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斐尔,意大利著名画家,是“文艺复兴三杰”中最年轻的一位,与达芬奇和米开朗基罗齐名。但与他们相比较,没有那么博学多才、作品也不雄旷壮丽撼人心灵,似乎缺少能被人们立刻反应出来的作品。
但他却是文艺复兴时期最红的画家,他的风格典雅、乐观、温和、斑斓,代表着那个时期人们最为崇尚的审美追求,并最终成就了后世至今难以企及的典范,在美术史上被公认为“画圣”。
他只活了三十七年,便有了如此大的成就,这又是何其不易?他去世于三十七岁生日当天,去世的消息震惊了整个罗马城,不论贵族,还是百姓,都扼腕叹息、悲痛不已。罗马人为他举行了几乎最为隆重的葬礼,并将他葬在了万神殿。这独一无二的待遇,不仅空前,也是绝后了。
“拉斐尔”在意大利语中是天使的意思,如同他温和、文雅的性格。他不像前辈米开朗基罗,肉体与精神、动作与情感,时刻爆发着冲突,他似乎更加注意画中人物的各得其所、相安互长,如同这幅《雅典学派》的呈现。
画内,汇聚着代表人类智慧的结晶。不同时代、不同地域、不同民族、不同学派的思想家们,以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为中心聚集一堂,自由热烈地百花争鸣。
Read the rest of this entry
世界文化遗产, 摄影, 单反, 足迹, NIKON D800, NIKON 24-70mm, 梵蒂冈
根据相机里最后留下的照片,我把梵蒂冈博物馆分成了四个部分:埃及、雕刻、绘画和拉斐尔,分别以它们为关键词和主线,整理了这几篇文章。绘画里,最精华的非西斯廷教堂莫属。
其始建于1445年,长40.25米,宽13.41米,高18米,并不大,属于教皇的私人教堂。由教皇西斯都四世创建,名字亦源自其名。该建筑本身并没什么特别,但里面却有着被称作“文艺复兴三杰”之一的米开朗基罗的两幅巅峰之作《创世纪》和《最后的审判》。
我更喜欢《创世纪》,其取材于《圣经》的开头部分,讲述了从开天辟地到诺亚方舟期间的故事,分为《神分光暗》,《创造日月众星》,《神分水陆》,《创造亚当》,《创造夏娃》,《原罪与逐出伊甸园》,《诺亚献祭》,《洪水》,《诺亚醉酒》等九个部分,磅礴大气、蔚为壮观,光人物便有343个。
最打动人的,无疑是《创造亚当》。米开朗基罗没有直接描述上帝如何塑造亚当肉体,而是定格他从天飞来将手指伸向亚当,正要将灵魂和思想传递给他的那一瞬间。这前无古人的思考才是创作,才成就了经典。这是在电影、广告、文案里经常看到的动作,比如《et》、《超体》、还有都教授,只不过如今才理解了本意。
亚当斜靠在山坡上,身体散发着青春与渴望,左臂自然地搭在左膝上,伸向上帝,而手指放松垂下,透着些慵懒。上帝也不再是威严神态,有着慈祥与和善,似乎还有着种坚定。
Read the rest of this entry
摄影, 单反, 足迹, NIKON D800, NIKON 24-70mm, 梵蒂冈, 世界文化遗产
罗马建城的故事虽为我们所熟悉,但网上却找不到详细的说法,买了本书,日本人盐野七生写的《罗马人的故事》,有着相对合理的说明,依据也并非很充足。
其实每个民族对于自己的起源都有一个解释,这个解释往往用科学和考古并不能很充分地证明,但人们似乎只需要一个长篇故事,逻辑合理、符合感情要求,便足够。
罗马人认为自己是特洛伊的后代,当年特洛伊被希腊人用木马计攻破后,遭到了屠城之灾。当时特洛伊王的女婿埃涅阿斯,带着极少数人逃离,并在诸神的引导下,来到了罗马附近的海岸。当地的王很欣赏埃涅阿斯,便将女儿嫁给了他。
