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朱元璋定都南京,建立明朝,南京在此成为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它的名字为“应天府”,或者称作“京师”。明永乐十九年(公元1421年),朱棣迁都北京,南京为留都,北京成为“京师”,名字为“顺天府”,南京的名字为“应天府”,因为采用双京制,所以开始有了俗称,“北京”和“南京”。
在国内,“南京”和“北京”均不是某一个城市的称呼和名称,都有陪都之意,比如“南京”,是指位于京师南方的陪都。东汉时,今之南阳曾名“南京”;唐朝时,安史之乱后,今之成都曾名“南京”;北宋时,今之商丘名“南京”;辽代时,今之北京名“南京”;金代时,今之开封曾名“南京”。
清顺治二年(公元1645年),清军进入南京,南明降清,改“应天府”为“江宁府”,取“江南安宁”之意,为江南省首府,之后江南省拆分为安徽和江苏,“安徽”取“安庆”和“徽州”首字,“江苏”取“江宁”和“苏州”首字。
在中国,带“京”的基本都是首都,所以清朝急着改名,而咸丰三年(公元1853年),太平军攻克南京,建太平天国后,也急着改了其名为“天京”。辛亥革命后,中华民国把首都定在江宁,确定其名为“南京”。
有个问题,我们一直不忿的《南京条约》是清朝签订的,为何有“南京”之名?是的,那个条约在清朝是称《江宁条约》,反而西方习惯于南京和北京的俗称,有了《南京条约》之名。
南京博物院的建筑很大气,为辽代风格,是以辽宁锦州奉国寺的大雄宝殿为蓝本而建。
Read the rest of this entry
摄影, 手机, 江苏, 足迹
常说南京是六朝古都,没错,却也容易误解。因为在此建都的共十个:东吴、东晋、刘宋、南齐、南梁、南陈、南唐、明、太平天国、中华民国,“六朝”特指东吴到南朝的六个连续朝代,故称“六朝古都,十朝都会”。
公元229年,三国东吴的孙权最先在此建都,改“秣陵”为“建业”,取意“建帝王之业”。
公元280年,东吴被西晋所灭,不是灭于曹魏,所以三国里吴是撑到最后的。西晋首都在洛阳,但八王之乱和永嘉之祸后,皇室南渡江南,建都南京,史称“东晋”。南京在西晋时便被拆分为秣陵和建邺,“业”字换为“邺”,可能是讽刺东吴的“建帝王之业”,后又因避皇帝讳,更名“建康”。东晋延续此名。
此时,北方处于五胡乱华期间,匈奴、鲜卑、羯、氐、羌为主的游牧民族对汉族血腥屠杀,东晋虽有北伐,并无太大作为。公元420年,刘裕废晋登基,国号“宋”,史书称“刘宋”,历史上视其为南北朝起点。至公元439年,鲜卑拓跋氏统一北方,南北朝对峙局面正式形成。
南朝历宋齐梁陈四个朝代,均建都南京,也均是汉人政权。五胡乱华中,北方十室九空,赤地千里,大量汉人外逃,渡江到了南京,所以这里被视为那个时期中华文化的正统,和全国的政治中心,也是从这个时期起,长江流域尤其江南得到了大力发展,经济逐渐赶上并超过了黄河流域,中国的经济中心也完成了南移。
留住南朝稳定的,并非一条江,还有刘宋的开创者刘裕。他在历史上的赞誉很高,被称为“定乱代兴之君”、“南朝第一帝”。七百多年后的辛弃疾所言“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说的便是此人。
是故,南京多帝陵,第一位孙权,葬钟山,后又陆续来了三十多位,这是南朝时较典型的守陵神兽。
Read the rest of this entry
足迹, 摄影, 手机, 江苏
北京故宫、台北故宫、南京博物院,并称“中国三大博物馆”。南京博物院的前身是国立中央博物院,是中国最早的博物馆,有过蒋委员长和国民政府的倾力经营,集中过全国文物,虽命运多舛,馆藏也依然位列全国前几。现为国家一级博物馆、中央地方共建国家级博物馆、国家4A级景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来此逛逛。
如今,南京的名气自然不小,可这座城真正走入人们视野,并开始崛起,已是三国时期。公元229年,东吴的孙权在湖北鄂州登基,然后迁都于此,并更其名为“建业”,南京才始有都城气象。相对比周边山东、河南、安徽、浙江等省的城市,就属于大器晚成了。
