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虎山,其实是个一直想来的景区,只是一直没有机会。它现在是世界自然遗产、世界地质公园、国家5A级景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森林公园。此外,它还是中国道教四大名山,道教创始人张道陵于此修道炼丹,丹成而龙虎现,故得名“龙虎山”。
作为中国丹霞地貌的一部分,被一同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共六处,分别有着丹霞地貌在不同发展时期的典型特点:贵州赤水丹霞是青年早期,福建泰宁丹霞是青年期,湖南崀山是壮年早期,广东丹霞山是壮年期,江西龙虎山是老年早期,浙江江郎山是老年期,他们一起展现了中国较为全面和完整的丹霞地貌。
起个大早,吃了一碗比较有特色的干米粉,然后从南昌驱车而来。
差不多两个小时,八点半左右到达停车场,买票、上景区巴士,然后到达第一站,象鼻山景区。
因为这段时间太忙,就这几天,还江西两个会场之间跑,江西和湖南又两个会场之间跑,所以提前没怎么看攻略,只是路上在马蜂窝扫了几篇游记。以前携程的游记和攻略还是能看的,如今已被马蜂窝超了几个层级,基本已找不到广告之外有价值的东西。之前很长一段时间,我买票都不再去携程,因为各种误导广告。
浴仙池,小得超出想象,当时觉得很一般,回来整理照片,却发现也还行。
Read the rest of this entry
世界自然遗产, 江西, 足迹, NIKON D800, NIKON 24-70mm, 摄影, 单反
安徽的名人很多,传说级的人物包括:有巢氏、燧人氏、姜子牙、庄子、老子,然后再排,应该就是朱元璋、曹操、包拯、华佗了。但博物馆里展出的,是以文物为主线的,所以传说级的人物,一般在博物馆里很少涉及,最多只是出现在壁画或者绘画作品里。安徽省博单独展出了一部分是:王侯风流、曹操雄略。
曹操是安徽亳州人,墓地一直是个谜,尤其“七十二疑冢”迎合着他在民间的“奸雄”形象,传得神乎其神。2009年,最终经国家认定,河南安阳的高陵墓被确认为曹操墓,并成为2009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首。
曹操,卒于洛阳,遗体运至邺城下葬,邺城在今之河北邯郸和河南安阳。中国的帝王大多厚葬,秦始皇陵的兵马俑震惊世人,汉武帝更是以天下贡赋的三分之一修陵,想想我们如今的GDP,教育占4%,国防不到2%,就知道这是多么大的投入了。在秦汉这种风气下,一个诸侯王刘胜都能穿着金丝连起2498块玉片的金缕玉衣下葬,而曹操却能选择薄葬,着实不容易。以至于高陵墓至今都被质疑是否为曹操墓,因为太寒酸了。
反观亳州老家的曹氏家族墓群,即使全都被盗过,依然还出土了银缕玉衣这样的文物。至少可推断,这些人绝不是薄葬,被盗之前应有很多宝物的。这是董园一号墓,据传为曹操之父曹嵩之墓出土的银缕玉衣。
Read the rest of this entry
足迹, NIKON D800, NIKON 24-70mm, 摄影, 单反, 手机, 安徽
安徽博物院,国家首批一级博物馆,4A级景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其实每个省博都有惊鸣不已的镇馆之宝,或者傲视四座的不凡之物,若从安徽博物院的八大镇馆之宝里选这么一件的话,我倾向于金节。
节是古代的运输凭证,是个免税的通关凭证,依据运输方式分为走水路的舟节和走陆路的车节。有它,就可以免税通关,否则便要层层掏税。
1957年,寿县两位农民在修复堤坝时,发现了4枚节,青铜铸成,而古代称铜为金,上有铭文,文字错金,形似竹节,为战国时期文物,是楚怀王于公元前323年颁发给鄂君启的“免税通关凭证”,距今已有2000多年历史。楚怀王就是电视剧里比较火的芈月的哥哥。鄂是地名,鄂君的名字为“启”。
