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定

  正定,距离北京很近,却知名度一直不大,也许它的另一个名字,更被人熟知些:常山。
  “吾乃常山赵子龙也”,没错,这是赵云的故乡,却远不仅只有赵云,被列入了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太行山东麓,自古便是宜居繁荣之所,在这片土地上,几乎到处都能挖出些商周遗迹。至周朝时,居陕西北部的游牧民族白狄人,先迁至鲜虞水(今山西五台县清水河)而得名“鲜虞人”,之后又翻过太行山,东迁此地建立鲜虞国,都城正定。鲜虞国和春秋五霸之一的晋国长年开战,最终不见于史。
  鲜虞国和中山国有着大致的先后顺序,中山国是个“奇葩”国家,至今我们仍不确定它的族属,只能大体猜测是鲜虞人,于鲜虞灭国后存在了一百多年。其强大时让燕国、赵国都吃败仗,一度被认为是“战国七雄”外的“第八雄”,中原列国视之为心患。它北牧牛羊,南劝农桑,如商人嗜酒,又好美物,把财力和精力大都用在了享受上,连宠物都戴着奢华精致的金银器具,后被胡服骑射后的赵国所灭。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便此。

  中山国曾在此建立城邑,名“东垣”,和如今的正定古城隔着一条滹沱河。汉初,此地有叛乱,刘邦亲征,取胜后更其名为“真定”,大概是希望汉室江山“真正安定”之意,因为在其后,他先后扫除了汉初的异姓封王,好几个被灭族,下场都不大好。可讽刺的是,就在这一年,另一位出生正定的名人赵佗,在广州对汉称臣,又被刘邦封为“南越王”。不过,赵佗得以寿终正寝,活过了一百岁,但南越国最终仍被汉武帝灭了国。

  雍正元年(公元1723年),为了避雍正皇帝胤禛的讳,“真定”改名“正定”,至今。

IMG_20200614_164759
  正定现为石家庄的一个县,也刚好弥补了石家庄所缺少的历史和底蕴,但却始终未得到足够的发展机会。元朝时期,它的繁荣仅次于北京,是全国排得上的大都市,连游历四方的马可波罗也因它而发出惊叹。早就想来感受一下“九楼四塔八大寺,二十四座金牌坊”,今终成行。

  第一站是隆兴寺,这里最著名的寺庙,是中国十大寺庙之一,单独成篇。
  寺庙旁边的路,红墙绿荫,浮影斑驳,一下子让人在闷热的季节里静了下来。

IMG_20200614_142805
  四塔之一的天宁寺塔,就在隆兴寺旁边,可惜在装修,未开放。

  天宁寺始建于唐,可惜被毁,如今仅剩一塔,又名“凌霄塔”,高约41米,如今被脚手架和绿网围着,并不得见。其塔基为唐代遗物,一至四层砖结构塔身为宋代重修,再往上至九层,为砖木结构,为金代重建。它在第四层中间立了一根直达塔顶的通天木柱,其上每层有放射状的八根扒梁与塔身相连加固,这种结构在国内仅存此一例,很珍贵,如今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IMG_20200614_144344
  在正定,有一块石碑也被列入了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比较好奇。结果就在路边,很不显眼,大唐清河郡王记功载政之颂碑,俗称“风动碑”。
  该碑立于唐永泰二年(公元766年),内容是记载李宝臣在治理滹沱河水患和免除民众税赋之苦的功德。一是因为时间久远,二是上面的文字书法为历代书法家称赞和临摹,所以名贵。

IMG_20200614_145427
  正定县文庙,始建于明洪武七年(公元1374年),现存古建筑包括戟门、东庑、西庑、大成殿。

IMG_20200614_151051
  文庙虽然始建于明朝,但其内的建筑却历史更久远。
  文庙大成殿,被梁思成认定为五代时期建筑,应是由早期的佛殿改造而成,是我国现存最古老的文庙建筑,至今已超过了千年。其面阔五间,进深三间,单檐歇山顶,斗拱大得出奇,分布疏朗,古朴大气,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IMG_20200614_151147
  为参观文庙绕了些路,很晒,然后再回主干道。

  开元寺,始建于东魏兴和二年(公元540年),最初名“净观寺”,隋开皇十年(公元591年),更名为“解慧寺”,唐开元二十六年(公元738年),改为今名。
  唐开元年间,唐玄宗下诏,要求各州都要开设开元寺。于是,各地兴建了一批寺庙,还有一部分由改名而来。所以,目前国内叫“开元寺”的寺庙,应该是最多的,毕竟由盛唐的一把手普及过。正定开元寺,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因其内部有着唐代建筑。