公元前571年,楚国在今之六合区设棠邑,是南京建城之始,那还是民歌《茉莉花》的发源地。公元前541年,吴国在今之高淳区建濑渚邑,因城池坚固,又名“固城”。公元前495年,吴王夫差在今之朝天宫一带筑冶城,相传有座至今未被发现的剑池藏着名剑“干将”和“莫邪”。公元前473年,越王勾践灭了吴,然后在长干里筑起越城,位于今之中华门外,秦淮河畔。一千多年后,李白来此留下了脍炙人口的《长干行》。公元前333年,楚国灭越国,后在长江边筑金陵邑,南京的“金陵”之名便源于此。秦统六国,公元前219年,始皇南巡至此,听说城内有王气,便开凿方山,引秦淮河入城,泄了王气,并改“金陵”为“秣陵”,而“秣”为草料之意。
你方唱罢我当登场的诸侯国,并没给南京带来繁荣,即使到汉朝,这里仍属普遍意义的南蛮之地。汉初分封制和郡县制并行,楚王韩信、荆王刘贾、吴王刘濞、江都王刘非的诸侯国内相继含着南京,但均非国都。
博物馆的主线不是历史,而是文物,汉朝文物精品大多出土于一个常和小龙虾联系在一起的县城,盱眙。
Read the rest of this entry
摄影, 手机, 江苏, 足迹
2008年在南京工作了半年,有耳闻出土了阿育王塔。但到2010年,才真正打开,并发现了一枚释迦牟尼的“佛顶真骨”,震惊了世界,被评为“2010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始被关注。
2013年,大报恩寺遗址被评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5年遗址公园建成,并开放。
大报恩寺,前身是孙权于东吴赤乌年间(公元238年-250年)建造的建初寺。这是继洛阳白马寺后中国的第二座寺庙,也是中国南方的第一座寺庙,所以有“江南第一寺”之称。之后屡有兴废,晋代名“长干寺”,以供奉舍利而名;宋代名“天禧寺”,供奉佛祖顶骨真骨舍利、感应舍利、诸圣舍利、玄奘顶骨舍利。
至明永乐十年(公元1412年),朱棣为纪念朱元璋和马皇后,在建初寺的原址重建寺庙,据称历时十九年,劳动十万人,耗尽白银数百万两,方建成。寺内的大报恩寺琉璃塔,更是被列为“中世纪世界七大奇迹”。
琉璃塔高达78.2米,自建成至塔毁的400年内,都是中国的最高建筑。其通体琉璃烧制,不施寸木,且在塔内外共置长明灯146盏,夜晚时,金碧辉煌,方圆几十里均可见,时曰“佛灯永明”。此外,还在角梁下悬有风铃152个,日夜作响,声闻数里,被誉为“天下第一塔”,可惜毁于太平天国战争。
如今的遗址公园内,这座备受瞩目的琉璃塔却未原样复建,而是选用了钢化玻璃,实在有种廉价感,这不禁让人大失所望,真心不如空缺着,留个遗憾,只能看看影像了。
Read the rest of this entry
摄影, 手机, 江苏, 足迹
深信,须读万卷书,方行万里路,那样,一路的景色都会变得另有韵味。
南京,便是这样一座处处有惊喜的城市,比如在路边不经意间一瞥,长干里。
李白和杜甫都有些诗,带着“行”字,如《长干行》、《丽人行》等,“行”是汉乐府诗歌延续下来的,是歌曲的调子,一般流行于民间。所以,《长干行》就是在当时流行的曲调里放进去了歌词。
读《蒋勋说唐诗》,蒋勋对李白的《长干行》评价非常之高。创新固然重要,可不必过于讲究个人的创新,还要更注重与族群长久的情感记忆合在一起,才能变成大众最容易接受的艺术形式,才能唤起人们心里的共同情感,成为集体的民族的延续,这比一味追求个体创新,更是极大的责任。
《长干行》的“长干”是个地名,又称“长干里”。曾几何时,这曾为南京的中心,公元前473年,越灭吴后,曾于此筑越城。之后的公元前333年,楚灭越后,才另择它处筑石头城,又名“金陵邑”,始有“金陵”之名。
妾发初复额,折花门前剧。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同居长干里,两小无嫌猜。十四为君妇,羞颜未尝开。低头向暗壁,千唤不一回。十五始展眉,愿同尘与灰。常存抱柱信,岂上望夫台。十六君远行,瞿塘滟滪堆。五月不可触,猿声天上哀。门前迟行迹,一一生绿苔。苔深不能扫,落叶秋风早。八月蝴蝶来,双飞西园草。感此伤妾心,坐愁红颜老。早晚下三巴,预将书报家。相迎不道远,直至长风沙。
Read the rest of this entry
摄影, 手机, 江苏,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