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克西拉,因为地理位置重要,成为争夺之地,波斯、希腊、孔雀、贵霜等众多民族建立的政权统治过此地,多元一体、兼容并蓄,使得该地区以大熔炉般充分吸收并融合了不同美学理念、艺术规则和表现技法,形成了举世闻名的健陀罗艺术。
孔雀王朝时期,佛教被阿育王的使节带来,然后得到了稳步发展。到了贵霜王朝时期,在迦腻色伽一世的大力扶持下,佛教得到了空前的发展。早期的佛教并不流行造像,有传闻是释迦牟尼要求信徒不能制作以“佛身体”为主要内容的造像,佛之所以为佛,是因为佛超越了对一切事相的执着,是获得大解脱、大自在的圣人。所以,佛教最初是不允许描画、雕刻佛像的,认为这是一种亵渎佛陀的行为。
至于从何时开始,佛教开始广泛雕刻佛像,似乎并没有比较权威的说明。但比较得到认可的是,在犍陀罗地区诞生了世界上第一尊真正意义上的单体佛陀造像。并由此传往世界各地,包括中国。
这是因为这里融合了各民族艺术风格,尤其受希腊文化影响较大。希腊文化中历来就有偶像崇拜,并以人物雕刻的精美和细致闻名于世,打破传统,雕刻出佛陀和菩萨,对他们来说,恐怕是控制不住的技痒。
所谓的犍陀罗艺术,就是公元一世纪贵霜王朝时期,在犍陀罗地区形成的融合了希腊、波斯、印度等风格的佛教造像艺术。
Read the rest of this entry
世界文化遗产, 摄影, 单反, 足迹, NIKON D800, NIKON 24-70mm, 巴基斯坦
在伊斯兰堡周边,几十公里处,有个世界文化遗产,塔克西拉(Taxila)遗址。
释迦牟尼时期,南亚次大陆为列国时代,像我们的春秋战国时期,佛教典籍称其为“十六大国”,当然还有些其他国家,因为佛典没有记载,现已不大清晰。我们经常听到的一个国家名字犍陀罗王国,便是这十六大国之一,其首都是塔克西拉,那是2500多年之前。此时的中国大地上吴越正在开战,有个美女叫西施。
后来,波斯帝国和马其顿帝国相继而来,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大帝则带来了强势的希腊文化,并于此扎根和发展。“塔克西拉”之名便是源于希腊文。
自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后,巴基斯坦的历史又被很多人翻出来进行了温习。
其实,欧亚之间的连通,从来都不是一个物理意义上道路的简单衔接,零零散散的交流和人群并没有让彼此直接走进对方的正史记载。公元前330年,亚历山大大帝攻占了塔克西拉,他打通了欧洲腹地到中亚,一直到了印度河与恒河。可惜,他认为塔克西拉已是最东端,认为已将世界的东西方掌握在自己手里。却不知道茫茫雪山的后面,才是真正的东方,有个大帝国。
两百年后,汉武帝派出张骞,不经意间让东方看到了一条能走得更远得商贸之路。所以,到公元前119年,丝绸之路的东段和西段才在两个帝国分别打通后衔接到一起,交接的点便是巴基斯坦的塔克西拉。
Read the rest of this entry
单反, 足迹, NIKON D800, NIKON 24-70mm, 巴基斯坦, 世界文化遗产, 摄影
迫不得已,要去巴基斯坦。虽然国人称呼其为“巴铁”,但对这个国家的了解其实并不多。它甚至成了我第一个签证被拒的国家,当然,在缴了2000元小费后,终在出发前一天得到批复。
出发前查了一下地图,东边印度、东北中国、西北阿富汗、西南伊朗,除了中国,边境都不怎么太平。南边是印度洋的阿拉伯海,最大城市是前首都卡拉奇,在海边,到迪拜直线距离和到首都伊斯兰堡差不多。
印度和巴基斯坦原是一个国家,是日不落帝国最大的海外殖民地,被誉为“皇冠上的明珠”。但随着两次世界大战后英国国力衰弱,再加之非殖民化运动兴起,印度的独立成了大势所趋,甘地也成了民族英雄。
英国离开前提出《蒙巴顿方案》,造成了印度在中间,东西两个巴基斯坦相隔的局面。巴基斯坦在1947年8月14日独立,印度晚一天,8月15日独立。1956年,巴基斯坦伊斯兰共和国成立,1950年,印度共和国成立。