当时出土了3个车节和1个舟节,后来国博调走了1个舟节和1个车节,安徽省博便仅剩下了2个车节。所幸,后来在距当初发现地不足百公里的蒙城县,又发现了1枚舟节,所以安徽省博的舟节和车节又全了。
目前出土的车节均相同,舟节也相同。舟节规定鄂君使用船只的限额是150艘,可自鄂出发,一年往返一次,水路范围涉及今汉水、长江、湘江、资水等。车节规定运输限额是50辆,同样一年往返一次,陆路范围涉及今河南、安徽、湖北等地,此外还规定了运载牛、马等物的折算办法,还明确禁止运输铜和皮革等物。
国内迄今为止,仅此一见,因而极为珍贵,上面的文字也非常漂亮。
Read the rest of this entry
NIKON D800, NIKON 24-70mm, 摄影, 单反, 安徽, 足迹
棠樾牌坊群,比较有特色,有它独一无二的特点和风格,再加上喜欢古建,所以一直就想来。如今是国家5A级景区,也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徽州的古建有三绝:民宅、祠堂和牌坊。中国自汉代起施行里坊制后,坊与坊之间的通道建有门,方便通行,坊里的告示一般就贴到了坊门上,后来里坊制没了,但带有表彰功能的牌坊却留了下来。
牌坊大多是木质,但因大多露天,时间久远后保存至今的,多为石质,徽州这片土地上留存最多。
徽州多牌坊,且多贞节牌坊。贞节观是种精神糟粕,也并非中国各个朝代一始贯之。我们熟知的汉乐府《孔雀东南飞》里,“还家十余日,县令遣媒来”,县令和太守都曾遣媒人来找被休回家的刘兰芝,唐朝二婚的武则天更是当了皇帝。贞节观念的强化始于宋朝一堆儒学家,程颐说“饿死事极小,失节事极大”,朱熹又把“夫为妻纲”提升到了“三纲之首”,他便是徽州人。
明清时期尤甚,尤其清朝,规定了节妇和烈女的定义,要求各级政府每年上报清单,一个地区节妇烈女多寡成了民风教化的政绩,要编入正史和地方志,官府和家族会得到荣誉。地方或家族缺这么块牌坊就觉低人一等,家教有污,导致出现了逼守活寡,甚至逼死活人的现象。那遍地的贞节牌坊、主流的女学书籍、传颂的贞烈悲声,都在潜移默化着夫死改嫁或失身他人是伤风败俗,不断把女性财产化、物质化。
Read the rest of this entry
NIKON D800, NIKON 24-70mm, 摄影, 单反, 安徽, 足迹
每个省和地市的名字,都有深意,“安徽”之名取安庆府、徽州府的首字而成。徽州包括了一府六县:歙县、黟县、休宁、祁门、绩溪、婺源,府治在歙县,就是我们如今所至的徽州古城。
公元291年,西晋爆发“八王之乱”,之后“五胡乱华”,北方十室七空,有能力远迁的家族纷纷逃难,一部分奔向西北,一部分来了东南,后者还有个雅词:“衣冠南渡”。群山绵延、交通阻塞的这片土地虽然贫瘠,但战争没有触及,成了避难者的天堂。久了之后,人们发现这生活平静,一山一水一草一木都有着北方所没有的温婉和柔软,于是来自中原的文化开始扎根生长。如今,我们称这片土地为徽州。
徽州之前名歙州。宋徽宗宣和三年(公元1121年),歙县人方腊起义,后被镇压。当时的皇帝赵佶便以“徽”字为方腊起义的首恶之地为名,改歙州为徽州,取意警戒严管,因“徽”字本意绳索、捆缚。赵佶没想到,自己靖康之难后客死金国,他的庙号也取了“徽“字,隐喻曾为臣虏,绳索之辱,警示后世不忘国耻。年号是皇帝在位时用的,谥号和庙号则是驾崩后确定的。
如今大家解释“徽”字,常用“上下山水,左右人文”,有美好之意,但其实不是个美好的开始。
徽州古城,是保存完好的“中国四大古城“之一,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国家5A级景区。
Read the rest of this entry
NIKON 24-70mm, 摄影, 单反, 安徽, 足迹, NIKON D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