IMG_20200614_153620
  上图右侧钟楼,平面为正方形的歇山顶两层楼阁式建筑,建于唐代,是我国现存唯一一座唐代钟楼。上有铜钟,亦为唐代遗物。此为建筑细节。

IMG_20200614_153305
  上上图左侧石塔,名“须弥塔”,始建于唐贞观十年(公元636年),砖石结构的九层密檐式方塔,高42.5米,因形似大雁塔,又得名”正定雁塔“。四角各有浮雕力士,共八位。

IMG_20200614_153446
  寺内有清康熙年间石碑,记着重修寺庙的历史,塔虽在明清时期多次重修,但依旧延续着唐代风格。

IMG_20200614_153211
  三门楼,建于唐如意年间(公元692年),原为石木混合结构的二层楼阁,现仅存石柱。而石柱上刻有大量的佛经、佛像、供养人像、赞语、碑文等,可惜保护不好,随手可触。

IMG_20200614_153053
IMG_20200614_153649
  这个赑屃在2000年出土于正定县府前街,是五代时期成德军节度使安重荣德政碑的碑座,长8.4米,宽3.2米,高2.6米,重达107吨,是目前国内所发现最大的赑屃碑座。

IMG_20200614_153842
  这是它的碑首和碑身残断。

IMG_20200614_153803
  出寺庙,沿着燕赵南大街继续往南。

IMG_20200614_152551
  路正中,是阳和楼。
  元朝时,这里是正定最繁华的地段,“左右挟二瓦市,优肆娼门,酒垆茶灶,豪商大贾并集于此”。不少的文人雅士,也聚集于此,包括“元曲四大家”之一的白朴,他们在此完成了元曲到文学的跨越。有学者研究,阳和楼是元曲的发源地。

  当年梁思成到此,曾对着阳和楼发出赞叹,“庄严尤过于罗马君士坦丁的凯旋门”。可惜,文革期间被毁。这两年虽建了一座新的,但也只是徒有其表了。

IMG_20200614_154919
  临济寺,属汉族地区佛教全国重点寺院,这个级别的寺院在全河北省只有两座,正定只一座,便是临济寺,自然也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它始建于东魏兴和二年(公元540年),唐大中八年(公元854年),临济宗创始人义玄禅师驻锡此寺。后来,它成了中国佛教禅宗临济一派的发祥地,也是日本佛教临济宗的祖庭。如今常有日本人来拜。

IMG_20200614_155523
  唐咸通八年(公元867年),义玄禅师在河北大名府圆寂,遗体火化后,其弟子将舍利分成两份,一份留在大名,一份运回正定,均建塔藏之。正定之塔为今之所见,名“澄灵塔”,其名为皇帝亲赐。
  临济寺在宋金战争中毁于战火,仅存残塔。金大定二十三年(公元1183年),金世宗下旨修复澄灵塔和临济寺。所以,现今的澄灵塔为辽金时期的典型样式,高30.47米,砖仿木结构,八角九级密檐实心塔。

IMG_20200614_155827
  庙内的建筑,除了澄灵塔基本都为近代重修,大雄宝殿建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

IMG_20200614_160304
  广惠寺,始建于唐贞元年间(公元785-805年),同样寺毁塔存,因仅存一座华塔,又被称“华塔寺”。

IMG_20200614_161210
  华塔,俗称“花塔”,因形得名,又名“多宝塔”,因供多宝佛。高33.35米,始建于唐,金大定年间重修,成今之模样。它由四座小塔和一座主塔组成,主要装饰在塔身上部分,有着各种繁复的雕刻和花饰,看上去像个花篮或花束。
  这种塔的造型,成熟于宋辽金时期,元后几乎不见,所以国内现存不多,总共十几座而已。而正定这座,几乎为国内造型最华美的,建筑价值和艺术价值都很高,已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IMG_20200614_161941
  正定城墙虽很早便建,但现存部分,仍以明城墙为主。

IMG_20200614_162619
  登城墙,望向城内,古城内的四座塔依稀可见。从左往右依次是:开元寺须弥塔,俗称“砖塔”;广惠寺华塔,俗称“花塔”;临济寺澄灵塔,俗称“青塔”;天宁寺凌霄塔,俗称“木塔”。
  木塔在装修,在最右侧,绿色,不易发现。

IMG_20200614_164050
  城外景象。

IMG_20200614_164249
  正定瓮城,非常非常大的瓮城,竟有着一丝塞外荒凉。

IMG_20200614_164805



, , ,
Trackback

no comment untill now

Add your comment now

无觅相关文章插件,快速提升流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