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常和鼎一同出现的青铜器,还有簋,也比较常见,只不过很多人一过而忘。比如,刚刚去了南京博物院,那里放着九鼎八簋,但“簋”字很多人不识,记住的便只剩九鼎。改天一问,似乎都未曾见过。所以,我们会发现,知识量越大,懂得越多的人,去了景点、进了博物馆、读了书、遇了人,往往越容易发现对方的优点和亮点,大体如此。
  进第一家博物馆,感觉好棒;进了五家博物馆,感觉都差不多;一旦懂得了文物,再进博物馆,哇哦,原是另一片天地。于人、于物、于事,大多如此,接触一个新城市、新景点、新食物,也大多如此。

  簋是重要的礼器和食器,主要放食物,作用有点类似于如今的碗。在祭祀和宴飨时,簋常以偶数的数量和以奇数数量出现的鼎配合使用,比如:天子用九鼎八簋,诸侯用七鼎六簋,其后是五鼎四簋,三鼎二簋等。

  这是西周时期的甲簋,是个很“常见”的文物,因为它的复制品很多。平沿,深腹,圈足,两个兽耳,下有方座,它最有特点的是腹部尖状乳钉纹,口沿及圈足上有长尾鸟纹,方座上也有一圈鸟纹,比较华丽,辨识度很高,被誉为最精美的周朝青铜簋。得名“甲簋”是因为上有铭文“甲”字,那是它主人的名字。

  一个碗,布满了这种夸张的乳钉,自是不实用的,所以它的礼器意义大于食器意义。乳钉,不论象征男性生殖器还是女性乳头,都寓意着初民时代的生殖崇拜,多子多福,还有种不安似巫的恐惧、敬畏和奇想。

XGS_7047
  上面的纹饰,口沿的长尾鸟纹曲线精美。

XGS_7050
  底座上的鸟纹。

XGS_7052
  西周早期的鄂叔簋。若不考虑乳钉纹的话,和上面的甲簋很类似,也有方座,座上也是鸟纹,不过它有四耳,同样也有垂耳,既方便把持,又比较稳重美观。
  簋的方座都是中空的,毕竟要考虑实用性,太过笨重的话,就失去了使用价值。而它最大的特点,是方座内部有一铃铛,至今可响。

XGS_7276
  西周时期的倗生簋。此器共有三件,两件失盖的在故宫博物院和中国国家博物馆,这件完整的在上海博物馆。圈足,方座,两兽耳呈大象卷鼻形,上面的花纹有点像變龙纹和卷云纹,中间是直棱纹。
  它的价值在于三件上的铭文,记载着周代用物换田的事,倗生用四匹马换了三十田,然后铸簋记录此事,还在铭文最后刻上了倗生家族的徽号。

XGS_7153
  西周晚期的虎簋,盖上有莲花瓣状的抓手,花纹也比较大气。

XGS_7156
  西周的师寰簋,圈足,下置三兽足。两侧象形兽耳,有垂耳,上有盖,浑然一体,除少量兽目交连纹外,其他地方为横条纹。

XGS_7135
  西周晚期的师虎簋,通体横条纹,极简风格。

XGS_7137
  春秋早期的秦公簋,一组两件,样式和前面西周晚期的师虎簋很类似,和秦公鼎一同出土。

XGS_7139
  终于找到一件商代的簋,商晚期兽面纹簋,有着典型的兽面纹和凸起眼睛纹饰。前面看了那么多西周时期的簋,基本没有见到兽面纹。
  它有着四条楞脊,随着工艺水平提升,以后就越来越少出现,仅剩下了装饰作用。颜色所呈现的浅绿色,和出土地地域有着关系,是铜的氧化问题。

XGS_7294
  盂,和簋很形似,基本就是大些,作用可以盛酒,也可以盛水,这件是西周中期的伯盂。

XGS_7165
  商代晚期的共父乙盂,一般簋的饭都是从盂中盛出去的。

XGS_7067
  商的大眼睛。

XGS_7070
  盨,由簋衍变而来,椭圆口,有盖,两耳,圈足或四足。这是西周晚期的晋侯对盨,盖上有凸起四纽,呈圆形,与四足样式一致,所以盖可以倒置。

XGS_7145
  西周晚期的梁其盨,两个龙首耳,盖上有四朵云状凸起,同样可以倒置。

XGS_7148
  簠,一般长方形,盖和器形状形同,大小一样对称,合则一体,分则两器。这是春秋早期的山奢虎簠。

XGS_7168
  敦,也是放置食物的青铜器,其实和簠有点类似,上下几乎对称。比如这个战国时期的镶嵌几何纹敦,看似形状比较“夸张”,其实它上下两个部分一样,都是两耳三足,把它分成两个,是不是就觉得中规中矩,没有那么张扬了?
  它的纹饰比较精美,也比较值得一看,是连续的三角形和长方形,内侧有其他卷云纹,其内应该镶嵌有铜丝、银丝等。战国时期的工艺,还是进步了不少。

XGS_7345
  豆,有点像高脚杯,盖和器合后呈球状,下有圈足,无耳。豆是用于盛放食物的,这件为春秋晚期的镶嵌狩猎纹豆,得名于器物本身采用了红铜镶嵌工艺,表现了狩猎的场面。
  线条很流畅,画面栩栩如生,让人惊叹。

XGS_7347
XGS_7348



, , , , ,
Trackback

no comment untill now

Add your comment now

无觅相关文章插件,快速提升流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