相传埃涅阿斯是维纳斯的儿子,维纳斯是古罗马神话中爱与美之神,毫无疑问是众女神中最美的,在希腊神话中她名“阿芙洛狄忒”,是天秤座和金牛座的守护神,罗马人很喜欢这个故事。
为什么谈起这个?是因为这个被誉为“世上最完美作品”的雕塑:拉奥孔。它创作于公元前一世纪,在1506年出土时震动一时,之后其各处的细节经常被素描、临摹,所以看起来有点似曾相识。
Read the rest of this entry
NIKON D800, NIKON 24-70mm, 梵蒂冈, 世界文化遗产, 摄影, 单反, NIKON D90, NIKON 18-200mm, 足迹
来梵蒂冈博物馆,一定要去它的官方网站上提前订票,否则现场排队要很久很久,甚至都无法保证能在当天看到。订票的官方网址是:http://biglietteriamusei.vatican.va/musei/tickets/do。进去可以选择英文。之后将带二维码的订单下载成PDF放手机里即可。
这次来意大利的攻略略有不足,导致了一些遗憾,大多是关于订票和排队的,一些非常热门的景点最好都要提前确定,以免花费过多的时间排队等候,甚至无缘参观。
梵蒂冈博物馆是在十六世纪由教皇初建,之后的继任者又不断进行了扩展。它是欧洲收费最高的博物馆,网上预定还要多收4欧元,共19欧。而且开馆时间很短,二月份到十月份开馆到下午16:45,其余月份只到13:45。若是想着一天逛完博物馆和大教堂,最好还是把博物馆放在前面。
这里的埃及馆建于1839年,大多是古罗马时代来自埃及的展品。最引人注意的,自然是木乃伊了,这几乎成了埃及的代表。因为前段时间刚刚整理过大英博物馆的照片,那里写过很多和木乃伊相关的内容,大体相同,所以这里便省下了些篇幅。
这个大概是这里最标致的了。
Read the rest of this entry
梵蒂冈, 世界文化遗产, 摄影, 单反, NIKON D90, NIKON 18-200mm, 足迹, NIKON D800, NIKON 24-70mm
圣伯多禄大教堂(Basilica di San Pietro in Vaticano)是世界五大教堂之一,且排名第一,其余四个分别为米兰大教堂、塞维利亚大教堂、佛罗伦萨大教堂和圣保罗大教堂,分布在四个国家,我去了四个。
圣伯多禄和圣彼得,其实是一样的,是同一个人,只是不同的音译。按照拉丁语音译为伯多禄(Petrus),按照英语音译为彼得(Peter),所以很多时候,它又被称为“圣彼得大教堂”。由米开朗基罗设计,是天主教教堂和朝圣地,也是教廷所在地。
最初是由君士坦丁大帝于公元326年在圣伯多禄墓地上修建,称作“老圣伯多禄大教堂”,后毁于战乱。至尼古拉五世时期决定重建,却花费了120余年,至1626年方成,称作“新圣伯多禄大教堂”,即今之所见。
教堂的宏伟是超出想象的,以至于我在挑选照片时,发现都不足以反映当时的震撼感觉,不论是那宏伟的洁白的犹如天堂般的建筑,还是那精巧的细节。
教堂前有个著名的广场,设计者来自那不勒斯,是被称作“巴洛克艺术之父”的贝尔尼尼,未来很多天,他的艺术都将陪伴着我们。是他赋予了广场上那4排284根石柱生命,是的,不论它们的形状、排列,还是上面的圣者雕像,都堪称完美。
Read the rest of this entry
足迹, NIKON D800, NIKON 24-70mm, 梵蒂冈, 世界文化遗产, 摄影, 单反, NIKON D90, NIKON 18-200m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