如同英国离开其他地方一样,总要留个雷。印巴分治时,对克什米尔地区的归属和划分没说明白。所以刚独立,1947年10月就爆发了第一次印巴战争,1965年和1971年又爆发两次战争,最后一次导致东巴基斯坦独立,成了现在的孟加拉国。那是世界上人口密度最大,且经济最不发达的国家之一,发展基本只靠农业。
如今,印度和巴基斯坦围绕克什米尔地区已对抗了70多年,且今年还再加剧。本来都不富裕的国家,还要花大量金钱去购买军火和维持战争开销,经济发展被死死地遏制,人民雪上加霜。
Read the rest of this entry
NIKON D800, NIKON 24-70mm, 巴基斯坦, 世界文化遗产, 摄影, 单反, 足迹
北京的文物修复,曾饱受国内外专家批评,基本属于那种暴发户心态,修得崭新,看上去一尘不染。并没有重视遗址的原状,也不大注意原先的艺术风貌,比较有代表的是八达岭长城。国家文物局副局长的一篇采访,网上到处都是,一些网站和新闻给出的标题是:《别把所有长城都修成八达岭》。
风口浪尖之上并引发讨论的是辽宁锥子山长城,曾被民间称为“最美野长城”,却被官方以三合土抹平的方式修复了,成了一段在山顶蜿蜒的“白灰墙”,网友戏称其为“村村通”。直到国家旅游局派出工作组,当地官方才改口了原先的“合理合法”。类似的修复古迹暴行,还有把古壁画浓妆艳抹,把雕刻漆上土豪金,简直是作孽。
中国的长城号称万里,有些地方并没有成为景区,也没有对外开放,还是野长城。有些段已经坍塌,有些段长满植被,有些段仅剩了地基,如今的修复是要求“修旧如旧”,保持住现今风貌,不再扩大损坏。从周边寻找散落在杂草从中的残缺不全的长城砖石,能补上多少是多少,能有多高是多高,这种沧桑感不能丢失,尤其不能让万里长城都成了八达岭的模样,反而没了生命感和延续感。
司马台长城因开发得比较晚,所以一开始就坚持了“整旧如旧,整残如残”,除了必不可少的加固和维护,均以保留全部的残损颓旧外貌为原则,尤其禁止崭新完整的所谓的“复原”。并且,长城四周基本就是长城,没有什么现代的建筑和突兀的酒店会所。苍山莽莽,巍峨壮阔,长城斑驳,蜿蜒不绝。
Read the rest of this entry
手机, 足迹, 世界文化遗产, 摄影, 北京
5号晚上,从漳州到厦门,高铁很方便,20分钟左右。
没有提前预定鼓浪屿的船票,才发现鼓浪屿不是想去就能去的,因为有船票控制。最早只能预定6号下午3点50的船票,所以上午可以睡个懒觉,然后在厦门市内随意地溜达溜达。
鼓浪屿在各种景区排名中都常见,是5A景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目前还被列入了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此外,还有着“中国最美五大城区”之称,另外四个是苏州老城区、澳门历史城区、青岛八大关和北京什刹海。若是以个人喜好排个序的话,应为:苏州老城区、厦门鼓浪屿、澳门历史城区、北京什刹海、青岛八大关。
鼓浪屿上的建筑,有70%左右是建于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的,鸦片战争后,厦门成了通商口岸,很多外国人来此居住。而鼓浪屿有着优越的地理和风景条件,非常宜居,所以成了首选。所以,如今鼓浪屿的建筑里有90%以上都是居住建筑,都是当时兴建起来的公馆、别墅等。当然,除了老外,也有一些早期出国谋生的华侨,也在这兴建土木、建造别墅,甚至一些极为精美,如菽庄花园。目前岛上的各种博物馆和庄园,大多是由故居改变功能而成的。
已是第三次到这里,这次是黄昏。
Read the rest of this entry
NIKON D800, NIKON 24-70mm, 世界文化遗产, 摄影, 单反, 福建,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