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在飞机上的一本国航杂志,看到一段描述古城保护的文章。讲述在伦敦的街头、小巷,经常可以看到一块直径一尺左右的搪瓷蓝牌挂在建筑上,上面写着某某名人什么时间居住于此。
其实,自1867年第一块蓝牌挂在诗人拜伦故居的门口开始,目前已经有了800多块蓝牌子。他们由一个专门的“蓝牌委员会”负责,资助方几经易手,如今是英格兰遗产委员会接管。
虽然每个房屋都有资格申请,但是否成功却极为严格的,它的标准并不仅仅限于建筑本身,还要看里面的人。一般为某个领域内的卓越人物,或者对社会做出了巨大贡献,翻译一下:其卓越的人品和成绩使得见多识广的路人一望便识其人。那些在英国居住过一段时间的外国人的房屋也可申请。比如,中国的老舍,印度的甘地,他们曾租住过的屋子便已挂上了蓝牌。
拜伦、达尔文、莎士比亚、狄更斯、甘地、瓦特、马克思、老舍…
这样的800人,不论政见、不论肤色、不论种族、不论职业,伦敦是如此的大方和包容,让他们穿过各自的时空和领域,留在了此处。如同漫天黑夜里的繁星,在时间长河里平静、沉淀下来,点缀着伦敦这座城,安静、慈祥,却各自依旧伟大着。每每想来,让人不禁心潮澎湃。