓主人是明万历帝朱翊钧,还有孝端显皇后、孝靖皇后。
长陵、定陵、永陵,是十三陵中最大三座陵园,长陵是朱棣的,永陵是嘉靖帝朱厚熜的。万历帝在位48年,排名第一,嘉靖帝在位45年,排第二,所以陵墓修得时间都较长,规模也就大些,但长陵是他们无论如何也不敢超越的。据称,永陵里面可能陪葬着《永乐大典》,长陵文物就更多了。
说到定陵,离不开被称为“变色龙”的郭沫若,他带队组织开挖朱棣的长陵,但过了一年未有进展,却因偶然机会发现了长陵的一处塌陷,所以改挖长陵。当时的确出土了很多宝物,但也因技术能力和重视程度都远远不够,导致很多文物遭到了永久性氧化、破坏。导游讲起来,恨得咬牙,包括万历龙袍在内的各种丝织物、典籍,都迅速风化而毁坏,3000多文物损毁大半。文革期间,万历皇帝和两个皇后的尸体还被拖出,当成”地主阶级的总头目”被批斗,尸骨被当众砸烂、鞭尸,成为考古史上的一大悲剧。
郭沫若还要挖唐高宗和武则天合葬的乾陵、秦始皇帝陵,很多地方政府也效仿要挖当地已发现的皇帝陵,幸好被中央阻止,也就从此之后,国内再未组织开挖过皇帝陵,否则将是文物史上多么大的悲剧。
此为重门,陵园的第二道门,上面的“定陵博物馆”为郭沫若所书。
定陵自明万历十二年(公元1584年)起修建,共用6年建成,座落在大峪山下。建成时万历帝只有28岁,所以空置了30年,到万历四十八年(公元1620年)才启用。
李自成攻破北京之时,地上的木构建筑基本全被焚毁,之后清军入关,再次遭到破坏。清朝统治时期,为了缓解与汉人的关系,曾官方组织修葺十三陵,虽然大多是缩小规制重建,但也进行了一定的保护。但于民国期间,再次被焚。所幸,郭沫若刨坟之前,墓地地宫未遭破坏,也未被盗墓而成。
先过裬恩门,然后是裬恩殿,它们都只剩下了汉白玉月台。
祾恩殿是这里最主要的地上建筑,原为面阔九间,进深五间,取九五至尊之意,清朝对十三陵修复时,改成了面阔七间。清政府虽然名义上是修复明帝陵,缓和满人和汉人关系,但本质上是给明朝皇帝降了身份,也有野史说还用松木换走了这里珍贵的楠木,给自己建陵所用。
祾恩殿后,有两柱石牌楼门,顶柱上有望天吼,导游说是明朝原物。
最后的建筑是明楼,其后便是宝顶。所以,中轴线上的建筑包括重门、祾恩门、祾恩殿、明楼,组成了三进院落。明楼是这里唯一留存的明朝建筑。
围着宝顶的一圈宝城墙,上有重檐歇山顶明楼,看似木建筑,其实通体石质,无寸木片板,所以已经大火均为损毁,得以保存至今。导游称,还有永陵的明楼,也是石质。
明楼四侧开券门,内有圣号碑,此为碑首,方形,上有“大明”二字,碑身正面刻“神宗显皇帝之陵”。此碑通身用朱砂涂成深红色,所以又名朱砂碑。
导游讲,明十三陵中的帝陵,目前均未被盗成功,只有定陵因官方挖掘而公示于天下,并遭到了破坏。所以,有迷信者谈到了此处风水不好,包括挖掘中的“指路石”、金刚墙的塌陷,都成了天意。
当初的楠木棺椁均已被疯狂年代疯狂的人毁了,如今这是石膏的复制品,看着很是痛惜和惋惜。
挖开定陵,确实也发现一个秘密,那就是万历帝的右腿明显短于左腿,他应该有严重的腿疾或足疾,走路会一瘸一拐的。所以,他连续28年不上朝,说不定和这有些关系。
定陵出土了万历帝的帽子共七顶,其中有我国目前唯一的一顶纯金皇冠,金丝翼善冠。它共用518根直径仅0.2毫米的金丝手工编结而成,花纹均匀,疏密一致,薄如轻纱。上有两条金龙,栩栩如生,光是纯金龙鳞就有8400片,虽是焊接,但从外看,几乎看不到痕迹,非常精致。
定陵里有两个皇后,孝端显皇后是万历帝朱翊钧的原配,但无子嗣,和万历帝同年,早于万历帝去世。孝靖皇后则是下任皇帝朱常洛的生母,原是太后身边宫女,偶然被万历帝临幸生子。万历最初还不敢承认,但太后要孙子急切,起居注一查便知。可朱常洛虽是长子,但并不为万历所喜欢,万历一直想立自己宠幸的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的万贵妃之子朱常洵为太子,还闹出了折腾大明帝国15年的“国本之争”,逼退了内阁首辅4人,杖毙、流放官员不计其数,一众明野史小说都曾围绕着这展开。
孝靖皇后挺惨的,生前并不受万历待见,被冷落、被欺凌、被长期幽禁,还哭瞎了眼睛。因死时只是皇贵妃,所以这里出土的凤冠,她生前是没戴过的,包括这里展出的一些文物,也都有着等级差别,依旧还是贵妃等级,甚至还不如贵妃。她是在朱常洛登基后被追封的皇后,但他在位仅一个月就驾崩,还爆发了“红丸案”,也是明野史重头戏。其子朱由校即位后,方将孝靖皇后迁葬定陵,此时已经去世十年左右了。
这里一共出土了四顶凤冠,三龙二凤冠、六龙三凤冠,九龙九凤冠和十二龙九凤冠。
no comment untill no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